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福礼:当代竹编工艺里程碑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何福礼作品捐赠仪式

徜徉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仿佛置身于竹艺的海洋,精彩绝伦的竹编世界在观众眼前一一呈现,让人不住惊叹,流连忘返,这幅情景正是“江南竹韵——何福礼竹编艺术精品展”工艺中国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何福礼竹编艺术研讨会

浙博非遗系列展首展实至名归

浙江省博物馆通过缜密的准备,推出中国工艺美术系列特展,全面介绍竹木、玉石、漆器、陶瓷、金属等各个领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而何福礼大师的竹编艺术精品展便是此次系列展览的首展。


▲望月楼


▲仙山楼阁屏风

关于为何选这个展作为首展,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范佩玲认为,这个系列的展览就是要为特别杰出的手艺人提供展示的平台,而何福礼就是这样杰出的大师。“当代竹编艺术,何福礼绝对代表了最高水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乐叟图

▲宝座

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原会长唐克美表示:“在中国竹编技艺方面,何福礼是最全面的一个,在立体编织方面也是做得最好的第一人!”何福礼大师的竹编技艺让人感到震撼,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苍润之美、疏淡之美、娴雅之美,以及编织技艺精细入微、丝丝入扣的精湛之美。

▲老寿星

▲弥勒佛

何福礼把竹编当成自己的生命,而非获得功名利益的浮桥,他用一生与竹编结缘,从他身上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工匠精神”,将自己的生活阅历与思考融入作品,通过鬼斧神工的竹编技艺表现出来,浙博非遗系列展首展实至名归。


▲渔家乐

糅合生活与艺术开拓创新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被列为国家级珍品的“九龙壁”,就由何福礼主持编制,其间他发明出十多种竹编技法,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现被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东阳竹编精品“仙鹤竹丝鼎”,也是他早期作品之一,随后他在东阳竹编界试水竹丝炭化技术,应用到这件作品中,使之更显古色古香并延长了保存期限。他多次赶赴故宫主持修缮故宫博物院倦勤斋的竹艺装潢,“破译故宫密码”完美地恢复了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和竹黄雕刻等技艺,将皇家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展示。


▲竹编材料

从日用品到工艺品再到艺术品,再又从高雅的皇宫艺术品返璞归真到生活器具,何福礼一方面追求精品创作,另一方面他千方百计想融入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何福礼认为如竹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好、保护也好,只有让老百姓所赏识、所使用,才能艺术生命常青,就如他创作的“十里红妆”系列,充满生活气息,愈久弥新。


▲十里红妆系列

富有激情,创造力很强。“只要让他得到一点点灵感,就能给普通的竹子赋予生命。而且他从不满足,从最近的作品《望月楼》《十里红妆》可以看出,他又呈现出更高的水平,这一点让人感到震惊。”


▲展望和平

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传承的火炬手

何福礼15岁拜师学艺,至今已从事竹编工作58年,他掌握了东阳竹编的全部技术,并创新出多种技法,成为东阳竹编界屈指可数的实力派人物,至今仍手作不缀。这既是因为他对竹编深深的热爱,更多的是想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最精深的竹编技艺。他还数次赴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作技艺表演和技术交流,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香薰

▲世界大团结

▲竹丝铜韵系列

▲关爱

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两位儿子何红亮、何红兵都在从事竹编创作,更成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现今何福礼逾50名弟子已逐渐走向全国,大大扩张了竹编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队伍。近年来,何福礼着重提升竹编人才队伍文化素养,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弟子,既传授弟子竹编技艺更为弟子提供物质保障,使他们安心学习,踏实传承。何福礼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在继承着旧时技艺的“香火”和荣光,守护古老的历史,同时又在继承中创新,培养传承人,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传承者的责任担当。

▲海螺

▲九狮图

▲狼狗

▲长颈鹿和大象


▲龙生九子

最后我们引用著名艺术评论家高而颐的评论作结尾:“要成为一位大匠,必须有一颗对待传统的虔诚和敬畏之心。匠中之大师,不仅要用脑,还要用心。虚心和慧心,是成为大匠的必经之路;精心和细心,将决定大匠事业的成败。人类美好的生活永远离不开匠人。手工虽然从手出发,但必须抵达心灵的深处。倾心于手,融情于艺,匠心永恒!”何福礼无愧为中国竹编工艺史上的里程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