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起不来的床,只有不愿醒来的你

 若初的星辰大海 2020-07-27

就喜欢这样的在转角安静的遇见你!

                              文|若初

                       图|网络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聪明,富裕。—— 本杰明·富兰克林

自从我前两天写了一篇【每天5:30起床是什么样的体验?】之后,我的公号后台、微信都不断地有人在问:“若初,你到底是怎么做到每天5:30就起床的?”

那么,我今天要告诉我亲爱的读者,当我起床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其实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正常睡眠在6.5-7个小时之间是最合适的,睡不够和睡太过都对身体不好。

睡眠不足,会影响个人内分泌系统,大脑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直接的表现就是焦虑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睡得太过,脑袋会昏昏沉沉,比睡眠不足还难受。其实,你就已经不是在休息或者养精蓄锐了,反而是在床上浪费时间。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冬天,要爬出被窝简直要使出洪荒之力。

所以,每当我睡眠时间比较少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若初,你已经睡了6.5个小时了,你的睡眠时间是足够的,已经满足了你身体的需要,你根本就不困,别躺在床上骗自己了。

但是,当我睡眠时间比较多的时候,我也会提醒自己:若初,你再睡下去就不是休息了,是自掘坟墓,今天还想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用科学的依据,配合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你在早起的路上就迈进了一大步。

早起的好处众所周知,我就不赘述了。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每天都按时早起呢?

第一,前一天晚上一定一定要早睡。

我是5:30起床,那么为了保证我6.5个小时的睡眠,我最迟要在11点躺在床上。 这就需要个人有时间观念了,无论自己有多少事情要去做,都尽量在晚上11点之间做完,或者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

其实你熬夜到晚上12点又睡到早上6:30,这与你晚上11点睡觉早上5:30起床是一样的。你只不过把晚上那一个小时要做的事情换到了第二天早上的那一个小时,你并没有耽误什么,反而养成了一个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对身体也能保养顾惜好。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换个思维方式,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

第二,一定要给早起后的时间做规化

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清晰规划的人,一定是一个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下一秒要做什么的人。

当你给自己早起后的那一两个小时做了很清楚的规划,那么你眼睛一睁开,就知道自己今天有哪些事情要去做,你就自然而然会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你就无法容忍自己继续躺在床上

生活,需要有梦和激情。

比如我一睁开眼睛,就知道自己需要读书一个小时;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大概半个小时;还要看新闻,搜集素材,找灵感,列好今天公众号的文章提纲, 大概也需要一个小时。

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敢磨磨蹭蹭的穿衣服洗漱,因为怕来不及。

人只有学会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并且保质保量的完成,才不会在其他时间段给自己造成压力,否则你只能用其他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时间段的事情了,生活的节奏一旦被打乱,你就会显得很累很凌乱。

第三,闹铃放在一个不出被窝就够不到的地方

这个原理很简单,就是逼你离开舒适区, 进入起床的状态。

第四,睁开眼睛不要想任何事情,立刻穿衣服。

这是我百试不爽的秘诀。起床的时候,必须大脑放空,不能动一点点的脑子。

因为一动脑子,就会给自己找各样的借口不起床,心思一动,就想体贴身体回到舒适区。

所以,配合睁眼的同步动作,就是穿衣服。要让身体产生记忆感,一起床,就自动拿衣服往身上穿。

如此一来,当脑子反应过来的时候,衣服基本已经穿的差不多了,这样你该不会还想着睡回去吧。

如果你真的还是睡回去了,我只能说:“你这么爱自己,人生还会有别的可能吗?绝对不会!”

第五,给自己一个赏心悦目的做事环境

这个很重要,比如,自己喜欢的书桌;前天晚上已经摆列好的电脑,书本,文具;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或者蜂蜜水。

当你所处的而这个环境让你觉得很舒心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早起做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就会越来越喜欢早起,越来越喜欢做事。这样的良性循环会推动你坚定持续的早起。

只要你愿意去发现和尝试,其实早起的办法有很多。

我们可以算一下,每天早起2个小时,一周下来就是14个小时,一个月就是60个小时,以此类推,我们只要在这个时间段里潜心去做一件事,假以时日,就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来。

晒一下几个高效的名人起床时间:

罗伯特·艾格 (迪斯尼CEO)——430
蒂姆·库克 (苹果CEO)——430
霍华德·舒尔茨 (星巴克 CEO)——5:00
钟彬娴 (雅芳CEO)——4:00
理查德·布兰森 (维珍集团 CEO)——545

比你优秀的人都在早起,你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沉睡下去?

作者:若初,自由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