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不缺人才,缺“匠才”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政府此举又一次将众人的目光投放到手艺人身上。

工匠精神是什么?


“工匠精神”在中国古已有之,它既是一种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坚持和耐心。而今,这四个字被不断演绎,并深入每一个国人的心里。

何为匠才?


如果仅将精益求精、追求专业技术的人称为“匠才”,那与“人才”又有什么区别?

现今政府之所以强调匠才而非人才,更是因为相较“人才”,“匠才”兼具道义,能够遵循本心,坚持不为世俗杂念迷惑,在“物质主义”与“拜金主义”观念占据上风的社会中,坚持做自己认为对、或者值得的事。

匠才是对人才更进一步的品德升华


回想当今社会,在传统媒体势衰、新媒体兴起的时代,网络上的新闻越来越夺人眼球,却忘了新闻报道的精神是追求是客观、中立;机械设备到位的制药厂商追逐利润,却忘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惜减少甚至停止稀缺病症药物的生产。

这类现象层出不穷,并非是缺乏专业性技术,而是缺乏对本心,道义的坚持,这个社会需要人才,但更需要匠才。 彼时《易经》论“三才之道”,“人才”意指“人之道”,将仁、义作为人的根本,匠才不仅是对现代化专业人才的进一步道德要求,更是对优良传统文化道德的回归。

在利益与本心的对立中,若是人人都以“匠才”的行事准则要求自己,规束自己,各行各业都将本心、道义作为行为道德的唯一标准,我国一定会再现往昔东方强国的风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