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彦眼看诗】之一:从一首简单的诗开始//彦龙/杨黎

 诗歌阅读尤佳 2020-07-28

  

写在前面的话 

        丁酉年闰六月初六日,从云南游归,见微信上田兄中明留言:欲在《诗人阅读》公众号上开一专栏,每日一诗,并简评该诗或作者。要求简短诙谐轻松。田兄每有好事美事,首先想到我,足见其胸中心中有我。此等知心所托,我有何言可推卸?只是每日一诗,频次太密,恐难胜任。田兄退而求其次,言每周刊发二三次亦可。 
        读诗贵在会心,贵在切意。所谓“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曾经,布罗茨基在赏读奥登诗作《1939年9月1日》时,洋洋洒洒,赏读写了近3万字,而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古诗中的五言、七言、绝句、律诗……也只短短几十个字。但其中之意,千言万语又岂可穷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人之吟梅者,多借其意,陆游咏梅,爱至骨髓。如此知心会意,至死不喻,梅的花气高坚与体悟者的精神向度达到高度一致,恍若电光石火的初恋盟誓。我曾感叹金圣叹之于王实甫的解读,同样感叹于布罗茨基之于奥登的解读,更惊叹于陆游之于梅花的“解读”。若能做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式的解读,我认为才是真正达到解读者与作者“骨灰”级的高度一致了。 
        西汉董仲舒有言:“诗无达诂”。有诗以来,对诗的阐释评说便相伴相随。“彦眼看诗”不过是一己孤陋寡闻之见,读者大可一笑了之。 

口水诗曰: 
读诗观句,看诗说艺; 
由诗及人,由人及诗;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之一

杨黎:《红灯亮了》

               红灯亮了

               远方的小丽

               红灯亮了之后

               又熄了

               红灯熄了之后

               又重新亮了

               一盏普通的红灯

               高悬在空中

               那远方的小丽

               红灯熄了以后

               又重新亮了

               红灯亮了

从一首简单的诗开始

彦 龙

诗可以长,可以短,可以简单,可以复杂。可以长得像《长恨歌》《春江花月夜》绵延不绝,可以短得如《咏物》《床前明月光》或者徘句那样两三句截断。而复杂和简单,就现代诗而言,也可以短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可以短到比标题更短,如《生活》(诗的正文只有一个字:“网”)。诗歌的长短,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诗人的态度。

我这里要说的“简单”的诗歌,指的是杨黎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短诗《红灯亮了》。“沉湎”于语感或废话诗写作的杨黎,常常却可以写出“言简意深”的小令般的作品,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我一下就被吸引了。它突然从杨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说“语感”吧,有点玄而又玄,说“废话”吧,又似是而非。当然,你更不可能从中读出什么意旨深远的所谓的意义。但读这首诗时,却是撞动了我内心的某一处感觉。此诗反复围绕“灯亮”与“灯熄”,不断强调“灯亮”与“灯熄”,中间仅穿插了一句“远方的小丽”,就构成了全诗。红灯与绿灯,停止或前行,再加上“远方的小丽”,看似实境的一个意象,其符号的象征意义让想像的空间扩大,让想像的范围深远。

有人将杨黎的诗歌归结为“形式的声音”,他自己也曾有过比较详细的阐述,这在他早期的诗歌《AB》中,特别明显。但我认为,此诗不是。

杨黎的诗,好读,易懂。而且还语带玄机。在最初的非非诗人中,他的诗是惟一不“复杂”的。就因为“简单”,所以易学,许多人仿他的诗而作,却只能学到皮毛。

在我看来,杨黎在写作冷风景系列时,便已达到极致,他后来的创作,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演绎而已。

在我看来,诗就本质而言,拚的不是句,是才情,有才情者,随口一吟都是自自然然的诗,杨黎的这首《红灯亮了》,像一棵生长在野外的树,质朴天然。


  

                                    责任编辑:尤 佳

《诗歌阅读》微信号:cdtzm6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