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早在1933年就参加世博会的上海总商会

 hyd129 2020-07-29

编者按

上海总商会虽名为“上海”,实则包容全国,突破了中国传统商会“以敦乡谊,以辑同帮”的局限。在这儿,上海总商会先后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商务公断处、第一份商法草案、第一家商品陈列所、第一家商业图书馆、第一份《总商会月报》……

▲苏州河地名故事/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出品

上海总商会的位置(星号处)

Shanghai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上海总商会旧址

地址:北苏州路470号

▲上海总商会

上海总商会位于河南路桥北堍的北苏州路 470号,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上海已是个江海之通津的城市,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

1915年在此建造上海市商会会所。总商会大楼整体建造历时三年,是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由当时沪上著名的建筑事务所通和洋行设计,古典主义风格的外立面下横三段式划分清晰,整体感觉古朴典雅气派非凡。

高大的西式拱门仿罗马凯旋门式样,门楼上部是镌刻着花草图案的方柱和圆窗,中间半圆形的砌石拱券,石刻雕饰丰富。

这幢大楼共有三层,位于二层的大议事厅是整幢建筑的核心,其因上方无梁故而俗称为“无梁厅“,可同时容纳800余人参加会议,是当时上海较有规模的议事厅之一。也因此,总商会新大楼当时的正式名称是“议事厅大楼“。

▲1917年地图中的上海总商会

▲上海总商会会董合影

▲河南路桥拓宽前的原上海总商会大门

▲上海总商会大楼议事厅

1920年前后,又在北苏州路设置主出入口,并建筑一座门楼,上书“上海总商会”五个大字,再上面有报时钟和总商会会旗。

门楼由4根科林斯柱作装饰,正门为丰圆拱券大门,在门的两侧上下以及中轴线的顶端各设立一只圆洞透气窗,一共5只,似乎在表示辛亥革命胜利后“五族共和”的新气象,4根科林斯柱安置在一方形的石基上,丰圆拱券的门洞连同二侧的圆形透气窗,又与中国的土地庙形制类似。

总商会的成员主要是中国工商界实业团体,同时它又主动争取外商入会,其商会大楼的建筑语言也反映出了这种中西交融的特质。

▲20世纪20年代的总商会门楼

▲总商会门楼上部镌刻着花草图案的科林斯柱和圆窗(石刻雕饰非常丰富)

▲大楼的南立面

上海总商会的前世今身

上海总商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02年的上海商业会议会所,当时是在公共租界大马路(今南京东路)的五昌里,1904年改组为上海商务总会。辛亥革命后,商务总会被解散,成立了新的上海总商会,这是中国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商业行业组织。1913年,上海总商会选址今天的北苏州路470号,在原清政府“天后宫出使大臣行辕”(即出使各国的大臣、公使或特派代表团由上海出发前所驻留的官方府邸)的旧址上破土动工,修建议事厅和办公楼。

商品陈列所建立

提倡国货·推销国货·改良国货

在总商会成立之初,民族工业资本虽已有所发展,但与外商相比显然居于弱势。所以发展中国的实业仍是当时的民族资本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西方的产品博览会的形式推介本地的各种土特产与工业产品,这种新事物就是——赛会。早在1905年,清廷商部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要求各省成立商品陈列所。此后各省在商部(后称农工商部)的倡导下,陆续筹办起来。到1910年,全国已有20余家类似机构成立。

民国的1915年,陈列所提上了当时上海总商会的议事日程,同年10月选定了总商会会所北面为陈列所大楼的地基。1919年春,陈列所动工兴建,历时1年,于1920年夏竣工。成立陈列所,目的是为了提倡国货,推销国货,改良国货。陈列所建筑工程由总商会验收通过后,迅即进行了一系列的开馆准备工作,成立商品陈列所委员会,向全国征集商品、布置陈列室等。

▲1921年,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大楼落成后不久的影像

组织国内商品博览会

1921年6月,商品陈列所开始着手展品的征集工作,并要求参展商要在7月31号之前运送到沪。但好事多磨,原定于1921年8月1日为陈列所开张并举办首届展览会的日子,由于各地参展货品很难如期抵达,最后延期至11月1日。

1921年11月1日十点,总商会终于迎来了成立以来的重要时刻。商品陈列所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美国商务参赞,瑞士、比利时、瑞典、日本等国领事,农商部代表,江苏省长代表上海县知事,松沪护军使代表等500多中外各界来宾出席,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发表提倡国货的演说。

