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仁恭父子的大安山宝藏下落何处(下)

 闻道山人 2020-07-28

本文由 天眷堂 原创。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刘仁恭父子的大安山宝藏下落何处》上篇主要讲了刘仁恭父子铸钱的情况,下篇重点讲一下刘氏父子亡后宝藏的下落。

刘仁恭起初偏居东北一隅,仅领有卢龙节度使,管辖幽州(今北京)一带。由于实力较中原诸雄弱小,早年依附势力较大的晋王李克用,后又投靠李克用的宿敌梁王朱温,从此交恶李克用。之后刘仁恭妄图割据河北一带,受到了朱温讨伐,其子刘守光夺位自立。公元91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之子)平定幽州,刘氏父子被处死。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常虑幽州城不固,筑馆于大安山,曰 :‘此山四面悬绝,可以少制众 。’其栋宇壮丽,拟于帝者。选美女实其中。与方士炼丹药,求不死。悉敛境内钱,瘗(掩埋)于山颠;令民间用堇泥(泥土)为钱。又禁江南茶商无得入境,自采山中草木为茶,鬻(卖)之。”刘仁恭变态财迷,把境内百姓钱币全部收在大安山挖洞收藏;为防泄密,石匠工人全部就地杀死。命令百姓用泥土捏钱交易,这也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奇葩。

      刘守光所建的桀燕亡后,幽州一地为李存勖所占。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926年,唐庄宗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李嗣源继位,他也没有忘记刘仁恭父子藏的那些钱,曾大张旗鼓地在大安山掘宝。《旧五代史》上记载,当时幽州有个衙将潘杲,上书李嗣源说知道刘仁恭在大安山的藏钱之所,枢密院立刻派了人去监督发掘,结果竟一无所获。

后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之后,他的两个儿子李从厚和李从珂相继当了后唐的皇帝。到了唐末帝李从珂时期,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由于战功卓著,引起了李从珂的猜忌。石敬瑭不得已于936年起兵造反,却被围困于太原,想到自己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石敬瑭也就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自此,幽州地区为契丹(辽)所控制,大安山也就在辽境内。

        “父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为辽代的第二个皇帝,到了辽圣宗时期(辽第六个皇帝),辽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施扩张。随着辽的经济发展,需要铸造更多的铜钱来投放市场流通,于是辽圣宗想到境内刘仁恭父子在大安山的宝藏。据《辽史·食货志下》记载:“ 圣宗凿大安山 ,取刘守光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由是国家之钱,演迤域中。”

辽圣宗耶律隆绪铜像

      辽圣宗有统和、开泰、太平三个年号,其中统和年间铸行了统和元宝,为辽上八品之一,比较少见;开泰年间没有铸钱的记录,也没有发现有开泰钱存世。据前面的辽史记录,辽圣宗用刘氏父子的藏钱铸了太平钱,已知的古钱中却有一种太平通宝,铸造比较粗糙,不似北宋早期所铸的太平通宝,泉届一般认为为辽铸。如果确为辽圣宗所铸的话,这种太平通宝与辽圣宗之前统和元宝又有不少差距,所以这种太平通宝是否为辽史所载的“太平钱”,还值得商榷。或许辽史中的“太平钱”泛指太平盛世所铸之钱,而非太平年号钱。

太平通宝

辽代统和元宝

        自此,刘氏父子大安山宝藏一般认为为辽圣宗所得,但据记载,刘仁恭曾多次藏钱,辽圣宗得到的可能不是全部。自金代乃到清代、民国时期,大安山地区都有古钱出土,清代翁树培《古泉汇考》所载:乾隆壬子(1792)年,京师西山(大安山附近)石匠取石得钱。民国时期,泉商崔季高等泉商结伴深入大房山大安村,收得永安钱甚多,种类颇丰。

大安山地区

       刘仁恭父子曾在大安山建立行宫,如今行宫的遗址在房山区大安山村北边的元港村一带,现在是国营矿包围的山村,许多地图上的地名已被“大安山矿”取代,当地人传说刘盆子曾在此建宫殿并藏宝(刘盆子为西汉东汉之交的一个临时皇帝,当地人不知刘守光,称‘刘盆子’,刘盆子应实为刘守光)。希望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刘仁恭父子的其余宝藏或许能够重见天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