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孩子手机成瘾的家长手册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7-28

科技不断进步,更因为近期有了网课授课,很自然,很多孩子们手中就有了一部智能手机。接着,往往就是家庭风云骤起~~

其实,在很多来访咨询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争吵,几乎都是围绕着一部智能手机展开的。

大人和孩子的怒火,为什么就集中燃烧在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上?

当家长觉得孩子患上“手机瘾”,又该怎么办?

不妨按照我们的步骤试一试:

第一步

判断孩子是否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是因为过度依赖或不规范使用手机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人格缺失等心理问题。

最初往往是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原本10点左右睡觉的人,现在玩到12、2点,都觉得还比较清醒,可再来一局,根本停不下来;晚上一惊醒就拿起手机看看,结果越看越精神。

慢慢的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上课、工作、吃饭、走路、社交、上个厕所,都机不离身,有时睡醒了还发现自己握着手机。

长此以往,轻则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黑眼圈、长痘痘、精力不足、食欲不振,重则精神恍惚、昏昏沉沉,思维迟缓,越来越不愿出门、不爱与人正面对话,越来越孤僻,或易怒,易暴躁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离开手机就感觉生活失去了重心,心理空唠唠的,连休息都不知道干什么,了无生趣, 握在手中才有安全感。

总之,因为手机的过度使用打乱了正常生活节奏,降低工作(学习)效率,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或人际关系。

手机成瘾尤其对青春期孩子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消极的作用。

家长需要先面对现实,明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是处于某种状态。

孩子是正常合理的使用手机,是家长有焦虑和过于担心了?还是已经趋向于或者就已经是手机网络成瘾的一份子?

前者预防为主;后者则需要疏导与治疗。

判断是否手机成瘾是一个专业问题,家长可以根据以上定义和影响初步判断一下,但如果孩子有这方面明显的倾向,一定介入更专业人员的评估,必要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干预,还有一部分很严重的手机成瘾可能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第二步

家长调整心态

先看看自己是哪种家长:

第一种家长严令禁止,小孩看什么手机,等你长大了再说;

第二种家长任其发展,甩他一部手机,看吧看吧,想怎看怎看,想用多久用多久,看尽大千世界,结交众路朋友,紧跟时代节奏,踏进大数据时代;

第三种家长是非常的苦恼,该不该给呢,要是玩手机,忘了学习该咋办;要是不给手机,会不会脱离社会现实,成为生活中的一朵奇葩呢。

其实,当初给孩子一部手机,多多少少投射了不同层面的爱,为了孩子的未来,大家奋进全力地为孩子创造他们认为最可行的方式。

这也是手机网络所带来的对家长考验。

哪怕自己的孩子已经是“成瘾”的一份子,也不要轻易放弃,连你自己都放弃自己的孩子,还有谁会帮你的孩子呢;还有一些家长直接实施打骂及家庭暴力,不要忘记,孩子的逆反心理悄然地支配着孩子与父母对着干或随波逐流,最终却错过了戒除手机成瘾的最佳时机,更导致其他各方面的问题。

所以,爸妈们,先稳住自己内心的狂躁,深呼吸一口气,接受孩子现有的现状,及时为我们孩子做好预防与疏导。

第三步

分析孩子问题原因

先明确了孩子和自己的情况~~

也需要理解到:我们的孩子是青少年,这正是一个处于生理日趋成熟,而心理半成熟状态的矛盾综合体的时期,自控能力又较弱,从众、攀比、逆反、爱幻想是他们的特点。

很多家长明明是自己的孩子,却说“我一点都不了解我的孩子”“我不知道ta想什么”。

先寻找孩子的迷失、执着,这些背后的原因所在,爱孩子,就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行为和需求。

在这里我们先从两大方面的因素分析:外因和内因

外因包括了:

01社会环境

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同学之间的攀比等再加上系统开发者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近期因为疫情的突发,网课的原因,使用手机会更加频繁,这个是暂时性的社会环境,希望家长们不要忽略。

0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现实。

很多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极少与孩子沟通交流,甚至从娃娃学语时就已经采用手机教育,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情感支持。

或者父母本身就是手机迷,有事没事手机朋友圈发一条,游戏打一局,抖音刷一遍,其实这些举止就已经无时不在诱惑着孩子,这些都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

另外不懂就骂,粗俗的家暴等教育方式,也会让孩子逃避现实生活,寻求网络世界的温暖和救赎,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还有需要留意的是,很多家庭因为二胎的开放,多子女家庭也很容易忽略青春期孩子的感受,他们需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情感宣泄。

