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行:狮子山上阅江楼

 平高华北 2020-07-28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9月28日早上,自三元巷乘16路公交车到南京西站,步行450余米至仪凤门,从狮子山南麓登上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南京仪凤门侧的狮子山巅,扬子江畔,名列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有“江南第一楼”之称。公元1360年,朱元璋在卢龙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朱元璋称帝后,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赐名卢龙山为狮子山,并下诏于山巅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和发动群臣撰写《阅江楼记》。楼基建好,却因耗费巨大而停建。627年后的2001年,阅江楼终于在山巅落成,南京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在静海寺周边远眺阅江楼            

      阅江楼南门牌坊,横额:阅江揽胜

      阅江楼南门入口

      自南门洞内回看“阅江揽胜”牌坊

      登山梯道前方平台上的“狮岭雄观”照壁

       “狮岭雄观”照壁处有路通向仪凤门,于城墙近处观看悬挂着“仪凤书阁”匾额的仪凤门城楼,其壮观秀丽在南京诸门中应是数一数二的。

      继续拾级而上,“江南第一楼”牌坊已近在眼前。

      “江南第一楼”石坊,坊联:千古江声留夕照;九天楼影俯朝飞。

      过“天下第一楼“石坊,前面平台基墙上镶嵌有青铜浮雕一副,名”狮岭阅江“

      ”狮岭阅江“碑记: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天下大定,以应天(今南京)为中心,“西南有疆七千余里,东北亦然;西北五千之上,南亦如之;北际沙漠,与南相符”。是年秋日,朱元璋率大臣徐达、刘伯温、宋濂等登临卢龙山(今狮子山)感大江东去,爽气西来,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气象,拟建阅江楼于山顶,是以察奸料敌,威震四方。

      (注:以引号括之文字,为朱元璋《阅江楼记》中句。)

      过平台拾级再上,前方正对之建筑为”政通人和“门楼,其左为阅江楼  

      于石阶平台观阅江楼。

      回望来路上的“天下第一楼”石坊。

      ”政通人和“门楼,楼联:狮梦醒来顶天立;龙吟远去搏海飞。背面楼联:起兵濠上先存捧日之心;定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阅江楼门楼北面,立一尊仿西周司母戊鼎,重4吨,鼎上以篆字刻:“狮梦觉兮鬣张,子孙骄以炎黄,山为挺其脊梁,阅万古之长江,江赴海而浩汤,楼排云而慨慷,鼎永铸兹堂堂。”将句首之字连读,即:狮子山阅江楼鼎。

      穿过“政通人和”门楼,眼前顿觉开阔平坦,52米高的阅江楼巍然耸立在山顶广场之上。外为四层,内实七层的阅江楼,檐下高悬“阅江楼”匾额,一层柱楹联:六代旧江山楼阁千寻尊虎踞,九州新岁月风涛万里壮鸿图。

      侧观阅江楼      

      阅江楼,主副二楼连为一体。副楼廊柱楹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情痴梦,几辈痴人。(朱元璋当年题南京秦淮河风月亭联)

      阅江楼东门,门前廊柱上共有三联,其一:天地沉浮迎日出;古今代谢阅江流。其二:纵眼江山开远虑;骋怀云物荡闲愁。其三:吴楚名楼今则四;水天明月古来双。

     进入阅江楼,迎面的大厅中央设皇帝宝座——九龙红木龙椅,应该是按明朝奉天殿朝堂的布局。龙椅后面,金色的墙壁上镂刻着朱元璋撰写的《阅江楼记》节选。

      东西两侧的横梁上各悬挂一蓝底金字匾额,东为康熙所书“治隆唐宋”,西为“得水载舟”。

      龙椅左右两侧柱联:统万马麾千军功成百战人言信;一九州宁四海国瑞双悬日月明。

      阅江楼二楼展示着明代历代皇帝的画像及简历

       当年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船长138米,宽56米,总排水量14800吨,最大载重量达7000吨,9桅12帆。当年,郑和在狮子山(卢龙山)南麓建宝船厂,建造宝船数十艘,辅以大小船只共300余艘,载员27800人,七下西洋。 在六百年前可谓之世界之最。郑和航海比麦哲伦、哥伦布分别早80多年和110多年。    

      阅江楼,三层大厅中部贯通至五楼,四壁上镶嵌着高12.8米、宽8米、由12个部分组成的巨型瓷画,详细描绘了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和贸易交流的历史盛举,选拍如下: 建造宝船

