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三峡,万古流芳|中国三峡工程巡礼④

 孬张 2020-07-27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黄陵庙

巴楚文明遗千古, 一江风情三峡诗。

倚江而立的一座座古老城镇,是文明三峡的历史观照。

卓而不群的一处处历史遗迹,是文化三峡的珍贵典藏。

先人们在大自然赐予的三峡险恶环境里生存繁衍,其心智和勇气,令后辈景仰。老态龙钟的小城,蕴涵丰富的文物古迹,在历史的风雨中,在现实的呼喚中,以“吊脚楼”和《竹技词》的伫立与歌吟,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鬼城

丰都名山,古称“平都山”,位于长江北岸,是集儒、道、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

平都为古代巴子别都。自汉代阴长生、王方平居名山修道成仙之说而讹传“阴、王”二人为“阴王”,阴间之王居所即“鬼都”。唐代大诗人李白“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的诗句,使鬼城之名远扬。后经明清小说渲染,愈加神秘莫测。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营造了一个融逮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炉且等级森严的“阴曹地府”。

奈何桥

大诗人苏东坡一句“平都天下古名山”,遂使平都改称“名山”至今。

“鬼城”林木苍翠,殿堂密布,鬼域刑法阴森恐怖,是劝人向善的现世道场。自古以来,名人骚客流墨遗雅,碑刻诗联韵味隽永。

白鹤梁

涪陵白鹤梁

举世闻名的白鹤梁水下石铭,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白鹤梁:石鱼水标

白鹤梁遗有历代骚人墨客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艺术价值颇高,享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石鱼石刻,堪称一绝。既有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寓意。

白鹤梁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建成后,国家投巨资将白鹤梁建成了大型水下博物馆。

石宝寨

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临江有一爿陡峭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它是中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

江中盆景

寨内有三组雕塑群像,其一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为张飞义释严颜的三国故事,其三为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顶有古刹一座,名“兰若殿”。

寨下有古朴雅致的石宝街。

受蓄水影响,石宝寨实施围堰保护,现已成为美轮美奂的“江中盆景”。

张飞庙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江南,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庙宇多为1870年水患后重建。

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取其首级欲投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慌忙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张飞庙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场,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叠错落、独具一格,素有“巴蜀胜境”之美称。

张飞庙收藏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不少为国内外所罕见: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等。故张飞庙又有“文藻胜地”之盛誉。

复建后的张飞庙

受三峡蓄水影响,张飞庙现已搬迁至长江南岸盘石镇附近的山坡整体复建。

白帝庙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被称为川东门户。

据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故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将紫阳城名改为白帝城。现存白帝城乃明、清两代修复。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庙内陈列着隋唐以来碑刻、古今名家书画。其中“竹叶碑”诗画合一,风格独特;“三王碑”镌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瑰宝。

蓄水后的白帝城

三峡工程建成后,白帝城四面环水,景色更加迷人。

屈原祠

屈原祠,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唐元和十五年(820),归州刺史王茂元首建屈原祠于州城东5里之屈原沱,并作《楚三闾大夫屈先祠堂铭并序》。宋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赵构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在屈原沱建清烈公祠。元、明、清各朝均相继维修。

新中国建立后的1963年和1965年亦曾两次维修。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屈原祠1976年7月迁建于县城东3里之向家坪。

三峡蓄水175米时该处将再度被淹,屈原祠已迁往秭归新县城所在地凤凰山。

昭君宅

昭君村

香溪发源于神农架,全长193.5公里,于西陵峡入江。香溪之名始于唐陆羽《茶经》:“天下水名列前茅者有二十种,以归州香溪水为十四品。”

香溪因昭君而得名,香溪也如同昭君一样秀美,溪水湛蓝碧透,清澈洁净。香溪河河道一波三折,蜿蜒曲回,深潭与险滩相间,急流与缓沱相连。河床上五光十色的鹅卵石,琳琅满目。

香溪河畔昭君宅,始建于西汉。因几千年风雨剥蚀,仅存遗址。目今之昭君宅,是1994年仿汉原图恢复建造的。

昭君宅分前后一堂两院,前院为昭君家人生活区,内设榨房、庖房、酒坊、粮仓等手工作坊,后院中堂为“宣诏堂”,即昭君当年中选美女,传令使宣读诏书之地。中堂左为昭君父母下榻,右为昭君兄嫂卧室,院中还设有戏台及昭君村文物展室。

黄陵庙

黄陵庙座落三峡大坝下游南岸黄牛岩下,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古代建筑群。

黄陵庙由山门、禹王殿、屈原殿、祖师殿、武侯祠组成。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禹王殿是黄陵庙现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修建在比山门地基高19米的台地上,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三十六根楠木立柱均保存有1870年水平一致的洪水澄江泥痕迹,且高达37米。水淹波及阑额,下檐“玄功万古”匾被淹浸47公分,立柱黑黄分明。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的水位为海拔81.16米,秒流量11万立方米。

三游洞

三游洞位于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

相传唐元和14年(819年),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夷陵(今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题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