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你才有可能成就事业!

 若初的星辰大海 2020-07-27

用实战经验帮你高效精进的写作培训师


原创|第296篇

文|若初

1

入行新媒体3年了,也写了3年了。

在写作上遇到无数的困境和瓶颈,而我在一次次的探寻和试错中,发现了一条最“慢”的捷径,那就是去追溯前人走过的路径,从中找到自己寻寻觅觅的答案。

旧约圣经在《传道书》1章9节写到: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作的事,后必再作。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历史总是在不同的人身上,重复上演。

2019年是极其喧嚣的一年,而我想探寻那些热闹和浮华背后,内容创作的人,究竟该如何看待写作这件事?

我想找到一个经得起时光沉淀的答案,而不是从网页上被爆炸的信息流带节奏。

于是,我遇到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1982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生》,被改变成电影之后,轰动全国,路遥也一夜成名,步入中国文坛的舞台。

但是,他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是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

而《早晨从中午开始》,其实就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幕后故事”。

一个已经在文坛享有盛名的作家,是如何放弃名利,带着“空杯心态”,赌上青春和生命,投入了为期6年的繁重创作中。

这是《早晨从中午开始》所呈现的“路遥的心路历程”。

这本书采用了随笔散文的形式,记录了路遥在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悟、所做。这是了解路遥、倾听路遥、配套理解《平凡的世界》的绝佳读物。

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用朴实而又细腻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平凡”作家在“内容创作”上的英雄梦想和赤子之心。

对我而言,它是警醒,是鞭策,是答疑,也是······鼓励,是一个前辈对后人留下的谆谆教诲。

2

“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自从《人生》发表之后,巨大的名利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路遥形容为“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

有人跟他讨论读后感,请教生活问题和文学问题;

有人视他为掌握人生奥秘的“导师”,请教“人应该怎样生活”;

有人像“私生饭”一样威胁他“必须在某日之前回信,否则死给你看”;

相应地,很多甲方爸爸上门求合作,接连不断的电话,常在三更半夜,把他从被窝里惊醒。

改编后的电影上映,更是不得了,路遥用了一句话描绘这种苦恼:“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淹没了,也许当时好多人羡慕我的风光,但说实话,我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条缝赶快钻进去”。

他用自己的作品,为自己的生活编织了一张罗网,而如今,他只想逃离。

因为对他而言,他幸福的源泉不在于成名的结果,而在于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这个他为作品付出的努力和洒下的汗水,远比眼前浮华的喧嚣更让他向往。

创作的过程,对路遥而言,是一种更高级的“娱乐”。

这样的路遥,是圣人吗?

当然不是,他很坦诚地说:“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的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

他当然喜欢鲜花和掌声,但他更享受创作的过程,比起浮华的喧嚣,他更看重做一些踏实的、有价值的事情。

当他决定放下《人生》的名利,重新投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时,他当然考虑到了自己可能会失去既得利益,为了这部作品,需要投入6年的精力,或许,文坛上,再也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他仍像个勇士一样,与自己对话:“那么,就让人们忘掉你吧,让人们说你已经才思枯竭。你要像消失在沙漠里一样从文学界消失,重返人民大众之中,成为他们中间最普通的一员”。

他是怀着一颗“从头再来”的心,去投入一场繁重的创作里。

路遥,是用自己的人生注解了这句话:“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

写作,是个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过程。

而过程中的风景,比结果更美妙。

向前一步,向上攀登,是我们唯一的归途。

3

“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放弃了眼前这种浮华的“广场舞式生活”,路遥开始重新思索自己在写作上的方向。

他是一个在时代洪流里,能独立思考的作家。

不信品一品这句话:“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

这也是他写《平凡的世界》的初衷。

对于自己《人生》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并没有什么,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惭愧的。

想想自己曾经在写作路上留下的星星点点般的印记,其实,无论外界给予怎样高的评价,自己本人都应该怀着一颗谦逊低调的心,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中去。

否则,被消耗的人,终究就成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成了昙花一现的点缀而已。

路遥提到了一种文学圈的悲剧是,“某些人因某篇作品所谓‘打响’了,就坐享其成,甚至吃一辈子。高官厚禄、养尊处优,以及追名逐利,埋葬了多少富于创造力的生命。”

对于作家而言,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持续的劳动,稳定的创作,才是义无反顾唯一的选择。

他说: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比起战胜失败,那些能超越胜利的人,更值得钦佩!

人都是有惰性的,躺在曾经的名利上,就像一个温柔的舒适圈,长此以往,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往往只在于十字路口的抉择而已。

而路遥,选择了破!局

他是一个极其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有一句属于自己的话:“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些。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在新媒体圈子里,最受敬重的,其实是那些能持续生产稳定优质作品的人,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将自己思想敏锐的触角,延伸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去抓取养分,成为创作的源泉。

对于极少数的人而言,写作是一件“天赋异禀”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写作拼到最后,靠的是自律和勤奋,否则,路遥也不会把写作称之为“牛马般的劳动”了。

我们需要的,是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写作,就如路遥所言:“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