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真实的科学课

 花开花落_60 2020-07-28

发表于《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1

上真实的科学课

刘绍江

      在科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真实的教学现象,表面上看,是教学设计或教学实施中的操作问题,这些问题,似乎是不同教学环节中呈现出的不同的问题,但是,如果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科学本质、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问题,是科学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的问题,

是如何理解儿童学习科学的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课堂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问题。无论正确或错误、深或浅、全面或片面,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都是有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必然导致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从教与学的关系角度来看,我们日常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课堂教学思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案定教、以教定教和以学定教。

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的,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

以教定教:教师心中只有自己,忙着灌输知识,忙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

以学定教: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准备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

,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而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科学课中出现的不真实的现象,都明显可以看出“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案”的痕迹,如果我们能以“以 学定教”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相信这些问题就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了,我们的科学课有就会更加趋于真实。那么,真实的科学课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1.真实的科学课是以学定教的课

    当代教学研究新成果表明,教学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关系、结构。有教无学不是教学,有学无教当然也不是教学。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个。小学科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与学的目标必须统一于学,统一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规定的、学生主体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以学定教,就是要求科学课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规律,必须以科学高效的学习规律为依据,必须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原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这段话则明白地告诉我们,教育内容、教学过程都应当依据学情而定。

我们知道,学情具有复杂性,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差异,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质量等方面的自我差异性,他们所具备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具有差异性。儿童的发展来自自身素质发展的自主性和来自社会性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或制约,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多重作用力,改变着他们素质发展的理想态势。科学教师必须主动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差异性。如果不能充分考虑这些学情,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就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就很难引导儿童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就有可能出现“想当然”的“以案定教”或“以教定案”,这样的话,科学课上出现不真实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2.真实的科学课是学路优先的课

在任何一节科学课中,都存在着“三路”:科学概念发展的思路、教学设计的教路、学习活动的学路。学路是学生认识问题的途径,要想上真实的科学课,就必须以学定教,具体到教学中就必须体现学路优先。

在备课时体现学路优先。设计教了是许多科学教师习惯的备课模式,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参考有关资料充实自己的所知,充分钻研教材,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材的知识要求达到一致,这样的备课模式必然是教路优先、以教定学,久而久之,就会把教师推上“先知”、“先觉”的“神坛”。实际上,在备任何一节科学课时,我们都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学路,精心设计学生高效率的学路。

只要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题地位,做到学路优先就不难。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备课模式的改变,实质上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学路优先,意味着教师的根本作用在于导学而不在于教书,教师如何导 ,取决于学生如何学。

在上课时体现学路优先。把一堂科学课变成授课,就难易保障学路优先。即便是讲授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是从老师那里传到学生这里来,从老师那里倒出来,灌到学生这里来,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有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应该是导学作用,先有学路,然后才能加以引导,加以拓宽。为了在科学课课堂上体现学路优先,我们要允许学生走几条不同的探究之路,并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拓展和优化学路。

处理好思路与学路的关系,是上真实的科学课的 关键。被动的科学课教学往往表现为教师被动地跟着教材走,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走。在研究一节课时,许多科学教师很容易被教材的思路同化,不能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处理,导致教路与思路保持一致称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这样也就排挤了学生的学路、比如,许多科学知识结构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和明确的科学发展路径,教师在教学中可能沉迷于教材思路,被相应的思路取代自己的教路,教学变成了教材知识的岩石和演绎。这样,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就有可能更加忽视学生认识问题的途径,也就是忽视学路问题。没有开通和疏通学路,科学课教学往往就会呈现出机械化、模式化、套路化的“演戏”态势,课堂教学就会缺乏生气和灵气,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难易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思路,站在儿童的角度,把客观的思路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学路,用思路作为智能材料去铺设提升儿童科学素养的学路。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上儿童的科学课,上真实的科学课。

3.真实的科学课是关注思维发展的课

科学课教学大多是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展开的,真实的科学课不应当是活动的堆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要有一条主线,师生才能沿着这条线去开展相应的教与学的活动。以思维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乃至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定教、上真实的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思维主线就是要凸显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富于个性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思维成果和优化的思维品质为主要框架,构建厚实的课程知识基础和扎实的能力基础。引导儿童开展探究式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把思维结果加在学生身上,使科学探究过程变成结果性的知识积累,而是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科学前概念开始,启动思维的马达,沿着正确的路子循序渐进,在获得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真实的科学课的关键性标志,是科学教师应该追求的重要目标。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思维的学科特点、思维的阶段性和各个阶段的衔接沟通,要注意思维发展的规律性,特别要注意在知识难度相对降低的同时加大思维发展力度,用内涵丰富的知识结构来铺设思维阶梯。教师要导在“思”上,启迪思维,引导思维。

 4.真实的科学课是关注能力发展的课

关注能力发展,并不是反对知识教学,而是反对死记硬背的知识传授。在科学课上,我们应当 强调科学知识的动态结构和科学知识的价值功能,强调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构建科学概念的方法,发展学生主动把握科学知识和初步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处理知识和能力关系的问题上,并不是有了知识就不然形成能力,或者注意能力发展就必然忽视基础知识,而是要把两者放在相辅相成的立体框架中,以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材料,让学生发展和完善知能有机统一的能力。

真实的科学课应当让学者自学、学者自立、学者自能,即“教是为了不教”。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离开了老师,他的学路就自然终止,那么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就没有达到。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学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行获得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不断完善非智力因素的自我发展能力。

5.真实的科学课是    强化学法指导的课

在小学科学研究中存在这一普遍现象:理论上研究教学方法多于研究 学习方法,实践中重视教法,忽视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比较多地从教师方面考虑,为学生学习着想的较少。为了上真实的科学课,就必须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和教研局面,必须强化学法指导。

科学课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也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智力。如果没有学生在科学概念形成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就不会成为发展性的智力活动。学习方法是凭借某些具体的认识过程和问题解决活动老发展的科学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世的世界观和方法基础。科学课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乃至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含量,并把这些现象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中。

科学知识是人类探索直接、改造世界的成果,是人类思维的历史结晶。科学知识传递的必要性就在于知识本身的价值和功能,即科学知识的功利性——学生学到某种科学知识,对他们将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劳动有多少帮助作业。而这些科学知识价值或功能,就是科学知识本身蕴含的可资利用的思想方法。在科学课教学中渗透了学法因素,就是使科学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而获得科学知识才是智力的有用材料。

每个人都以他特有的方式方法其认识客观事物,每个学生在学习科学时都会有他自己特定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能还很幼稚、不成熟,但是在科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不成熟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一个起点,通过持续的、有效的知道,就能锤炼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科学课上加强学法指导,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动态,并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当前,加强学法指导已经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如何掌握学法指导的力度和增强学法指导的艺术性,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应该说,探究式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有效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应当适时启发、适度启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科学课教学的学法指导中,流行的一种做法是与知识点或技能训练性对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是把学习方法肢解得很细、很小、很碎,没有发展成为 一系列的方法体系。比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记录方法、讨论方法等等,每一种方法有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甚至不断地重复训练,学生学到的是一些连不起来的学习技巧,是一些具有很强特殊性的学习方法,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没有什么长期效能的学习方法。要优化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学法,就必须构建适合小学生各年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法目标,在这一学法目标中构架一整套使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而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十分薄弱,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探索。

在一个真实的课堂里,孩子们应当是永远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让科学课堂返璞归真,走出因追求新奇而造成的虚伪的华丽,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科学课学习中展现他们的潜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