      龙江始发

      驾风驭帆、朝觐天方、宣诏赏赐、丰碑永祀

      静海钟鸣

      四大名楼双面绣地屏,以雄伟的阅江楼为主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构成一幅秀丽壮观的图画,画面以传统的双面绣制作,针法精细、层次丰富,堪称苏绣工艺的经典之作。

      蟠龙藻井,位于阅江楼顶中央,系整根樟木制成,形象生动,威武壮观,极具皇家气派。龙身由24K纯金装裱,阅江楼顶部内外共耗用24K纯金11公斤,将藻井及楼顶装饰得金碧辉煌。

      登至六楼,扶栏远眺,南京城区风光尽收眼底。想当年,朱元璋建此楼是为察奸料敌,威震四方;而如今,老百姓登此楼,是为远眺观景,阅江揽胜。

      放眼向东,东门山道上,由远及近,孙中山观江亭、《阅江楼记》碑亭。

      放眼北望,近处是护城河,远处为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狮子山下的护城河——卢龙河,曾经的明代宝船厂就在护城河畔。   

      举目南望,由远及近,南京广播电视塔、秦淮河、明长城与仪凤门、“天下第一楼”牌坊、自南门登楼的石阶及其右的天妃宫。

      秦淮河畔风光

      明长城与仪凤门

      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扬郑和七下西洋的功绩而敕建。郑和晚年曾居住在静海寺内,静海寺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议约地,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始。

       远眺江北,一江之隔的南京浦口区。     

      南京港浦口港区,近处港机高耸,远处高楼林立。

      方亭,位于阅江楼东门南侧,左为阅江楼副楼,右为“政通人和”门楼。亭联:东迎紫峰千年瑞气,北望金龙万里雄风。

      出阅江楼,沿东路石阶下山。

      明史金陵碑廊,将整个明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镌刻在石碑上,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科技、廉政、文化、艺术、外交、宗教、民俗等方面。

      龙江战役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推行军屯

      秦淮灯火

      收复台湾

      《明史金陵碑廊▪后记》下关区政府,二OO八年十月

      自碑廊处再观阅江楼   

      《阅江楼记》碑亭,汉白玉碑,南面刻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1198字,北面刻有明代大学士宋濂所写《阅江楼记》568字。整块石碑高3.1米,宽4.8米,重15吨,堪称全国之最。亭联,其一: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秋。其二:俯瞰奔涛巨龙入世欲探海;仰瞻高阁彩凤引人思阅江。

      孙中山观江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11日起,孙中山先后多次登临狮子山,与黄兴等人在这里视察江北形势,研究北伐事宜,并对山上的炮台、地道、险要处的防御一 一查看。

      狮岭古炮台,现存古炮一门,为铸造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振武将军炮”,炮口直径13厘米,重逾两吨。

      玩咸亭,位于狮子山东南半山坡上,建于清嘉靖丙申年(公元1536年),其名得自亭旁原有的水潭,水潭卦象属于“咸卦”,意即上方的水泽滋润下面的山体。亭中有明代文人方克的《玩咸亭记》碑刻。玩咸亭联:山泽灵明星淬火;江风浩荡月流金。

      明太祖朱元璋“牵马出征”青铜塑像。朱元璋元天历元年九月十八(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安徽凤阳县,少年放牛,父母双亡,1344年出家为僧;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娶郭子兴义女马氏为妻;1355年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成为军中统帅;1356年3月率部打过长江,攻占应天(南京);1360年在卢龙山(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打败陈友谅40万人马;1364年在应天受封吴王;1368年正月定都南京,立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时年40岁,史称明太祖。

      狮子山下,环绕明城墙的护城河——卢龙河。

      山下,狮子山公园的一座殿宇,左右门联:已见河清海晏,犹闻狮吼龙吟

      “卢龙胜境”牌坊,此处是自阅江楼东门上山的必经之路。

      狮子山下,阅江楼东广场照壁“狮子山”。

      面对照壁的一对石狮,不仅雄伟,而且据说是江南一带个头儿最大的。

     走出景区,不免多了些感慨,600年前朱元璋的梦想如今得以实现,不知他应作何感想。虽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却也建造得朱门丹柱,琉璃黄瓦,飞脊叠梁,重檐斗拱,金碧辉煌,造工精细,尽显明朝皇家气派。登楼揽胜,阅江楼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摄影与编辑:老李lyt 

      时间:2019年9月28日 

      相机:佳能7D 

      镜头:腾龙18~270 ㎜ 

      感谢朋友们关注!欢迎转发与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