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朝【赠范晔】诗作者之质疑与考辩

 飓风居主人 2020-07-28
  (一)

  这枝花色,春风拂面,霓裳轻舞,艳露凝香;
  如钗斜欹,穿越时空,传诵至今;
  她又醉红了- 谁的粉妆?

  

  笔者这里要引出的诗作者考辩是:南朝陆凯【赠范晔】这朵含苞千年待放未被解语的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诗人在采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于是将花寄给身在陇头征戎的友人。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姑且送上一枝梅花作为春天的祝福。

  这是一首中国文学史上早期五言诗的佳品,它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和深厚情谊,构思新丽,意趣横生,感情真挚,高雅出俗,读起来活泼亲切,脍炙人口,为大家所喜爱和传诵。

  这首诗最早流传于《太平御览》卷九七零,引述南朝刘宋时代盛弘之的《荆州记》有言:“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就是这样几行文字和线索,竟然引发了一千六百多年来,诸多名家学者文人墨客,对【赠范晔】之诗作者《陆凯》之真实身份,以及作品创作年代等定论,持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与争议,让读者感到无所适从。

0人打赏

5人 点赞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247.73
举报 | 楼主 | 埋红包
楼主发言:25次 发图:1张 |
书话精选 | 赏金最多 | 打赏最多
全网98%的天涯er都爱看按照全社区用户收到的赏金数排行按照全社区用户打赏出去的赏金数排行
楼主薛依云2Lv 20 时间:2017-03-09 10:10:41
  (二)【赠范晔】诗作者是:三国东吴重臣的陆凯(198~269年)?

  很多版本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指向东吴时代的陆凯,说他在赤乌四年(251年)领兵三万讨伐珠崖儋耳,路到过粤赣交界的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这位陆凯在《三国志-陆凯传》是有这样的记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位东吴的陆凯(198~269年)与南北朝获得赠诗的主角范晔((398~445年)时代相差久远,而且在东吴时代(222~280年),五言诗及咏梅题材之时尚尚未发展起来,更何况提到这段逸事的《荆州记》是写于432~439之间,所以不可能是东吴陆凯之作。

  上文提到东吴陆凯经过的梅岭,即五岭之东的大庾岭(庾岭),它位于赣粤边界的南雄地区,历来有居五岭之首、江广之冲、枕楚跨粤,南北咽喉之称,是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

  初唐诗人宋之问(656~712年)有诗《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这首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是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南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凉处境。

  晚唐诗人徐寅亦有诗云:”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东门匹马夜归处,南浦片帆飞去时。赋罢江淹吟更苦,诗成苏武思何迟。可怜范陆分襟后,空折梅花寄所思”。这“范陆分襟”写的就是范晔和陆凯的折花寄思的逸事情谊。

  南宋陆游撰写的十卷《老学庵笔记》中有提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者始一洗之。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宋朝初年崇尚昭明太子的《文选》,当时的文人,一心一意扑在这部书上,所以,青草一定称为“王孙”,梅花一定称为“驿使”,月亮一定称为“望舒”,山水一定称为“清晖”。到宋仁宗庆历年以后,讨厌它的陈腐,凡是写文章的人,才把这些典雅的文辞清洗掉。

  1824年出版的《直隶南雄州志》提到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南雄府志》亦描述:“度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似桃而唇红,亦有纯红者,岭上累经增植,白者为多”这是一个特色;另一个特色是,由于岭南岭北气候明显差异,虽一岭之隔,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岭分明的奇景。因此,梅岭的梅花特别引入注目。每当梅花怒放时节,不少诗人墨客前来踏雪寻梅,不少旅人游子过此折梅赠别。自古以来,“庾岭寒梅”为岭南佳景之一。笔者以为其中蕴含多少乡土情怀之说。

  历史上文人编写流传的趣闻逸事时,也确有攀媚权贵望族,附会穿凿,跨越时空来相会的。但东吴丞相陆逊的子孙辈除了上文提到的陆凯之外,在魏晋南北朝享有盛名的还有陆云(262~303年) 与陆机(261~303年)两兄弟,都是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最后被夷三族死于"八王之乱"。但确与《赠范晔》的陆凯无关。
楼主薛依云2Lv 20 时间:2017-03-09 10:11:12
  (三)【赠范晔】诗作者是:南北朝(北魏)的陆凯(?~504年)?

