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视觉志 2020-07-27

故事及图片来源

郑琼导演纪录片《出·路》

​作者|布呐呐


一个人,

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导演郑琼用六年的时间,

跟踪拍摄三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在她的这部记录片《出·路》中,

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01

她叫马百娟,12岁,

来自甘肃一个偏远的山沟。

每天,她都要走来回30里的山路上学。

学校异常简陋,

只有两个老师和五个学生。

在这群学生中,

马百娟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已经12岁,

但她还在学着二年级的课程。

即便这样,

她依旧很知足。

知足到纵使要多跑十几里山路买笔和本子,

她也能一路哼着歌,笑容满面。

好像,也正应了那句话:

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每天放学后,

马百娟回到家就要做饭,干农活。

小小的身躯,

却要和大人一样扛着沉重的柴火来回奔波。

在贫困的山区,

这个家庭家徒四壁。

马百娟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

整日穿着那件陈旧的红色外套。

在旁人眼里,

梦想对马百娟来说似乎是遥远的。

毕竟有口饱饭吃就算不错了。

但她依然在日记本里倔强写道:

“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

上了大学以后,要去打工挣钱。

我要一个月挣1000元买面,

因为我家的面不够吃。

我还要盖房子,挖水窖,

因为我们没水吃。”


02

他叫徐佳,19岁,

小镇复读三年的高考生。

历经两次高考失败,

他甚至都有过轻生的念头。


“有一段时间,整个人冒汗,

手发抖,完全做不了事,

做不了题目,害怕失败。”

可是对他来说,

除了高考别无选择。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父亲去世后,

他就背负起父亲生前的愿望:

一定要考上大学,把录取通知书拿给他看。

亲人的早逝,

让徐佳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

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知道自己能做的又是什么。

每天5点多,

徐佳就匆匆起床,

骑着自行车冲进学校。

他一头扎进各种辅导教材里,

拼命想抓住属于自己的第三次机会。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03

她叫袁寒晗,17岁,

北京中产家庭辍学生。

大概连她自己也没想到,

自己竟然真的从央美附中退学了。

而这所学校,

是多少人削尖脑袋想挤进来的。

辍学后的袁寒晗真的很闲。

每天在家画画,看电影……

这样没有方向的生活,让她很烦。

“我也很恐慌,

但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

而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这种状态持续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或者半年还好,

但如果持续几年,会把人逼疯。”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幸好,在被逼疯之前

她找到了一件想做的事。

在一个小胡同里,

她租下一家店面开咖啡馆。

小小的咖啡馆足够暂时打消她对生活的迷茫,

店里的装修,饮品的购置……

全是她一手操办。

虽说不知道这个店以后会怎么样,

但是对她来说也并不重要。

无非就是钱打了水漂……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04

三年后,郑琼导演再次采访这些孩子。

比起三年前的乐天派,

15岁的马百娟显得羞涩和拘谨。

靠着低保和大哥打工攒的钱,

他们一家人终于脱离了那个贫瘠的山沟沟,

在镇上买了一套房子。

虽说生活勉勉强强跟上了,

可是马百娟的学习却再也跟不上了。

老师劝马百娟的哥哥,

让她继续上学。

哥哥说,“她不想念了”。


而此时,马百娟正站在学校门口,

有些焦虑和局促不安。

没有人知道,

这是否真的来自马百娟本意。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曾经,

马百娟的家人说,

“女娃娃是别人家的,

(书)多少念一点,个人能够用就行了。

女娃就是找个对象,靠个女婿,

就是这么个出路,再没别的出路。”

在他们村里,

和马百娟同龄的女孩都挺着大肚子,

她们聚在一起聊成为产妇的感受,

马百娟夹在中间显得很突兀,

她也插不上什么话,

只能尴尬地笑笑。

退学后,马百娟开始四处找工作。

即使她只是想找一个扫地的活,

也没有人愿意用她……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05

老师说过最大的谎言,

大概就是考上大学就轻松了。

也许这是为了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故意编造的谎言。


高考后,

徐佳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

现在临近毕业,

徐佳又要面临找工作,

这并不比高考轻松。


宿舍的人也在不停地讨论着去哪,

有人说去深圳,有人说留在武汉……

对未来,

他们更多的是迷茫而不是向往。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徐佳在网上海投了简历,

可是收到的回音寥寥无几。

好不容易冲进一个电力公司的笔试和面试,

可是最后偏偏在最后「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一关被刷了。

最后,他终于签了一家公司,

实习期工资2000多,

转正后工资3000多。


就算找到工作,他并没有感到踏实和轻松。

取之而来是一种禁锢感。

“就像把自己卖了。”

也许未来几年,

他会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里。

可是他并不能预测,

这家公司是否真的值得……


06

没过多久,

袁寒晗开的咖啡馆黄了。

她又回到了那个百无聊赖的状态。

后来,袁寒晗去了德国留学,

那是一所很难申请的学校。

也是很多艺术爱好者的天堂……

但是凭借过人的艺术天赋,

袁寒晗顺利来到这所学校。

她是真的热爱这里吗?

大概不是。

她似乎只是想摆脱一种无聊的状态。

她受不了去学校的画室,

一来到画室她就感觉不舒服。

可是,

乏味的日子总是需要有个寄托。

她喜欢上了抽烟,

并且还养了一只兔子……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07

又过了三年,


马百娟在16的时候,

早已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徐佳还在毕业时签合同的那家公司工作,

他和大学的女友结婚,

也有了自己的车子和房子。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从德国回来后,

袁寒晗去了上海一家美术馆实习。

她说,在德国就像养老一样。

不过她也没什么明确的打算,

先看看大家做什么。

后来,

她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这部纪录片没上过热搜:16岁,她嫁给自己的表哥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

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马百娟生活在贫困家庭,

早早嫁人是她的出路。

徐佳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

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工作,

能在大城市立足是他的出路。

袁寒晗生活在富裕家庭,

能找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是她的出路。

可是这样的出路,

是唯一的吗?


并不是。


09

我有一个大学室友,

她生活在山东一个很偏僻的小村子里。

平时吃饭,她永远会去食堂买特价菜,

吃一块钱一份的土豆丝,

或是大头菜,喝着免费的汤。

不上课时候,她就四处找兼职,

为了挣20块钱,

站着发一天的传单……

毕业没两年,

同宿舍的好几个人早已结婚生子,

她却在北京开了一家公司,

实现了财务自由……

当然,这背后付出的努力,

也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其实,不管出生在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生活依旧可能有很多种方式展开。

不要因为「贫穷」,

而错失任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


就像徐佳说的,

“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

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就是对人生最大的负责。


故事及图片来源:郑琼导演纪录片《出·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