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釉莲纹“官”款碗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7-28

白釉莲纹“官”款碗

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定窑以盛产白瓷著称,产品风靡一时。1969年定县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宋代塔基出土了100多件既完整又精美的定窑白瓷,其中一件出土于静志寺塔基的白釉莲纹“官”款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此碗高8.3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7厘米。敞口,斜壁稍鼓,矮圈足外撇,造型稳重大方。定窑素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罄”之美誉,这件碗正是这三者的最好体现。其胎薄如纸,最薄处不及0.1厘米,纹饰在灯光下可透视,是两座塔基出土定瓷中最薄的一件;釉色洁白莹润,凝脂如玉;胎质坚致,胎釉结合紧密,叩之铿锵清脆,其声如罄。


定窑白釉瓷装饰中的刻花是其早期的主要装饰方法,而莲纹则是其主要的装饰内容。这件碗采用剔刻手法,在外壁满饰两层仰莲纹,莲瓣饱满肥硕,线条柔美自然,把纹饰与碗的造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娴熟的刀工,使整个碗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显得那么柔和,那么圣洁。从造型和纹饰分析,此碗应系佛弟子专门为塔 基定烧的。

这件碗底部刻一“官”款,字体流畅刚劲。在宋代,带“官”款的瓷器大都与宫廷官府有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国内传世及出土的带‘官”款的定窑瓷器有近80件,而定县这两座塔基地宫出土的就有20余件。寺院僧侣能得到这样大量的“官”款定窑产品,证明僧侣在当时社会上处于特权阶层的地位,同时说明这两座寺院属于与官府有密切联系的级别较高的寺院。

值得注意的是,此碗为芒口毛足。芒口往往是覆烧所致。一般认为覆烧是定窑工匠在北宋中期以后发明的,而此碗则出土于北宋早期的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静志寺塔基。从这两座塔基中出土的芒口定瓷还有近10件。有人认为芒口是为了便于镶金镶银,但在静志寺塔基出土的一件金装洗却不是芒口。此现象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和考证。

注:发表于2002年第4期《文物春秋》,因此文发表较早,有些数据与现在的有出入,以现在的数据为准。

作者:定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杜会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