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陪读•细节与危机

 作家美文 2020-07-29

中国诗歌文学精品旗下平台

  

中国陪读·细节与危机  

“陪读"之风起兴于何时,我无从考证。

关于“陪读”近十年肆意盛行,恶性追风的现象尤为严重。小学陪,初中陪、高中也陪,真可谓"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陪读"现象是计划生育形势下的跟流产物,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越来越被重视,独生子女稚嫩的肩膀上承载着太多父母的梦想和寄托。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心愿越来越强烈,陪读之风也愈演愈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陪读现象就在这样的一种寄托中派生的。

 “陪读”最初是由家境优越的家庭流行起来的,家境富裕可以不在乎这些租房费用。他们百般呵护,开车接送孩子,时间长了觉得来回奔波太麻烦,后来干脆把房子买到学校附近,或者高价租房。"陪读"的兴起使多数人盲目跟风,由最初的学习监管到最后的生活监管,我就是“陪读”大军中忠诚的卫士。

女儿比儿子就大一岁,人们都认为是龙凤胞胎,如此称谓我并不介意,能招来羡慕之福曾暗自得意。小学初中基本陪读,女儿上高中时,我出于对孩子的信任,任其成长,相信"成才料树不用砍",在茫茫学海中会自握航标,自使船舵。朋友曾说,高中是关键,弄不好把学业荒废了。后来仔细思量才发现,“陪读”对于自制力差的孩子真的有必要。转眼儿子也上高中了,我想:女孩子都这么令人操心,这男孩子更要注意了,弄不好到后来两个学业都荒废了,整出俩学渣回来。于是在大趋势的诱导下我也在开始跟风“陪读”,我上班路程远,将他爷爷搬出来住到学校附近,租个房子陪读。我千打听万搜索,终于租了个一室一厅,爷孙仨委屈住下吧。

的确有效,女儿晚上回来能按时睡觉,最起码白天她不打瞌睡,成绩有所提高。儿子在我们的监管下压根就没出现大的坏毛病,成绩基本稳定。后来校方规定不让学生走读了,那就需要天天去送饭,他爷爷身体吃不消,我就克服万难前去接援。

陪读的任务就是:送饭,晚上等着放学,早上喊着起床,洗衣。陪读期间我练就了厨艺,俨然成了"文厨双全,心灵手巧"的“慈母”。为了让他们吃好,我变着花样做给他们吃,甚至网上搜索美食的做法。孩子们对这个老娘吃饭方面基本不提意见。我每天匆匆上班,算着时间点匆匆买菜,匆匆做饭,再掐着时间点匆匆赶往学校,然后看着时间等下课钟声响,眼巴巴地看着孩们走出来,幸福地看着他们一口一口吃掉,虚心地等待着孩子们对饭菜提宝贵意见,或者冷不丁地夸老娘两句,吃完后然后眼丁丁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为止,然后自己拎起饭桶饭盒急匆匆地回家,再急匆匆打开冷锅将剩下的热不热,凉不凉的饭三下五去二地塞进肚里,然后来不及闭眼儿午休一会儿就又急匆匆地去上班,12:40班主任的我还要进班吆喝监管我的学生……哎呀 我的妈呀!能不能叫老娘我喘口气啊!

同事和我住隔壁,更是奔波劳碌,每天骑车到三十公里之外上班,晚上回来加班送饭,风里来雨里去,为儿子“陪读”。丈夫在外是军人,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她一个人真的里外操心,劳碌不已,总让我心疼不已。丈夫虽然在外,但时常给儿子电话交流,做思想上的“陪读”。每天往返几十里,紧张焦虑不言而喻,她常这样说:“再这样弄下去,我非要急出什么毛病不可。”他儿子在她的照看下很听话很努力,成绩优异,顺利考上大学。哎!这期间我和同事身上毛病倒真的不少,小意思忍着吧!

……

这样的镜头每天重复着,每到放学前十分钟左右送饭的部队陆陆续续从校外进入校内。那时候校方有规定,坚决反对家长到校内送饭,但终究抵不过这群爱子如命,"泼皮无赖"的家长,学校稍有制止家长这支难抵的泱泱大军就会横加吵闹,肆砸校门,弄得校门口一天到晚乌烟瘴气,喧嚣不宁。无奈最后学校由最初的铁面无私变为暂时的妥协。

这些家长都认为,我们不能替孩子学习,总应该尽力做好后勤服务,照顾好生活起居吧!因为在你停下脚步的一刻,有人还在前行。就是这样一个细节,你若不注意到,无论是做为家长的你们,还是走进新课堂的学生,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你可知道,这是一条新跑道,由于你们没有在上面试行,假如开始就跌倒在起跑线上,以后就很难“追平"。我想,我的坚持就是为了平衡自己内心,为了“追平”,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也无怨无悔,同样的付出,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后代,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从很多的新闻报告看,现在许多学生的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不肯吃苦、懒惰,累一点的活都不肯做,不能理解体贴父母,这都是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带来的。

在这“陪读”的泱泱大军中,我也同样看到了吃惊困惑的镜头:送饭的尽量打扮的得体大方,饭菜尽量有档次,盛饭的器具尽量结实质量,大家在一起可能会比孩子的长相,比孩子的成绩,比穿着比职业地位,比家属的勤快自觉等。孩子会不自觉的比家长的长相,地位,权力,年龄等。听一位家长说孩子有个性,不让她进校园送饭,说她年龄大 像奶奶,穿的不好像农村人,只能在僻静之地等他。还有的学生埋怨家长做的饭没味道,挑三拣四。弄得家长苦不堪言,不敢多说话,唯恐得罪这些叛逆之徒。    

不可否认,陪读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有一定的帮助,陪读可以让孩子的生活起居得到一个比较周全的照料,孩子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叛逆期,陪读可以正确的加以引导,避免走入歧途的可能。但是,陪读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因素,因为走不出家庭的温室,无法接受风雨的洗礼和世事的磨砺,不利于培养独立处事的能力。由“陪读”而衍生许多令人可怕现象,有的由攀比学习变为攀比父母地位,攀比穿着,攀比吃喝,攀比住处。可在如此奢侈的投资背景下仍滋生一些腐化纨绔之弟,动辄就向家长任性咆哮,吵闹妄为,哄骗家长外出,甚至在家长眼皮底下就深夜翻墙而逃潜入网吧。表面上是在“陪读”,其实是在受气,甚至有的母亲痛哭流涕,父亲动粗动骂。简直是上辈子欠儿子的服务债,这辈子永远还不清。

……

我在思索,这样无休止的跟风,无底线的投资有着家长太多的无奈。可事实上,不一定都能造就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大量数据也证明了,没有父母“陪读”的孩子成才的也不计其数,相反身上集中了其他孩子不具备的自觉自信,自强自立,体贴理解他人的品质。在此时此刻我又再次相信“成材料树不用砍”的言论。

陪读背后危机重重,困惑多多,本人非资深权威人士,对于陪读无从挖掘更多的观点言论,只是从众多细节中我看到了中国孩子求学长路中的困惑与危机。

本作者作品回顾:

优雅老去,惟有静好 · 杨粉荣

授权原创首发作者:邓州市,墨色秘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