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这位导演拍的电影,尺度很大胆

 抽屉电影 2020-07-27

1979年,这个本应该是非常普通的的一年,但是却因为曾经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显得意义非凡。邓公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然后与美国冰释前嫌等。这注定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浓重一笔。而在这一年,一位叫做杨延晋的导演,爆发了。他因为一部现实批判主义电影《苦恼人的笑》而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这部电影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去看的话,很大胆。

讲真话,还是讲假话?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也很难解答。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这样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区分,但是对于“大朋友”而言。这种观念却一时糊涂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少有人对于这样是非分明的问题给予一个准确的回答。那么到底要不要讲话呢?这部影片给予了我们一个回答。

《苦恼人的笑》讲述的是在十年浩劫的末尾,人们对于不实言论的不满之情爆发了。社会上的舆论一片哗然。而这个时候,刚从干校调回来的记者傅彬来到了报社。他的朋友李记者叮嘱他得过且过,但是他始终是有着一颗记者的良心。在医院答辩的过程中,他目睹了一场闹剧。因此也有了一块心病,到底要不要揭穿这个谎言。

妻子的不断劝慰,使得他更加的苦恼。他回忆起来了妻子与自己相识时候的旧时光,那个时候没有谎言,没有虚假。但是现实却再一次的使他低下了头颅。报社的宋书记是一个伪君子,之前给予傅彬的好印象,被一点点的败光了。而傅彬这个时候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不顾所有人的劝阻,他说了真话。宋书记表面上和颜悦色,背地里,傅彬依旧是走上了囚车。但是结局却没有一直黑暗下去,风雨过后,终于迎来阳光。

不得不说,在上个世纪刚刚复苏的那几年,各位导演们所受到的束缚是最小的。同时创作热情也是最高的。他们没有太多的框架,因此会产出很多优秀的作品。杨延晋导演在本片之后。陆续的创作出来了诸如《小街》、《T省的84、85年》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国内电影史上终究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对于后世的那些电影人来说,这也是高山仰止的成就。

此后,再无人可以超越。

在那个创作自由的年代,我们的导演们自然可以对于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讽刺。本片揭示的是一个人们都不愿意提起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人们之间的诚实品质缺失了。社会舆论风气一片哗然。人们需要的并不是敢讲真话,敢做真实的自己,而是更多的在用一种伪装使得自己生存下去。片中的讽刺很明显,也很贴切。对于经历过那个动荡年代的人们而言,这种讽刺意味颇浓的电影,真实的还原了混乱年代人们的扭曲价值观。

就比如说影片中对于一个教授的考量不是公平的竞争,而是设计的羞辱。对于事实的还原并非按照人们所想的那样进行。大权在握的人,总是很喜欢颠倒黑白,而那些迎逢谄媚的人这个时候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现实对于敢说真话的人是很残酷的。

任何一个时代,人们总是喜欢站在一个制高点对于别人的生活进行规划,但是却忽视了所有的人都是需要平等对待的。崇尚虚假繁荣的时候,人们对于知识是很鄙夷的。因为人民一旦有了知识,就不会被眼前的乌烟瘴气所迷惑。而对于知识的打压,不仅让他们盲目自信,而且加速了自己的层级的灭亡。

片中自从傅彬去找宋书记的时候的艰难程度就可以看出来本片的基调了。而在他公共汽车上作的梦也直接大胆的讽刺了那些权力阶级对于有思想,敢讲真话的人的打压。看似癫狂到了极点,但是自己却不自知,这样的狂欢仅仅是黎明到来前的最后的黑暗。

做错事要认,挨打要立正,虽然后半句不是那么的贴切。但是对于知错就改,这样的一个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我们大人们却糊涂了。很多时候其实不用和稀泥的。那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一旦变得复杂起来。谎言将会滋生出更多的谎言。

1979年,这位导演拍片的尺度很大胆。而且这部影片,一定意义上是一部前无古人甚至于后无来者的作品。创作自由或许不应该是一句空话,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讲真话”的时代就如同片尾一样,真的会到来。

……

欢迎留言

明天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