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28)贤才可拜不可召

 山乡武侠 2020-07-28
 读《孟子》(28)贤才可拜不可召

翁武侠

一次,孟子正要去见齐王。还没有出门,就见齐王派人来了。来人对孟子传达了齐王的话:“先生啊,本该是我应先来看望您的。但我这几天患病在身,畏寒而怕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先生能来否,让我能见见您吗?”

齐王听见孟子要来见他,就以得病为由,婉言谢绝了孟子,并专门派人对孟子表达了一翻谦意,并要约明日朝廷上相见。从齐王的言语上看,还算谦恭还算礼貌还算在理。

孟子却对来人说:“不幸得很,我也得了病,明天嘛,是不能上朝廷上去了。”

一口回绝,让来人尴尬无比。我可是齐王派来的人哦,齐王可是一国的君主哦,你这一说,扛得是那一门的精哟!莫法,孟子的认知,当时恐怕就是我去见您,您把我拒了,有点看不起我。明日在朝廷见,恐怕与私下见性质大不一样,这样的会见我不去。

第二天,孟子朝廷未去,却出东门到东郭氏家吊丧去了。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孟子说:“老师吔,您昨天还推说自己有病,不能上朝廷见齐王,今日您却要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

“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孟子回答并反问着。

对见齐王一事,孟子表面看得清淡,处得明白,你不想见我,我也不想见你,直接执拗得很。

那晓得孟子说他有病的事在齐王那里就当真了。第二天齐王就派人来问候病情,还派了一位御医随行。这下就不好办了,看望病人的人来了,得病的人却不见了。当时在家的孟子的堂兄孟仲子只得厚着脸皮上前打招呼忙应付。

孟仲子说:”昨天大王来命令时,先生确实在生病,认为自己不能上朝。今天自己觉得好了一些,已经上朝廷去了,不知现在到朝廷没有。“

在私下,孟仲子又派人跑去把孟子拦下,转告孟子说:”您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回家,赶快上朝廷去吧。“

这下孟子作难了,上朝,不是本意,不上朝去东郭氏家,很有些说不过去。

于是,孟子来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氏,当时是齐国的大夫。

景丑听了孟子的苦恼,就开导他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听您一说,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有看见您尊敬齐王。“

景丑这是在说孟子的不是。

孟子听了不以为然,说:”哎,您说的什么啊!在整个齐国,没有一个人去给齐王讲仁义的。是他们认为仁义不好吗?不是的。而是他们认为: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些人才是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尊重齐王的了。“

孟子反驳的理由有些搅,有些吹。没有一个人敢去给齐王说仁义,只有我,怀有尧舜之道,并敢于向齐王陈述,由此而见,我是尊重齐王的。

景丑忙解释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

景丑的反映还是快的,我说这里,你谈那里,没有交叉重合的地方,是谈不拢的。得把话题摆回来。

景丑说:”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应马上起身,不应光答应不行动;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应先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你说仁义,我就说礼经吧。这日常行为的经典规范你总是清楚明白的。

孟子说:“您原来说的是这个哟。”口气虽顺了,但心里还是不顺。

“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没有人赶得上。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道理的罢。”

孟子爱讲故事,孟子爱举经典,历史典故可随时拈来,不能不说老夫子学识渊博,很有一套。但举曾子这一说,有些勉强。你有财富,我有仁义,似乎就平了,其实有点“书酸气”在里面。

孟子还有说的:“天下有三种最珍贵的东西,一是爵位,二是年龄,三是德行。在朝廷讲的是爵位,在乡里讲的是年龄,辅助君王治理百姓讲的是德行。他怎么能用它的爵位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

孟子此说与前面举的曾子之说意思一样。你有一样,我也有一样,不能用你有的来压我有的。其实,尘世间的很多事,你有,我有,但不能独有独行,而是有交叉有制约有管束的。

据此,孟子作总结了:“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有什么事要商议要策谋的,就亲自去拜访他们。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做到大有作为。”

一般人是不敢下这样的结论的。中心词是尊重。但怎样来尊重,就是个问题。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孟子认为,要尊重德行和仁道,我在践行德行和仁道,就得尊重于我。其实,其间的自拟的因果关系,是很难划等号的。

接下来,孟子继续举例证实他的论点:“商汤向伊尹学习再以他为臣统一了天下;桓公向管仲学习再以他为臣称霸于诸侯。现在的各国土地相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只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君王们喜爱听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孟子有抱怨了。我是教导君主的人才,却不能得到重视而被 封为臣,尊重去哪儿了?

文王拜太公,刘备顾茅屋,确是君王对贤人能人的尊崇和敬重,但有个前提,就是这类君王事前是知道此人是有贤才和能力并符合自己治国理念的。孟子自视清高,屡次不屑于管仲,实属不该,因两人没有相比的理由,何必去相比呢。

尊重,是心底的,平流的,相互的。自持一面,自说一词,自视高大,邀人尊重,妄评虚议,着不了天,着不了地,不好。

2020年7月2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