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多年的村上春树,值得所有体育人学习

 新用户49687622 2020-07-28

10月10日,2018和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波兰作家奥尔嘉-朵卡萩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随着以上两位获奖者的公布,便意味着之前该奖项热门人选、呼声颇高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而微博上,#村上春树又陪跑#的话题也迅速登上了热搜。


文/ 牛 东平

当记者问村上春树,你的一个典型工作日如何安排?村上说,当我进入一本书的写作阶段,上午写五六个小时,下午跑步十公里或者游泳一点五公里或两样都做,然后读书听音乐,九点就寝,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

上面这段问答载于《巴黎评论》2004年夏季号,听来也不足为奇。


五年之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出版,村上春树在书中自述:我从1982年秋天开始跑步,持续跑了近23年,几乎每天坚持10公里,每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在世界各地参加过无数次跑步比赛。

这句话仿佛使镜头骤然拉远,把时间从细部放大到了全貌。


如果以始于1982的这条时间轴来看的话,村上在日常大运动量跑步的同时,还写出了12本长篇、24个短篇、13本随笔集、6本翻译作品、7本旅游和报告文学以及4本合著作品,此外还有大量的阅读。

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诞生于这个时间轴上,精神活动刻度和体力活动刻度在轴上密布交错,构筑成了他的生活。


说实话,如果让我选出一位心目中当代最优秀的运动员,我可能不会选博尔特、菲尔普斯、科比或者梅西,而是大胆去投村上春树一票,问题只在于应该如何理解运动员。

在古希腊,运动员是人的理想范式,但他们也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哲学、音乐和修辞,那是一种两不偏废、均衡朴素的生命追求。

现在的职业运动员固然技艺出众,但褪尽虚饰,体育的本源从来不在繁华,而只在平凡日用里。说到底,那只是身体和人的自我教育而已,没什么稀奇。


如村上所说,「因为二十多年的跑步,我的躯体和精神朝着良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这是我人生习惯里最有益的一个。」

以文学而论,比村上好的作家有很多,我就不怎么喜欢他的小说;以体育而论,比他更爱运动的也大有人在。我看来,这两条跑道上,他都算不得最一流。但他以其对精神生活、工作、肌肉、思辨、体能等的有机融合,向当代人诠释了一种均衡的生活模式和生命形态,几乎复刻理想的古希腊人。

想想看,现在有多少人以精神生活的名义而忽略身体,又有多少人以身体劳顿的名义拒绝精神,起码我就算一个。而村上这个人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精神和身体是可以互相滋养的。


村上说,以后如果有墓志铭,他愿意这样写:村上春树,作家(跑者)。

我觉得要理解村上,着重点不在于他的作家身份,也不在于他的跑者身份,只需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理解他就好。这个人,只是做了他生命里该做的和能做的,至于他会不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并不重要。

如何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

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


你对跑步有怎样的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