从内因看:

结合青少年心智模式和思维模式,孩子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尊重孩子的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01乐趣型

我们都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分,青少年们自不例外。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微博、游戏、猫扑、抖音、音乐等功能层出不穷,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新颖而时尚的软件对青春期的孩子们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正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促使着孩子们不断尝试新事物,这类型孩子要从寻找乐趣之源:获取新知识,增长新见识,培养新技能等方面入手引导。

02成就型

学业失败,心理空虚,缺乏自信,长时间积累下来,就会有一种孤独感、自卑感。

为了逃避紧张的学习,家庭寄予的厚望,青少年易转向手机网络的“避难所”,释放心理压力,寻求精神寄托,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

03社交型

网络具有虚拟、隐匿性特点,能使交往主体无所顾忌地表达想法和意见,更换角色、更全面展现自我,又无须担忧暴露身份,能增强了自我呈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对两个班级调查中发现,玩手机时间最长的几个学生,是平日跟同学不怎么往来和亲人、老师关系疏远几个。而比较活泼爱玩的几个学生反倒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一般。

所以,手游可能成为孩子沟通的媒介,是他们话题的聚焦。为了让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去,有些孩子就会让自己参与其中去。这特别对一些平时不擅长社交,闷声不响的人更具有吸引力。

04支持型

家庭系统缺少支持的孩子往往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情感交流缺乏,家庭关系僵硬。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缺乏爱与关注,越来越沉默,在自我封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加之孩子往往本身内向、寡言、孤僻甚至有点自卑,不爱参加社会活动,这时转入到手机网络环境中,能使他们较好的释放情感,获得情感需求。

第四步

沟通疏导

注意,不要跳过前面三个步骤,直接看操作方法~~

预防与面对手机成瘾,要更加注重沟通与疏导。孩子需要我们家长的引导,有时也的确需要我们家长适当的的督促和鼓励。

但切记:沟通不是说教,疏导不是打骂。父母从唠叨到“粗”口成章到拿起皮鞭,孩子也丝毫不起波澜,这样的沟通无疑是无效的。

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第一: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对孩子先肯定,通过肯定孩子的某些其他行为,让孩子先打开接受家长信号的“小雷达”。

然后,将使用手机常态化,进而通过温和说明事实,孩子会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的机率比较高,也让他知道父母的焦急心态,以便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第二:商量与讨论沉迷(沉沦)的原因。

家长稳住情绪,避免陷入矛盾的循环,记住:一味的说教和打骂更多时候不是解决问题,不是商讨问题,而是发泄个人情绪,甚至有可能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第三:寻求解决之道,有以下几类常用的方法:

01、家庭调整:

先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与身体健康,通过增加饮食助眠,家人作息调整等,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帮助孩子悦纳自己,遇到挫折时加油鼓劲,而不是一味的埋汰,打击其信心。

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对自己的关爱,获得家庭情感支持:“我,可是个有后盾的人。”

02、转移兴趣和注意力:

跟孩子一起运动、阅读、听音乐、看电影,外出散步、旅游等都是不错的主意,既能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丰富生活,同时又能增加与孩子的接触机会,创造共同话题,探讨,分析,评论。

父母也可创造或鼓励孩子多与朋友、亲人、老师、陌生人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寻找愉悦感。父母可观察或倾听其交流互动,可给予适当方法支持。这样也促使孩子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多参与社会活动、发现身边的美好,远方的奇迹。

03、必要时,制定《手机使用家规》:

合理分配时间,为了使孩子“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可以把规则与手机一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另外要帮孩子增强自控能力,可以制定每日的作息计划,或多增加自控力强的朋友作陪伴或竞争对象,以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04、商讨梦想与现实:

制定生活(学习)小目标,和满怀梦想(大目标)的憧憬,小步精进,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05、不要用玩手机当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比如,动不动拿手机等电子产品当奖励,以“可以让你多玩……小时手机”作为交换条件。经常遮掩,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而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06、让孩子意识到成瘾危害性:

选择合适时机,让孩子依赖自己的一些变化,明确体会迷恋手机的危害。

适当提示孩子是否感到: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注意:是提示,不是评价,更不是指责。

还要适时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暴躁等心理层面的隐患。

温馨提示:

以上所有做法都不是单独实施和存在的,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家长才是比咨询师更懂孩子的。

在家长用这样的一些方式方法分析帮助孩子的同时,也不妨和孩子一起体会个中滋味。当孩子如此特别的“青春期”遇上如此特别的“更年期”你我,于其说是在让孩子成长,不如说是在成就更完整的“家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