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肝两脏论治咳嗽■田中明

 田氏健康中医 2020-07-27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从心肝两脏论治咳嗽

(《甘肃中医》1995年第8卷第4期:36)

田中明

主题词  咳嗽/中医病机  咳嗽/中医药疗法

临床治疗咳嗽,无论新久,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治疗,鲜有从心肝两脏论治者。而临床上有咳嗽久治不愈者,转而从心肝论治,常获良效。现简要论述如下:

1  从肝论治

早在《内经˙素问》中就有论述:“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因肝脏引起咳嗽或久咳不愈者,临床常表现为肺病及肝、肝病及肺两种情况。临床常有这样的情况,咳嗽日久,常出现胁痛不适,或口苦,或咳时发热,脉弦等症状。患者自述“肋骨都咳痛了”。这常提示肺脏病变已克肝木,导致肝气郁而生热。如守宣肺止咳或降气除痰之法,难获良效。依“木郁达之”、“金郁泄之”之法则,法宜和肝清肺。余常以泻白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用桑皮、地骨皮、炒枳壳、柴胡、黄芩、法夏、甘草、白芥子等。如咳声急,胸胁痛甚,可酌加川楝、郁金以解郁达木,常能取效。有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火上炎,肺不能制肝,肝火灼肺,肺气上逆而现咳嗽气逆、咳痰不爽者,此即因肝及肺的咳嗽。伴咳则胁痛,心烦易怒,甚或咳血、口苦、脉弦,苔黄质红。若单从清肺治疗,收效必定不佳。因病机属肝火灼肺,故宜清肝泻火,佐以清润肺金。余常用青黛、蛤壳、桑白皮、地骨皮、花粉、川贝、川楝、杏仁、甘草、炒枳壳、丹皮、刺蒺藜等。不专事止咳而咳自止。如它病日久耗损肝阴或素有肝阴不足者,每致阴不足则肝热冲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咳嗽。证见咳嗽、吐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头晕目眩,心悸,或食欲不振,或睡眠差,或性急易怒,脉弦细,舌质红,苔薄少津。治宜滋阴涵木,兼肃肺气。药用玉竹、花粉、瓜蒌、天冬、牡蛎、当归、枳壳、石决明、女贞子、菊花、夜交藤、丹皮、甘草、刺蒺藜、黄芩、白芍等。方中玉竹、女贞子、当归、白芍等滋养肝阴;石决明、牡蛎、菊花、夜交藤等平肝敛阳;刺蒺藜、丹皮等疏肝解郁火;花粉、天冬、瓜蒌、枳壳、黄芩等清肃肺气。肝阴得滋,肺得清肃,阴平阳秘,诸症自愈。

2  从心论治

此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咽喉炎或急性扁桃腺火等引起的咳嗽。有因心肺热盛者,证见咳嗽痰黄,或痰稠,咳吐不爽,喉中如物梗阻,咽喉肿痛,或胸痛、胸闷、心烦、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心泻火,清肺化痰止咳。余习已泻心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药用川连、黄芩、桑皮、地骨皮、全瓜蒌、法半夏、桔梗、生甘草、炒枳壳等。方中川连、黄芩等苦泻心火;桑皮、地骨皮清心泻肺;全瓜蒌、法半夏、桔梗、炒枳壳等理气化痰止咳。若为心肺阴亏,肺热气逆者,证见咳嗽气紧,咳吐稠痰,心烦头昏,喉中干痒,寐差,脉细而浮,舌质干,苔微黄。西医的阻塞性肺气肿常见此证。治宜滋养心肺之阴,佐以清热降肺。药用生地、知母、百合、麦冬、玉竹、白芍、紫苑、百部、前胡、地骨皮、桑白皮、甘草、法半夏、桔梗、枳壳等。全方既能滋养心肺二脏的阴液,又能清肺降气,止咳化痰。阴复热消,肺气得以宣降,诸症即解。当然临证时不必全药同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十一二味即可。

临床上有许多咳嗽顽症,用常法治疗不效,就当广开思路,找出临床主要特征投药,定能获效。

(收稿日期  1994-05-21)

        本平台所发文章,仅供参考!

        尤其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介绍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询当地专业医生,以当地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本平台致力于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答疑以及各科医疗信息、专家介绍、田氏医疗人员介绍等。

        欢迎医疗专业人士来稿(来稿必须真实可信,文责自负,并附作者简介、真实工作单位和近期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