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第三大文庙 挂44块匾额堪称全国之最 当地却1300年没出过状元

 乱码的旅行故事 2020-07-27

甘肃省武威市,作为曾经的西北首府和河西走廊东端第一重镇,境内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位于城区东南部的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自古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

武威文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由文昌宫、孔庙和儒学院三组建筑构成,是整个武威城内为数不多的保持完好的古建筑。它的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建水文庙,是全国三大文庙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武威文庙自南至北建有万仞宫墙(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建筑。古树参天的院内供奉着一尊孔子行教像,石像双手作捧书状,神情和蔼,一副谆谆教导的样子,令人倍感亲切。

第一进院落内有一湾半月形的“泮池”,横跨在泮池之上的泮桥,是古代所有文人学子心中的圣桥,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泮桥南面的“万仞宫墙”,曾经是文庙的正门,按照文庙规矩,只有学子考取状元后,才能把正门打开,走上状元桥。

中国科举制度从隋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止,共经历了1300多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武威历来尚武,1300多年来从未出过状元,所以此门一直没有打开。由于现在取消了科举制度,这扇门恐怕永远不会打开了。

文庙内现存文物4.4万多件,其中最吸引视线的是桂籍殿前廊檐下悬挂的44块匾额。这些匾额的书写年代,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而数量如此之多的匾额集中悬挂在一起,在国内极为罕见。

据说桂籍殿在民国末期被当作办公室使用,由于西北地区冬季寒冷,人们便在殿宇前廊下又砌起一面墙,悬挂在廊檐下的这些匾额也一起被遮挡了起来。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文庙古建筑进行维修时,这些匾额才得以“重见天日”。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殿内正中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像。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历代皇帝奉为圣明。数百年来,武威学生入学前都会到此祭拜孔子,现已成为固定的仪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