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一个纯中医,辨证论治是什么?

 昵称17447218 2020-07-29

刚上大学的时候接触的第一门中医课,是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里面说中医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整体观,一个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什么?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得来的信息,来判断患者的病机,再根据中医的理法方药,来开处方,选择药物。

嗯,大家都觉得没啥问题。大学一路下来,也没觉察出什么问题。

辨证论治是根本

后来上金老师的课,他是个一线临床的中医师,跟前面的很多只是讲课的老师不太一样,他会强调很多当时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反复强调辨证论治是根本。

这个还用说吗?好奇怪哦。这个不是中基上最开始定的基调吗?

《中药学》也是大学中医里的最开始的基本的课程,里面对于中药的定义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这个概念里,其实是剔除了很多大家认为的中药的,比如中药的很多某个成分的提取制剂,因为这个是根据药理学,化学分析,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的。

就像世界各地也有自己的传统医学,很多其实是一种经验医学,而没有自己的理论的,只是说,偶然的机会发现某某药物可以治疗某某疾病,治疗某种症状。但是没有像中医一样,具有非常系统的理论,可以组织起那么多的药物,来综合调整人的气血平衡。

对辨证论治的深认知

说回来,后来开始实习了,发现临床上的中医师根本就不是按照中医理论来治病的,而是根据很多的检查报告啊,很多的西医理论来开方子的。可以完全不问患者的症状(哪里不舒服),也不需要看舌头,脉诊那就更是不需要了,开方子,用的理论也是药理学实验室得出的结论。

再回过头去听金老师的课,就很有意思了。他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根本。不是西医说是炎症,你就用板蓝根金银花;不是病毒性感冒,你就用清开灵蒲地蓝。而是要判断病人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再调阴阳,平寒热,泻实补虚,散表清里啊。

可能一般人说这个话,没有那么大的力道。毕竟绝大部分人都不是这么干的,你凭什么这么干啊?你说的话有什么根据啊?书上?人家也可以说你是书呆子,你不知道与时俱进。

但他是金老师啊。他是年纪轻轻,头未白,发未落,没有胡子一大把,看起来跟我一样脸嫩得无法让人信服的金老师,在同仁堂坐诊没多久,就可以日门诊量上百甚至接近两百的接近传奇的人物啊。我跟着他上了几年的门诊,我亲眼见过他坚持了纯中医的思路:

炎症,他从来不盲目上清热解毒抗病毒药;

疼痛,他也不大量上各种止痛药;

糖尿病,他也不上药理研究证明有降糖效果的大量的黄连。

心脏病,他也不畏惧上西医认为不能上的麻黄细辛;

带状疱疹,大家认为是火毒是病毒感染人家上清热解毒药,他根据辨证论治也敢上理中汤(温中健脾)

失眠他也不给人家上大量的安神药

他也不给病人开激素、抗生素、维生素来辅助效果。

他用药也轻,信奉四两拨千斤;他有时用药也会重,也会用重症起沉疴。

我见过他治好过很多西医说没法治疗的慢性病,我也见过他创造了一些西医完全没法解释的奇迹,我也见过,他对于急性病的治疗,完全消失不用三服药;我还见过,重症的慢性病,症状缓解也就是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的事情。

他说,徐灵胎十八岁的时候,翻着书开方子,效果也比那些白胡子老爷爷来得好。只要你肯用功肯坚持中医的根本,辨证论治,不要被各种路子带偏。

西医对中医的冲击真的很大,能够坚守纯中医路线的人真的很少。我后来发现,他的老师宋老师,年轻的时候也迷恋过中西医结合。御医之后的赵绍琴,名震四方的一代大家,也钻研过中西医结合,但是最后也选择了中西医分开。

最终选择

其实这条路走的人很多,留下的经验也不少。中医本身的魅力就已经足够我沉迷,而西医的理论,我还是没法喜欢,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纯中医路线。

几年下来,也走过了最初的冷板凳,治好了一些普普通通的小病,也治好了一些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大病,甚至还创造了一些奇迹。比如最近,我把一个血糖20多的糖尿病病人,用纯中药,降到7点多,胰岛素也停了呢。

想起我的金老师,真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呢。当然中医的历史这么悠久,其实留下的资料也足够个人的学习了。也很感恩那么多医家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感觉在中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

卜医生还年轻,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好好为大家服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