  很多版本也有这样介绍的:“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即《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界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

  家世显赫的北魏高官权贵陆凯(?~ 504年)之活动范围都是在北方,他绝不可能与江南之南朝刘宋的敌国官员范晔(398~445年)‘相善’,这不只地理区域的不同,即北魏的陆凯怎么可能跑到江南寄花到地处西北陇头的范晔?另,历史年代也不同,传闻提到陆凯在501年送花给范晔,但后者早已离世多年,另,提到这事的《荆州记》是写于432~439之间。

  这里提到的北魏陆凯,字智君,祖辈鲜卑族部,本姓六孤氏,北魏代人(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乃陆俟之孙,世代统领部落;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统率部民跟随皇上征战讨伐,多次建有战功,位居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曾任征西大将军。

  《魏书》有这样的介绍:“凯,字智君,谨重好学。年十五,为中书学生,拜侍御中散,转通直散骑侍郎, 迁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凯在枢要十馀年,以忠厚见称,希言屡中,高祖嘉之。后遇患,频上书乞骸骨,诏不许,敕太医给汤药。除正平太守,在郡七年,号为良 吏。初,高祖将议革变旧风,大臣并有难色。又每引刘芳、郭祚等密与规谟,共论时政,而国戚谓遂疏己,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令凯私喻之曰:“至尊但欲广知前事, 直当问其古式耳,终无亲彼而相疏也。”国戚旧人意乃稍解。咸阳王禧谋逆,凯兄琇陷罪,凯亦被收,遇赦乃免。凯痛兄之死,哭无时节,目几失明,诉冤不已,备 尽人事。至正始初,世宗复琇官爵,凯大喜,置酒集诸亲曰:“吾所以数年之中抱 病忍死者,顾门户计耳。逝者不追,今愿毕矣。”遂以其年卒。赠龙骧将军、南青 州刺史,谥曰惠”。

  这本《魏书》的作者是魏收(505-572年)详细记述了中国北方鲜卑族拓跋部从四世纪末叶至六世纪中叶(即北魏道武帝至东魏孝静帝)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它的发展兴盛、统一北方、实现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东魏与南朝宋、齐、梁三朝关系的历史。

  另,《中国书法》杂志2009年第10期,亦有专文【新出北魏罗宗墓志暨其妻陆蒺藜墓志考证与艺术分析】考据发现这位陆蒺藜即陆凯哥哥陆琇的次女,有兴趣碑铭书法的朋友值得一读。

  写的这里,在探讨与揭露谁是真正的诗作者陆凯之前,还得确认一下南朝盛弘之写的《荆州记》提到的范晔究竟是谁。


楼主薛依云2Lv 20 时间:2017-03-09 10:11:38
  (四)【赠范晔】诗作中的范晔(398~445年)是谁?

  南朝盛弘之写《荆州记》,当然是写荆州地区的事迹,故而诗中提到的范晔和陆凯自然和南朝及荆州有密切关联,这可作为历史与地理明确坐标的依据。

  这位鼎鼎大名的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在南朝刘宋幕下做官,他是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士族家庭,曾祖范汪仕东晋,官至安北将军,撰有《尚书大事》、《范东阳方》等,进爵武兴县侯;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后得刘裕信任,屡被升迁,亦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宋武帝刘裕第四子即彭城王刘义康(409~451年)门下、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兴王刘浚(429~453年) 即宋文帝刘义隆次子,历任后军长史、南下邳太守、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参与刘义康谋反,事发被诛,时年四十八岁。

  范晔博学多识却又恃才傲物,因此仕途坎坷,加上卷入王室争斗,残遭杀戮,英年早逝。南朝梁代的昭明太子萧统(501—531)的《文选》对他《后汉书》的文史成给予了高度肯定,当代的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贾思勰《齐民要术》、徐陵《玉台新咏》、庾信的骈赋、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都普遍运用了范晔《后汉书》的资料。后人对他的《后汉书》评价也很高,如陈寅恪有云:“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章太炎:“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

  南朝刘宋的范晔到过长安(陇头)吗?

  史料记载,范晔籍贯顺阳(今河南淅川县),自其祖父迁居丹阳(今安徽当涂县),出仕后一直为南朝刘宋为官,曾随名将檀道济((?~436年))参加过刘宋军队北伐,(具体地点不详)第一次是在20岁上下年纪(416~418年)时任司马职务;另一次是在元嘉七年(430年)时32岁。据《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攻取三秦的时候,正是岁暮年初之际,当时北方花信尚早,而江南的梅花却已经开放了,极有可能南朝的那位陆凯,是在那个时候写了这首《赠范晔》的诗。
楼主薛依云2Lv 20 时间:2017-03-09 10:12:07
  (五)太平御览与荆州记

