分享

如何填报志愿

 八面山人 2020-07-27

吴立梅/原创

教书多年,当班主任也多年,高考填报志愿经历了几次变化。目前实行的考后出分平行志愿填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填报的盲目性,提高了录取几率,有利于考生。

但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高校、专业及招生规则缺乏应有的了解,在志愿填报中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结果产生了高分低就、专业不对口等令人痛惜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对个人、家庭乃至国家,都是一种损失。

因此,充分认识填报志愿的重要性,掌握必需的志愿选择技巧,寻找与考分相匹配的院校,以求考分价值的最大化,是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一、 知己知彼

1.知己

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各科成绩的强弱及对相关专业的影响、本次高考的水平发挥状况、体检标示限考的专业、生活及饮食习惯对地域的要求、选择高校的倾向性、选择专业的倾向性、有无准备复习的打算、大学毕业后的人生规划(考研还是就业或是留学)、家庭经济状况等等。

2.知彼

大的方面讲,是国际国内环境、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小的方面说,是对高校的了解及对招生规则的了解。

了解高校

.了解高校的档次

按国家重视程度及院校实力大体排序:

北大、清华——华东5校(科大、复旦、南大、上海交大、浙大)、人大、哈工大、西安交大——其余“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余“211”工程院校——其余冠有“大学”名称的院校——其余有博士点的院校——其余有硕士点的院校

195412月至80年代,国家先后分七八批公布了近百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撤并,这些大学目前剩下84所。不过其中的山西农大、江西农大、沈阳农大等“农业学大寨”时期指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已名不副实。真正的全国重点大学集中在教育部所属、原国防科工委所属、中科院所属的院校里。

全国冠有“大学”校名的地方院校有300余所,其综合实力一般要超过“学院”冠名的院校。但某些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如外交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另当别论。

90年代后,“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出现,是国家对重点大学的重新洗牌,这两个名称已取代了全国重点大学。目前,“211”工程院校有107所,其中包含了38所“985”工程院校。

理工科院校的实力可以这样排序:

拥有院士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国家重点学科数——一级学科博士点数——二级学科博士点数——一级学科硕士点数——二级学科硕士点数

文科院校则去掉理科院校的前两项,从国家重点学科开始考察。

就地域言:

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武汉、西安、成都、长沙、沈阳、长春、哈尔滨等高校密集的地域(称为地域,是因为许多高校的新校区已远离城市)——其他地域

就院校所在城市言:

直辖市——省会——地级市——县级市

.了解院校的前世今生

20多年来,学院升格为大学、院校合并、大学改名成风,这固然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结果,但也抹杀了院校原有的特色。光看校名,可能被千篇一律的“科技大学”、“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搞得晕头转向。查一查它的前身就会明白。譬如江苏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是焦作矿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它们的强项就如原校名所标示的船舶、矿业、气象。

办学历史长的一般优于办学历史短的院校。

强强合并的优于强弱合并或大杂烩式合并的院校。

.了解专业

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专业的属类、培养目标、所学课程、就业方向。二是该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联系及区别,该专业在有关院校中的地位(有无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考研、留学的情况),该高校的强势专业、专业排行等。

了解规则

这里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本省录取、投档、退档的规则,这在省教育考试院所编的填报志愿的书籍中一般都有说明,需仔细研读。二是各高校录取新生的规则,涉及新生性别、年龄、身体条件、相关科目成绩、志愿级差、专业级差、退档比例等,可从网上查阅。

二、 善假于物

由于考生和家长对高校及专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善于利用外部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1.通过有经验的招办工作人员了解

在志愿填报方面,有经验的招办工作人员最具有发言权,他们对高校层次的了解、对录取规则的把握、对于填报中的种种纰漏的避免,是处于最高端的。

2.咨询有经验的老师和高校在读学生

看重有关老师的经验以及高校在读学生的切身感受有时也很有必要。

3.利用往年的录取资料

最重要的是往年各校录取的名次段、各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低、招生计划与实际录取的变动状况,并适当参考前几年的录取情况。

还需注意今年和往年之间录取名额的变化。

4.利用网络查看有关信息

有许多信息在网络中都能查到,但要注意网络信息有时也有芜杂的一面,院校的自我介绍也有不实之词。

5.利用有关排行榜

许多人对大学排行榜都嗤之以鼻,其实一个排行榜有其生命力,则必有可取之处。只是在利用时要注意参照对比,相信而不迷信,千万勿拘泥执着。

譬如,对大学层次的排序,网名“沙尘暴”的《段位式排行榜》最好。专业排名,武书连和邱均平的排行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教育部的专业排名虽权威,但只是部分院校参与,不够全面。

三、摆正角色

在志愿填报中,老师和家长应摆正角色,操办而不包办,干预而不干涉。因为,大学是学生和子女去读的。

考生应以积极的心态填报志愿,虚心听取多方面意见,扬长避短,择善而从,且勿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也需避免另一个极端——“考出好分数是我的事,怎样填志愿是爸妈的事”,当甩手掌柜。

四、几个关系

1.冒险与保守

若有保底院校或有复习思想准备,不妨冒险冲一冲,否则以保守一点为好。

2.院校与专业

若能进入排名前30的名校,则院校优先,否则专业优先。

3.院校与地域

地域重要,但不唯一,眼睛勿盯着家门口。若院校和地域难以取舍,则院校优先。

4.院校与先后

同一批次中,应按强——中——弱的先后次序排列。如果总分超出批次线没多少,无法从分数上拉开距离,则考虑从地域上拉开距离,合理安排先后顺序。

总而言之,填报志愿应当在考分、院校档次、专业热度、自身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才能让考分发挥最大的效用。本文只能提纲挈领地简述要点,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2009.6.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