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元大都」,看到中国马拉松俱乐部未来的样子

 新用户49687622 2020-07-28


近年来马拉松火热兴起,各类跑团也应运而生,如何更好地服务跑者成为跑团们所思考的问题,而在元大都马拉松冠军俱乐部看来,如何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更值得跑团们去思考。

文/ 朱星宇

图片/ 郑伟、元大都马拉松冠军俱乐部

12万中国跑团,元大都是谁?

我想我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不是一名资深马拉松跑者。当我们看到元大都办公室中几乎放不开的奖杯、奖牌时,对我来说是震惊的,我想中国竟有如此多的马拉松第一名都来自这里。

但当我们真的去问资深跑者,「大神多」、「跑得真快」是对于元大都最直接的评价。对于一个马拉松俱乐部来说,究竟是为何得到如此多的赞誉?而对于一项商业化尚处初级阶段的运动,元大都又在探索着什么呢? 


元大都奖项陈列

马拉松,元大都是怎么做的?

在探访元大都马拉松俱乐部之前,我已经与元大都的森森姐聊了许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兴趣使然的活动中,强制化的管理真的能帮到业余跑步爱好者吗?这样的模式不会使人感到爱好之外的压迫感吗?

来到元大都俱乐部,我的这些疑虑全部打消了。

没有强制管理,没有命令,有的只是严谨的训练计划,科学的分组,以及有秩序的休息安排。 


元大都A组正在训练

「我们希望让队员们在这里有归属感,他们想要的是更好的成绩,更健康的身体,而这些在这里都能得到。」元大都创始人朱教练这样跟我说道。

热爱运动是人的天性,如果在这里能够实现更科学的训练,认识到更志趣相投的人,便会有归属感。我远远低估了人们对于跑步的热爱,同时,我也远远低估了马拉松的影响力。

2019年北京马拉松开启报名8小时,报名人数达到11万人,中签概率堪比摇号。自2016年起,中国逐渐出现马拉松热,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而元大都也正是那个时候开始创办。


元大都创始人、总教练

「我本身就是马拉松专业运动员,创办这家俱乐部的想法可以说早就出现在我的头脑中了,但是真的没想到2016年之后,马拉松在中国会这么热。」朱教练说。

「没想到」,是我对于元大都的惊讶。作为一个董事会没有开过一分钱的俱乐部,我以为情怀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但现在看来,我是非常肤浅的。

朱教练还表示,元大都会收取一定的会员费作为训练时的场地费、装备费和补给费,但是这些费用对于一个500人规模的俱乐部来说是没有赚钱的余地的,甚至常常需要董事会的人员搭钱。 

「我们并不是为了挣钱,因为很多事儿当是为了挣钱而去做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朱教练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要尽量让这个俱乐部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一定程度的收费其实并无坏处。」

据负责管理事务的萍姐介绍,进入元大都训练是有门槛的「全程马拉松4小时30分钟之内、半程马拉松2小时之内,才能够进入俱乐部训练,而根据成绩好坏,费用也是有区别的,举例来说,当男子全马达到2小时40分钟以内,女子全马达到3小时10分钟之内,费用是全免的,而这也是我们认为很科学的地方,成绩好的跑友在这里训练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带动作用。」


第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

半程马拉松男子亚军 代俊峰


不去逐利,不谈情怀,这便是元大都给我最深的印象,而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单总结为务实。

每周训练两次,每次有专业教练定制训练计划,分工明确的俱乐部组织构架,明码标价的会员费用,以及队员来到之后迅速展开训练,训练之后迅速拉伸离场,时间在这里似乎并不会像生活之中那般能够不断被拉长,而是简单到有些枯燥。但是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却是最好的状态。
元大都马拉松冠军俱乐部不光有业余马拉松爱好者,还建立了自己的马拉松职业队伍,签约了精英运动员。阿奴拜克-库弯(也叫「别克」)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来自新疆的23岁小伙子加入元大都俱乐部已经有9个月时间,并在天津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他说我热爱跑步,竞技体育没有捷径可走,我会努力训练,争取更好的成绩。


阿奴拜克-库弯参加天津马拉松赛


 
马拉松俱乐部,只有一家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1月9日,中国田协领导来到元大都马拉松冠军俱乐部,看望元大都的队员和教练,而元大都也早已成为国内跑团的标杆。 

「我们并不是跑团,我们更希望成为俱乐部,」朱教练特意说道,「中国的马拉松事业已经由举国体制向全民运动转变,虽然与欧美、日本尚有差距,但是对于马拉松运动来说,想要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以俱乐部的形式发展,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

7月4日,中国田协发布了《关于征集中国马拉松俱乐部相关情况的通知》,其中对于建设马拉松俱乐部尤为重视,在马拉松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化、商业化也是马拉松所应该发展的道路,而这一点,元大都无疑已经走在了前面。 


元大都现有赞助商和合作伙伴

朱教练常常用金字塔来比喻体育的发展,塔尖的人很少,但是如果只有塔尖的人,也万万不能被称为金字塔。

体育原本就应该是由大量体育爱好者组成的金字塔,高数量的运动爱好者组成的基石,支撑起极少数顶尖运动员的顶端,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运动,而一项运动想要形成一项产业,更是如此。

这也是元大都未来所努力的方向,朱教练表示「元大都虽然在马拉松俱乐部方面走在了前面,但是这样的俱乐部只有一家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其实有很多人、很多机构,包括很多部门都知道我们了,所以原本想的随便做做似乎已经不太行了。中国田协希望我们能够起到引领作用,更多的合作商也会进来,我们的责任已经越来越大了。」

社会责任,可能才是元大都有别于一般跑团最重要的特质。


采访最后我们特意找到了已经70岁的关大爷,作为北京马拉松的九星跑者,四次年龄组冠军,关大爷说「我已经跑了23年了,但我还打算再跑10年,跑到80岁。」

但是当我继续追问,80岁之后呢?关大爷想了想,说道「只要还能跑,就会一直跑下去,直到跑不动的那一天。」 


70岁的关大爷

我在此次采访之前对于马拉松从来没有任何兴趣,因为我常常问自己,跑步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跑下42.195公里是为了什么?而现在我似乎开始明白了,因为热爱跑步,这42.195公里就是意义,跑步本身就是意义。

元大都的故事还未完待续,而对于中国大众马拉松,这42.195公里的路程也只是刚刚开始。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

对于跑团,你有什么想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