  再来研读最早提到这逸事的《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原文引述只有这么几句:“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太平御览》是宋朝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完成于977~ 983年之间。《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凡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成之后,宋太宗(939~997年)日览三卷,一岁而读,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始作俑者是《荆州记》的作者盛弘之,他是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曾任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的侍郎,与同样仕途背景的范晔(398~445)及鲍照(415-466年)友善。《荆州记》共三卷,记述荆州地区的郡县城郭,山水名胜。内容翔实,语言峻洁优美,行文骈散相间,是出色的山水文学作品。原书已散佚,散见《隋书·经籍志》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曹元忠据《宋书·州郡志》比照《荆州记》,认定成书时间当在宋文帝元嘉十四年(437年)。

  所以论定故事发生的地点及作诗的时间与人物,是距离437年不久之前的南朝,并与荆州有密切关联。

  (六)文字引述提到“诣长安”,诗句提到“陇头人”,以及梅花时尚寓意。

  陇头的“陇”特指陇山,即六盘山,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而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古代将这里以东渭河流域统称为关陇,而甘肃省即简称为“陇”。

  另在古代诗歌中“陇头人”,往往也是指远离家乡的征夫戍客的代名词。譬如古乐府有《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就道征人出陇的心情。

  《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现代文学评论家亦云:“梁陈以还,陇头之作甚多,皆不及此。脚酸舌卷,行役之苦,心肝断绝,思乡之情,然终不以此。献欷欲泣,故自尔悲壮”。

  北朝的王褒《渡河北》亦云:“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看来,赠诗给 “陇头人”的范晔,既符合他远征三秦的情况,也揭示了他思念乡关的心情。在这样情况下折花相赠,就更显得情深谊厚了。“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试想,把南国的春带向北国,这该叫友人感到多么温暖。唐人岑参《逢入京使》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味与此略似。

  江南实在是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最为适当,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大概从陆凯赠诗开始,“一枝春”就成为梅花及赠别的代称。唐宋以下历代诗人都有类似的吟咏,刘克庄写道:“轻烟小雪孤行路,折滕梅花寄一枝”借取了陆凯的意境;高启写道:“无限春愁在一枝”套用了陆凯诗以寄托感情。后来连唱曲的词牌也取了《一枝春》曲名,可见一首小诗也有传世的艺术魅力。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唐人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北宋词家秦观的《鹊桥仙》“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也都明显地是从陆凯的诗中获得的灵感,可见这首诗影响的深远了。

  其实折梅托寄思念之说,在南朝也可找到类似情趣的乐府民歌,比如【西洲曲】(作者佚名)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作者很思念梅花而去了去西洲,原因是想折朵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全文五言三十二句,是为少见的长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可谓是南朝民歌中成熟精致的代表作。

  另,在南北朝亦盛行《梅花落》之类的乐府横吹曲调,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横吹"属古乐府中的鼓吹部,不仅是横吹曲的简称,也是乐器的称谓,其形类于笛子。大家熟悉的李白《黄鹤楼闻笛声》一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乐曲《梅花落》,为了押韵,用倒装手法写成。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在古乐府中,诗词与音乐在意义上不可分割。是什么曲牌,就配其内容的诗词。因此《梅花落》也是乐府诗题,一般的《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看来借梅入诗在南北朝时代已经相当普及。

  在南朝同代的鲍照(415~466年)也已形诸篇咏,如《梅花落》还算是较早的一首:“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诗的意思是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诗人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如此相比,则“偏为梅咨嗟”一语,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了。

  这观赏梅花兴起于汉初,到南北朝、隋唐时代,赏梅、咏梅、艺梅之风益盛。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梅的兴盛时期,宋时咏梅的诗词、书画佳作甚多,中国古代和现代都有许多画家专攻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O引《宋书》,谓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意思就是说在鬓角上描上春梅。宋朝的李清照《菩萨蛮》亦有“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句,原文是:“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楼主薛依云2Lv 20 时间:2017-03-09 10:12:51
  (七)【赠范晔】的真正作者:南朝的陆凯是谁?

