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股文入选语文教材,家长不解,红楼梦作者:自古文章就分两大类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题:八股文入选语文教材,家长不解,红楼梦作者:自古文章就分两大类!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的固定文体,要求考生把文章分成八部分,依次序作文,不许越雷池一步。文章分八股,就好比古诗的起承转合,乃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都是格调规矩一类。

  古人作诗,讲究平仄、虚实,具体说来,便是:“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比如八言律诗,还要求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说起杭州高级中学选编的语文教材(校本),出了个大新闻,据称,被废弃多年的八股文,重新被看中,而且一次性选进了两篇八股文。

  那么,八股文具体是指哪八股呢?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股!

  八股文真的被废弃过吗

  八股文别称文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本质上是一种应制文(含应制诗)。换句话说,只要应制文(含应制诗)还存在,“八股文”从来就不曾真正被废弃。

  比如被盛誉为“作文黄金”的“三步法”,所谓的九六三不就是变相的八股文吗?

  乃至于我们常说的关于写文章的“凤首、豹尾”,乃至于应试教育所有解读文章的标准答案,无一例外,都是变相版的现代“八股文”。

  自古文章就分两大类

  无规矩不成方圆,自古文章便有应制文(含应制诗);然而,只有规矩便成了迂腐的书架子,自古文章亦不乏才子文(含才子诗)

  应制文(含应制诗)与才子文(含才子诗),便是文章的两大类,应制文(含应制诗)是写文章的基础。

  好比圣贤所言,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想法天马行空、千奇百怪,三观还没有定性,正所谓:“思而不学则殆”,所以,为了适应社会,不做异类,初学者应当先学四书五经,打好了三观基础,再学诸子百家。

  然而,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而不思则罔”,死读书,读死书,也是行不通的,看遍了经典名著,出师了,就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黛玉与贾政谈文章

  有趣的是,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人评价过八股文,并写进了自己的著作《红楼梦》里,作者让林黛玉教写诗,又让贾政谈文章,竟不太赞同一味追求应制文(含应制诗)。

  作诗也是写文章,该当如何?林黛玉是这样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才子文(含才子诗)的基础是应制文(含应制诗),其水平却在应制文(含应制诗)之上,因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是个问题少年,只喜欢读写杂书,启蒙的时候,就比举业(科举应试)劳神,贾政作为家长,也跟现代的家长一般,为此生了许多气。

  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说贾政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平日里的正言厉语,不过是作为长辈,面对晚辈,少不得规以正路,本着一颗“名利心”,望子成龙。

  又说贾宝玉虽不读书,但写起文章来,空灵娟逸,满满的才情,别有一番风流滋味,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而那些只会写八股文的人,才思滞钝,未免拘板庸涩。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