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心烦的时候,记住这5句话,明白一个就可以豁然开朗

 知阳时光铺子 2020-12-03
“因寒冷而打颤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惠特曼《草叶集》


古往今来,人人都会有烦恼。似乎烦恼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得不面对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烦恼的人是不存在的,这样的人生自然也是不完整的。
陆游因有生之年无法看到国家强盛,于是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李白也因被排挤出长安而发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慨;欧阳修还因心中苦闷而借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来抒发内心的忧郁。
烦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即便是我们自认为天真烂漫的纯真童年时代,也会有那个年纪的烦恼。
烦恼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前进,但也能推动我们进步,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化解烦恼,把烦恼作为提升我们心境的“助力”而非“阻力”。


当一个人心烦的时候,我们听到最多的劝慰之话,大多是在让我们“走出烦恼”,但其实真正对于我们人生的烦恼而言,你是无法走出来的。
所以我们能做的不是“走出烦恼”,而是要“利用烦恼”。让烦恼成为我们成长的考验和垫脚石,我们不能只是面对它,反而要解决它、挑战它。
所以,当你遇到烦恼,感到心烦之时,请记住以下5句话。只要你能明白其中一句,都能够豁然开朗。


“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

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
这是在表达自己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甘愿承受一切艰难困苦和折磨的这种不屈不挠精神。
在面对人生中的任何烦恼、困境、挫折之时,我们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在生死面前,一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的小事罢了。
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如果我们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被打倒了,那么就真的是枉费来这世上一遭了。


“心烦不能改变现状,解决问题才最重要”

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走出烦恼,比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阅读书籍,或者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唱歌聚会等。
但你要知道一个现实是,即便是你走出了烦恼,现实问题依旧存在。迟早你还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再度烦恼。一天不解决问题,你都会陷入到烦恼的心境中来。
所以走出烦恼只是暂时的一种逃避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终结烦恼的最佳办法。
一个人心烦之时,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缺乏理智的判断。你可以选择先缓解心情,但依然要时刻提醒自己,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
反正都是要解决问题的,何必又要让自己心烦意乱呢?


“世间万物皆非我所有,只为我所用”

苏轼曾在《赤壁赋》中提到过这么一句话:“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意思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主人,倘若不属于我的,即使是一分一毫我也不会去取用。
而按照佛家的意思来说就是,我们孑然一身来到世上,终归不带丝毫归于自然。即便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也都不是属于我们所拥有的,而只是为我们所受用罢了。
在得失之间,我们要有所明悟,才能真正不去计较得失。
不计得失,自然没有烦恼。
当然,这并非是让我们不去上进、争取,而是当你在因为得失而心烦的时候,要看淡一些。


“没有体会过人生的烦恼,就无法明白生命的可贵”

人的一生是由“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组成的,我们在心烦之时常说的“五味杂陈”,也是由此而来。
如果你没有尝过什么味道是“苦”,那么你就无法对比出什么味道才叫“甜”。
同样的道理,我们都想要追求美好快乐的生活,但要是你没有经历过烦恼、苦闷,那你如何才能体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和快乐的呢?
为什么“打一巴掌再赏一颗糖”会比直接“吃一颗糖”印象更加深刻?就是因为在“吃糖”之前尝过了“苦”,所以才会觉得这颗糖更甜。
因此我们才能明白惠特曼在《草叶集》中的那句话意义所在:“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佛经上说:“无常故苦。”
人为何会感到烦恼、苦闷?无非就是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
而人之所以会活得很累,不过就是因为太过计较认真和想要的太多。
当我们心烦之时,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能遇见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是最好的安排。
懂得“知足”,就会“常乐”;学会“珍惜”,便可“无苦”。
如果我们能够把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遇见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哪怕自己拼尽全力争取后的结果都理解为“最好的安排”,那么我们就会减少很多烦恼,收获更多快乐。


写在最后

我听到很多人都在说这么一句话:“道理我都懂,但做起来却很难。”
事实上,当你有这么一句话出现在你内心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在烦恼了。
你烦恼的是想要做到,但又控制不住自己心烦的情绪。
所以要真正把一些人生道理落到实处,不是看看文章、读读语录就可以做到的。
我们需要把以上5句话作为一种自我练习的标准,通过刻意训练让自己养成遇到烦恼时能够用这些方式来调节自己的习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种习惯养成需要500小时的时间。换算下来,不过就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罢了。
当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训练自己解决心烦意乱的思维方式,形成习惯之后,就会受用一生。这笔账,相信每个人都能算得过来。
所以不必每天感叹自己“无法做到”,关键是你真正去做了没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