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上的信仰:用五年时间做一件汉服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相传神仙以云为裳。《楚辞》中写道:“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风流俊逸、衣裾飘飘的形象,在漫长的历史时光里成了中国文化风骨的象征。千年后的今天,在西装和现代化工厂制衣的时代,依然有这样一群人,用双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那遗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华夏衣裳。

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衣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严格的定义和完整的体系,是我国古代“礼”的象征。

不同于日本、韩国,中国的传统服装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呈现出多样化、多形制、时代性等特点。到了清朝,满清政权为了实现思想上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全面推行满族旗装,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服饰在民间几乎覆灭,只在佛、道宗教服饰中保留了右衽、交领等基本元素。


经历了清代断层之后的传统服饰在之后的百年时光里,在西方新潮思想的影响下,渐渐被人们遗忘。直至21世纪,才逐渐被一些大学生群体开始重新拾起,抖落掉它身上历史的尘埃,才发现它其中蕴含的风雅之美,文化之根。

在杭州梅家坞一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屋里住着两姐弟,他们开着一间叫净莲满堂的汉服工作室。近四年来,他们一共只做了四五十件衣裳,从织布到缝制,都坚持一针一线亲手缝制,不使用现代缝纫机器,用匠心制作衣服,不同于工厂成衣,匠人看轻野蛮的流水线设计和粗陋的制作,以展现作品的完美而骄傲。



当你真正看到上好的汉服,细细抚摸其质感、剪裁和严密细腻的针脚,会油然而生三个字:仪式感。纺线、织布、染色、描样、裁剪、针绣、上浆、缝制、熨烫,无一不体现着手工的精致。比如一块看着普通的棉布,却是姐姐梁海静从两个绣娘阿道、阿雷的老家贵州苗族山寨里运回,采用古老的织布机织出来的。


不同于西方的立体剪裁,东方的平面裁剪不经由立体的分割,而是把点线面的精确严谨,讲究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质感,使着衣者呈现出一种古朴、内敛的气质。如水之源头,从精良处以自然的形态,或直或曲或斜流淌开来。



净莲满堂自成立以来,一共只做过四五十件衣服。甚至在前两年,他们闭门不出只是潜心研究,更是为了一件明代皇后的冠服,整整准备了五年。不只是服饰,他们还根据完整的礼仪要求,定制了配套的凤冠、玉佩、金饰、香囊等等配饰,每一个规格和数量都按照《大明会典》和相关史料1:1的比例仿制出来。 



在绣娘的针下,时间被拉成一条缓慢而从容的线。这个手工作坊,始终坚持着纯粹的古老技艺,用最敬畏的态度去制作衣裳,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对中华文化的钻研与传承。
了解购买请搜索新浪微博:净莲满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