展览还登报发布公告,分发入场券,市民皆可参观。第一天,到会人数就达到3600余人,次日又猛增至4300多人。原定两星期的展会,因观众热情高涨,一直延续到11月底。在为期一个月的展期中,参观的人数超过6万人次。

▲1921年11月1日,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大楼落成暨开幕展览会盛典在议事厅隆重举行

中国最早参加世博会

除了组织国内商品博览会,上海总商会还连续组织中国展品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26年费城世博会,并协助参与了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其中以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参展经历最为曲折。1932年春,国民政府接受美国政府的邀请,决定参加芝加哥世博会;行政院通过预算,并成立“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参展事务。1933年,各种参展品由各地陆续运抵上海,并于2月18日在上海白利南路(今长宁路)举行了国内预展。紧接着国内各参展商开始将参展品打包,除广东、香港出品直接是由香港运往美国外,其他都运至上海。

而正当筹备参展工作进行到白热化时,日军由关外向热河进攻,国内形势吃紧。于是在1933年2月28日,行政院决定停止参加芝加哥世博会。政府停止参展的消息传出后,引起正在上海的各省市出品代表的严重关注。参赛物品大部分已由各地运抵上海,一旦半途而废,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参展代表立即召集会议,商讨对策。经讨论,决定请求外交部暂缓照会美国当局,另一方面请求上海各界援助。参展代表的倡议,迅速得到了上海总商会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支持,王晓籁、虞洽卿、林康侯、邬志豪、赵晋卿、徐新六、张公权等热情响应支持参展。3月21日下午,在各省市出品人以及上海总商会代表的努力下,组织了“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出品协会“,以协会名义在政府协助指导下自主参加本届世博会。这一举动,得到了国民政府的同意。

▲1935年总商会月报十月刊封面

世博会中国展馆  国货发光

由于时间匆忙,经费拮据,整个中国馆只有区区10余万元的投入,展馆仅是一座日本乡村式样的简陋木屋。参展商品代表了中国各省市的商店,有来自江西的陶瓷,福建的黄铜製品和织锦、根雕、白玉雕件、漆雕人物,上海的新奇家具、金属艺术品、古代藏宝柜以及手工织毯,甚至有来自广东的特色美食等等。芝加哥世博会上,当中国总代表张祥麟将大幅湘绣《罗斯福半身像》赠与罗斯福总统时,整个与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沉浸在自豪中:他们已经意识到,民营阶层也可以影响中国变革,一如这次世博会,是他们用自身力量化解了危机。

▲1933-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馆上海街

▲芝加哥世博中国馆前穿中式旗袍的美国姑娘

▲湘绣《罗斯福半身像》

修缮后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总商会改组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该会会址迁至香港路51号。北苏州路的建筑先后被改造成上海电子管厂、联合灯泡厂。90年开始被闲置, 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经历七年修缮之后,2018年6月上海总商会对外开放重现历史风貌,成为苏河湾地标性建筑。修缮不仅是复原,也离不开创新。为了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设计师为这座老建筑注入了现代功能,并通过数字化使各项设施智慧相融。修缮中还提升了建筑的功能指标,如提升建筑防火等级,为外墙和门窗加入保温功能,提升了建筑的机电性能等,为这座百年老建筑注入现代功能。如今是宝格丽酒店的宝丽轩中餐厅、500平方的宴会厅和威士忌酒吧。成为了市民休闲参观与回顾城市历史的又一去处。

▲临街的门楼是高大的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拱形的门洞旁分别矗立着两根花岗岩的石柱,虽历经百年沧桑,精美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见

▲进入门楼是一条二十多米的甬道,甬道的墙面是不同时期的两种材料,修缮后仍保留了原来的样子。

▲南入口门厅的地面设计了马赛克拼花图案,以曼茶罗为原型,饰以巴洛克卷叶舒花。此次修缮中,修缮团队对马赛克表面进行最低强度的清洗,并用养护剂还原本色。历经百年,依旧鲜艳生动如初。

▲议事大厅

▲楼道空间场景

苏河贯通亮点

当前正在实施的苏州河贯通提升工程,通过公共空间叠加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努力让城市空间、自然与人文融合互动。不久的将来,在全新的滨河空间里,上海总商会将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驻足停留,细心描摹建筑之美,追忆曾经万人博览会的盛况。

▲贯通效果图

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