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春锦:道解中医(七)

 汉上踏歌 2020-07-27



针灸中的大智慧


中国中医,可以说很多方面保留着祖先们的智慧,比如说中国针灸的针,上面是用铜丝缠绕的,这里面很有科学道理。

中华祖先在慧观下发现了“德气”的传输规律,传统针灸针柄的设计不仅采用螺旋形,而且采用铜制甚至银制的材料,加强天德地气的传导性。

日本对中国针灸针的改进,采用注塑手柄,强调持针手感和用颜色区分型号,却破坏了针灸针最基本的功用。

日本人把中国的针灸学去了以后,为了方便医生使用,手感能够拿得住,他们将针柄改成扁的,这起码来说他们不懂针灸是干什么的,也不懂为什么要扎针。

▼▼▼

人体体内的经络不通,有病气、浊气、邪气在体内无法排放出来,一针下去扎到关键处的时候,就会把里面的病气排放出来。

病气泄了、放完了以后,医生再用手一压,把天德和地气通过针柄旋转着进入患者的体内。

所以会扎的人,三五针下去就见效,不必像西方人那样把病人扎得像个刺猬似的,全身都是针,看着都让人怕。

实际上,几根针下去,能够把关键穴的浊气排放出来,效果就挺好。

▼▼▼

我在德国经常遇到一些老年病人,他们扎完针,给他们拔了针后,他们会说:“熊医生这个针扎完了,我好像年轻了10岁。”

我说:“当然了,因为把您体内的浊气全部都排放出来,而且把不用嘴巴吃食物再通过消化吸收转换的最好营养,直接通过经络传导给您的臓腑和组织,当然您会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了。”



当然,这种治疗需要医者自己首先修之身。


为什么需要修之身呢?因为医者把手一伸出去,要能知道病人的经络上哪个地方塞住了,就把那个地方一按,跟它对话,然后再把针扎上,马上就排放好了。

自己可以看到针柄上排放出来的螺旋形的黑气,而补充进去的是明亮的物质,这样效果就出来了。

所以,从中医研究上再来看各个学科,都离不开修之身这个基础,都离不开用光、用音、用气使患者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发生整体的变化。

然后,在气的推动和温养下,使患者的血液能够发生微观的质变和健康质变,这样病就很容易调整。

其他使用中药等等方式,实际上都是一种气的转换,只是因为我们吃的食物里所含的地气成分性质不同,只能够营养一般的肉体状态。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就是生命的奥秘:



精神系统要得到天德的营养,而肉体要靠地气营养。


五谷杂粮,全部都是在生长期当中吸收了地气和少量的天德。

食物被我们吃进去,不仅吃进去了有形的五谷营养,更重要的是五谷里面含有无形的地气,这样才能支撑起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有精神。

如果大家都主动去食用天德和地气,并将其吸收了,那么我们国家的粮食就够用了。

为什么呢?因为吃东西的需求就降低了,比如说肉也不想吃了。要是素食的人多了,养殖场都可以少办几个,也就不必用什么瘦肉精、孕体酮这些激素去喂养这些动物,喂养那些猪了。

实际上,我们古人不仅在常见疾病上都是通过慧观内视去进行发现,包括流行病也是这样。

大家可以看看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结构,跟古代这个“恶”字的象形是不是一样?象形表意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人类违反自然以后会产生一种疾气。

古人没有直接用病毒来形容,但是他们发现了其中的结构体,就是在天地之间有一种非常精细的物质,称之为“”,这个“亚”就是古人所说的病毒。

为什么会产生病毒呢?是因为人们心里面出了问题,心这个太阳没有光明,变得黑暗了,所以这种微观生命体就会出现,这是关于流行病毒最早期的一种表述。



编辑·配图: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