  这位诗作者陆凯认识范晔而相善,显然知属南朝刘宋,且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所记自当为荆州事,由此推知此陆凯亦是荆州人或曾生活在这地方的人。但宋、魏各有一荆州,宋荆州在长江北岸,魏荆州在黄河南岸(今西安市东南)。由“江南无所有”诗句,知为宋荆州无疑矣。

  根据现有文献,除了上文东吴的陆凯,北魏的陆凯,提到南朝刘宋的陆凯另有他人的新资料有:

  (1)明朝中期邓志谟的杂剧《折梅逢驿使》
  (2)明末程登吉编写的《幼学琼林》

  邓志谟,字景南,号竹溪散人,著作署名有邓志谟、邓景南、邓竹溪散人、百拙生等。他是明朝中期重要的通俗小说家、戏剧家和民间文学家。是余江县邓埠镇竹溪邓家人,大概生活在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大约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邓志谟受聘于当地大书商余氏,先为塾师,后为编辑。余氏在建阳有书肆萃庆堂,集编书、印书、卖书为一体。邓志谟利用萃庆堂这个平台,写作、编著了大量具有独创性而又能流行于世的作品。他创作了道教系列小说三部、“争奇”类系列作品七种、传奇类作品五部,编辑专业类书、百科全书系列八十多卷。可惜是是在明代,小说家的地位远不如诗人、散文家高,像邓志谟这样著作等身的小说家、戏剧家、学者,其名却不入正史,就连《饶州府志·人物志·文苑》也不记载。他的作品又多被禁或流失海外,多年来未受文坛重视,几乎所有的文学史著作和小说史著作都未曾加以评述。他虽然参加过科举,但是科场失意,没有取得功名,生活艰难,所以族谱上对他的记载也较少,就连他的家乡的乡亲了解他的也非常少。因此,邓志谟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文学大师。

  但最难能可贵的是,近期有学者找到他的杂剧作品《折梅逢驿使》,显然是专写陆凯《赠范晔》前后的故事情节,深刻描绘了两人‘相善’的情谊深厚,谨载全文如下:

  (生)短日砧声急,重云雁影深。玉梅今已吐,偏见岁寒心。小生姓陆名凯,表字士和,本贯洛阳人也。自少与范晔为友,誓同生死,今别三载矣。音信未通,不胜怀想。兹乃冱寒时节,且把诗书习翫索一番。正是欲思通万卷,须用足三馀。

  【新水令】(唱)小窓半掩寂无哗,紫檀烟,浓熏睡鸭。葭吹缇室管,梅发粉墙花。绣幕重遮,又不把银钩挂。

  【驻马听】不效虚花,一卷遗编开卧榻。莫负闲暇,叮当铁马战檐牙。好大的风呵。避风谩掩碧牕纱。遮寒更用乌绫帕。牙签初理罢,猛然间想起金兰雅。

  【乔牌儿】想着他人似琼瑶无点瑕,丰神高王谢。他作文时,笑嘻怒骂 。他那样人品呵,却是个仙中郁华,佛里毗耶,神内哪咤。

  【搅筝琵】我想他奇才倚马,泻词源滚滚倾三峡。超群足,正数骅骝。有用材,还培梧槚。那更是宝剑干鎁。还羡他一般字划,笔端儿走出龙蛇。

  【沉醉东风】他莫是梦儿中彩笔生花,因此上银笺上簇拥天葩。他的诗一首首泣鬼神,他的文一字字熏兰麝。他正是活喇喇捉生蛇,雄纠纠骑活马。他比着可意的潘郎,动情的陆贾,爱人的刘巴,并不争差。

  【甜水令】他更有一种堪夸,温柔情性软款的嘉话。他好似绿猗猗、竹挺潇湘,青爵爵、松秀衡山,香馥馥、莲开太华。

  【折桂枝】他读的是《周易》、《南华》,寰海内,却数方家。气豪呵,陈元龙百尺高楼。志矢呵,张博望一丈灵槎。若使他身近青霄,展经纶、佐理皇家,他却能补苴漏罅。增高身价,绝去了纷拏。兀的是政事呵,驰骋龚黄。文学呵,吐吞班马。我与他结交呵,真个是程德谋、缓饮醇醪。顾恺之、倒食甘蔗。

  【清江引】怀人诗词赋蒹葭,遥念玉人梦洒洒。楼前白雁哀,篱下黄花谢。这情悰,如何放得下。今日在此忆念范生,不胜怅怅。不免向郊外闲步一回,少舒闷怀则个。这郊外风景呵,几阵寒鸦噪雾,数株老松号风。茅屋有风人去,溪边水碓自春。

  【金蕉叶】叶落处,风舞交珈。露出枯枝,鹿角枒槎。枒槎枝上集乌鸦,噪西风、数声咿哑。那更有长空一孤雁行斜。百卉凋零,疎篱畔,惟有一树梅花。

  【得胜令】小桥头鸳鸯睡暖沙,碧潭清,可数鱼虾。我只见曲溪头、一步步渔舟把短棹移,古道间、一程程驿骑将长鞭打。我站立桥牙,停睛觑他,呀,原是我旧知人,哥,你在何处去也?(小)(下马揖介)(生)先生莫非谢公诚乎?(小)小人正是谢某。足下莫非陆士和否?(生)小人正是陆凯。(小)京师一别,倏尔五载。五载一相遇,百年能几何。(生)请问先生从那里去?(小)小人往长安下公文。敢问足下,为何一人在此独行?(生)适纔怀忆我故交,因此闲行于此,少遣闷思则个。(小)风寒淅沥,足下好不怕冷。(生)先生既往长安,路经陇头,我欲修书一封,托先生寄与我故友,不知尊意若何?(小)但不知足下的盛友,姓甚名谁,住居那个所在?

