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赓续千年的“师徒制”到底还适不适合现代社会?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师徒“撕逼”大战,无疑将传统“师徒制”推向风口浪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抹不去的话题。

在工艺美术领域,“师徒制”正是手艺传承最普遍的方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现代社会是否还有必要遵循传统“师徒制”的争议,更是无休无止。

>>>>

为什么古代师徒制能培育“工匠精神”?

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学徒们都是很小就开始拜师学艺,前面三五年几乎都是打杂跑腿、培养性格,十六岁左右才正式开始学艺。在传统“师徒制”的模式下,磨练耐心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手艺活到最后,都是十分枯燥无趣的,要坚持下去,就非得靠耐心不可。

而在正式学艺后,师父不仅传授他们技艺,更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传授徒弟待人接物的学问。在传统“师徒制”模式下,徒弟不仅学一技之长,更学做人。因此,古代“师徒制”培养的不是一个手工技艺人才,而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匠人。

>>>>

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传统师徒制模式?

当传统“师徒制”遇上现代教育,传统“师徒制”的不近人情,在现代教育的“人性化”面前,不堪一击。整个社会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脑力开发大于一切的教育模式。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学历教育、知识改变命运的温床中,鲜有对学生手工技艺能力的重视,更遑论思想品德乃至性格的培养。实际上,这无疑是一次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矫枉过正”,是急于改变“落后就要挨打”局面的一次“大冒险”。传统“师徒制”自有其优点,不应一棍子打死。

>>>>

师徒制模式应怎样与时俱进?

其实,近现代以来,传统师徒制在各行各业,都悄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工厂里的学徒制、学校里的半工半读等。

在古代,“师徒制”是确保人才辈出、技艺传承最有效的方式,其核心还是在于人才的不断档、技艺的不失传。因此,在现代社会,无论“师徒制”如何变化,培养人才、传承技艺才是最关键的。传统师徒制即便在现代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其与现代教育模式的融合过程中,首先还是要以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为原则,这个原则之外不妨与时俱进,赶赶时髦。

赓续千年的传统“师徒制”,是否还能登上时代的客船?各位手艺人们,欢迎在下方留言,给出您的观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