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说的是什么故事?作者为什么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题:红楼梦说的是什么故事?作者为什么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

文/雪月溪

从杨妃食荔说起

人言宝钗似杨妃,为什么似杨妃?是说她胖。梅瘦环肥!人言黛玉象飞燕,为什么象飞燕?身轻体弱象飞燕,风一吹就坏了。

杨妃何以出名?食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就是在说杨贵妃。 飞燕以何出名?身轻如燕舞于盘上。生来便是盘中物。好一个梅瘦环肥。梅妃江釆萍,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开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号梅妃。 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后被杨贵妃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落逃没带冷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吹白玉笛,作惊鸿舞”的梅妃终不敌食荔杨妃。黛玉本是绛珠草,梅妃自为喜梅。

黛玉宝钗之与宝玉,梅妃杨妃之与隆基,有诸?是胖瘦相对,败局以定。荔枝,绛珠是其外壳形状,隔层膜,里面是晶莹剔透如宝似玉的果肉裹着坚硬的果核。——宝黛合体!二人都是宝钗的盘中之物。最终结果:杨妃食荔!剥了皮去了皮,吃了肉吐了核。去了的是黛玉,始乱终弃是宝玉。尘寰中来,尘寰中去的是那块石头。

红楼梦故事始末

《红楼梦》起首,作者便曾交代:“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由此,我们便可了然其后面的结果。

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省此言,便把那作者立意宗旨识得一个基本的概况。

据作者交代,绛珠偿泪而行,原为报答神瑛雨露灌溉之恩而来。泪尽而逝,历劫复归,是其必然。宝黛何尝友爱?不过是为了报恩!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俱已明示,所有的恩怨仇隙,全是为了这两个冤家。宝钗,她也无非是这样。造世历劫,这个是众人的缘分,他们是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好人和坏人。

“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这是何意?

诗词篇章,文人所长!历史真相,不离左右。《红楼梦》,应该是与此有关。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也就是说,《红楼梦》其实是为传“理治之书”而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