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难挖的陵墓 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历经千年无人敢盗!

 乱码的旅行故事 2020-07-27

位于咸阳市区西北五十公里处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整个陵墓历时57年,于唐光宅元年(684年)建成,规模十分宏大,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共537级台阶,气势极为雄伟壮观。

乾陵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形成一座坚固的石质天然地宫,防盗效果极好。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未果。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用一个师的兵力盗掘,最终也没能找到乾陵地宫墓道口。

根据《唐会要》记载:“贞元十四年,乾陵修葺时曾造屋378间。”然而自“安史之乱”后,乾陵历经1300多年风雨沧桑,地面上的华丽建筑群已荡然无存,只有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令游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辉煌。

乾陵最引人注目的石刻,是位于朱雀门外的61尊石人像。这些石人是当时来参加葬礼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也称“六十一蕃臣像”。据专家考证,这些石像的头部毁于1556年1月23号发生在陕西华县一带的8级地震。

在朱雀门外还矗立着举世闻名的“武则天无字碑”。石碑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总重量约100吨,因未刻一字而得名。然而千百年来,石碑上逐渐被游人镌刻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这也许正是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与无字碑相对的述圣纪碑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内容为武则天亲撰、并由其子中宗李显书丹。根据碑文记载,唐高宗去世后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珍宝全部埋入陵中,其中最受瞩目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乾陵共有陪葬墓17座,从目前已发掘的永泰公主墓等5座陪葬墓中,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100多幅精美绝伦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为妥善保护陵墓,1978年在永泰公主墓之上建起了乾陵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