  【秃厮儿】我那友呵,风流蕴藉,范晔的无差。所住的居址呵,流水横桥,门儿外数亩桑麻,更有桂树婆娑,便是伊家。先生呵,你若见伊人,少不得陪奉香茶。(小)我还要酒。(生)瓮儿中莫须有流霞。(小)倘然没有酒呢?(生)他沿村是酒家,毕竟堪赊。(小)我只是戏言,小人非徒餔啜也。只问足下,此范生,怎生如此的相□也?

  【离亭宴带歇拍煞】(生)我与他潇潇风雨连床夜,论心促膝孤灯下。今日别来呵,兴豪时,欲泛三更王子舟,情浓处,肯驰千里嵇康驾。曾与他曲槛春风翫杏花,曾与他疎林夕照看桑柘。我想起如圭如璧姿,念着如漆如胶意,怎忘着如蜜如饴话。这恩情怎的丢,这衷肠难割舍。最伤神,是月夕花晨。最关情,是风亭雪榭。(小)范生可曾到足下家中否?

  【鬼三台】(生)不能勾抱着瑶琴访我家。若到我家时节,把一樽倾向荼蘼架。我与他雉坛盟非假,我步行他乘马,他日相逢马当下。我与他交厚雷陈,意儿亲洽。他念咱,咱忆他。端不似败张耳的陈馀,譛范生的须贾。(小)如此交情,好厚也,好厚也。

  【油葫芦】(生)五更梁月倍咨嗟,云树苍苍天□涯。不能勾长房缩地鞭,只把渠牵罣。嗟呀,情澜渺渺兮,怎干。愁城迭迭兮,难打。且请先生到我家一饭,待小生修书一封,烦君寄去。(小)公事紧急,无暇等候,莫若借口中之言,传心上之事便了。(生)如此却没有凭据,我不免折梅花一枝,口占一绝,烦足下寄声何如?(小)使得。(生)(折梅花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赠,聊寄一枝春。(小)好佳句也。

  【络丝娘】(生)我这枝梅呵,一树清香傍水涯。那更是疎影横斜,奇英淡淡堪描画。一点岁寒心,只在雪中发,不在雪中谢。谢先生呵,你叮咛我故交人,莫轻视此耐冷寒葩。(小)领教。

  【哭相思】驿路寄梅英,絮叨叨君休诧。谢先生呵,你须把此一枝花,当一封书札。切莫沉浮了水中,把那殷洪乔作话欛。

  明末程登吉(字允升)编写的《幼学琼林》也提到南朝陆凯字士和。

  《幼学琼林》是用骈体文写成的,用对偶句,容易诵读,便于记忆,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全书共分四卷:卷一包含天文地理,朝廷百官。卷二分列人伦婚姻,身体衣服。卷三叙述人事器用,贫富病死。卷四解说文事技艺,鸟虫花木...。内容包罗广泛,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做一些了解。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这本《幼学琼林》 最初叫《幼学须知》,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这本《幼学琼林》 关于陆凯写的【赠范晔】一诗有如下的备注:“陆士和折梅逢使,聊寄江南一枝春;王摩诘攀柳赠行,快唱阳关三叠曲。”

  这其中提到有二个典故,一是陸凱折梅并赋诗一首,请驿使带给远方的友人,诗中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二是王维折柳写诗赠给将远行的朋友,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出了阳关就见不到故乡友人了,此诗就成了著名的送别曲「阳关三叠」。王摩诘手攀杨柳,怅送友人出行,为阳关最足伤情,唱三叠曲藉酬别意。

  明末程登吉的《幼学琼林》是当时对所有幼儿教育推广的普及读物,故南朝陆凯这名字加上注释字士和,有其特殊的意义,证实确有一个南朝刘宋时代的文士名叫陆凯。

  另,文献也有只言片语记载:“梁朝的陆士和投降北齐,获封为太尉、西南道大行台;不久,拦击萧渊明的梁将裴之横又被北齐军攻杀,东关失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