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洹畔英烈 安阳走出的抗日英雄马载

 安阳赵洪军 2020-07-29

洹畔英烈             安阳走出的抗日英雄马载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年

安阳市曲沟镇西北有个武旺村。洹河水环绕曲沟镇和北部十多华里,从南向北流,折而东流,武旺村就坐落在这个角度的里角内。这里风景秀丽,英才辈出,中国共产党安阳县早期负责人、共和国部级领导人马载就出生在武旺村。

说起马载,武旺村年轻人知道的不多,安阳人知道的更少。《安阳文史资料》《党史资料》介绍“马载,原名马存汉,河南省安阳县武旺村人。1925年8月与安阳中学同学郭声镛、陈辑武等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任中共安阳县委书记,1932年10月到磁县参加领导武装暴动失败后被捕。”

至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和建国之后的情况就找不到了。为了解马载的革命经历,在老同学宁子安的陪同下,我们走访武旺村马氏后人,根据线索查询河北廊坊党史资料,调查了解马载1932年离开安阳之后的情况。才知道马载同志是抗日英雄,共和国部级领导。

1、被救出狱

马载同志被捕后,1933年10月押往北京高等法院看守所,1935年被判徒刑12年,转押北平第二监狱。狱中组成党小组,坚持斗争。1937年8月被营救出狱,在妙峰山一带跟随游击队抗日,后转战到晋察冀编入杨成武部队。在阜平与聂荣臻司令员相遇后,知其是黄埔四期同学,调晋察冀北岳区四分区任平山县委组织部长。1937年底任孟县县委书记。1938年4月任冀中区三分区地委书记、冀中十分区地委书记、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等职。”

马载同志在自传中写道“1937年8月一天晚上,一支抗日武装打开了监狱,我们被营救后,立即参加了破监狱的部队。这个队伍是东北义勇军,领导人赵桐,都称赵桐部队。有三个大队,我编入张大队长的队伍当战士。小队长许铭,是共产党员,中队长伍王建中是党支部书记,经过与许铭同志交谈,接上了党组织关系。”

十月初到达阜平,晋察冀边区抗日政府来人欢迎,队伍编入杨成武领导的一分区。马载同志到阜平就去会见聶司令员,马作自我介绍,就立即调到晋北岳区第四分区平山县任县委组织部长了。年底又调到孟县任县委书记,

1938年4月调任冀中十分区地委书记。领导所在地区人民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和日本侵略者斗争,严惩特务和汉奸,配合了主力部队的行动。

2、冀中抗战

冀中十分区,即现廊坊市在抗战时期的称谓,以下简称十分区,地处平、津、保三角地带,西靠平汉铁路,北靠北宁铁路,南临大清河、白洋淀,时辖安次、永清、固安、霸县、容城、雄县、新城及定兴、涿县和宛平铁路以东部分共10个县,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17年4月1日中央定的雄安新区就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

抗战期间,十分区军民的斗争,像一把钢刀插进日寇侵华大本营的腹地。敌人视十分区为眼中钉、肉中剌。从1942年5月1日起,日寇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集中日军3个师团、两个旅团5万余人和1万伪军,分兵多路,由北向南,从四面八方对冀中腹地又发动了规模空前、持续3个多月之久的惨绝人寰的大“扫荡”。

从“五一大扫荡”到1942年冬天,日寇对十分区进行了10余次大规模的“扫荡”,推行了5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到处建据点、筑碉堡、修公路、挖界沟、建保甲,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其手段之毒辣、暴行之凶残,世所罕见。

马载领导的十地委党政军实行一元化领导,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专员兼副司令员,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组织起精干的武装小分队,以武工队的形式进行活动。在碉堡、路网之间巧妙地与敌人周旋,采用了“挑帘战”、“单打一”、“化装”、“伏击战”等多种战斗形式,打了很多漂亮仗。如巧袭孙麦庄据点,首先争取了伪军队长刘杰投诚,刘又配合我二联县县大队将日军一个小队全部消灭,50多名伪军也全部投降。再如智取东阳岗楼,二联县二联区的区小队,首先掐断敌岗楼外的电话线,然后做出假攻岗楼之势,再派人给岗楼里送信,说明了只要投降就不打,放下武器即可放伪军们回家,结果一枪未放,就缴获了步枪20多支和弹药及其他物资,20多名伪军全部释放回家。

为了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当时十分区地委提出的口号是:干部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建立隐蔽抗日根据地。要求必须要建立坚强的村党支部;必须要建立可靠的堡垒户;必须要建立真心向我的两面政权;必须要有秘密的武装力量配合。据此,我们的干部进村后,没有党组织的村,就注重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并把保、甲长掌握起来,清除隐蔽的汉奸,争取、教育伪军家属,使其不向敌人告密。适时地发展秘密的群众武装,组织抗日游击小组。在堡垒户里修夹壁墙,挖能打、能藏、能走的地道。当时发展最好、最大的根据地就是二联县的双堂区,成为十分区党政军群机关很好的依托阵地。到1942年底,在全区建立18块抗日隐蔽根据地,全区形势开始好转。

“五一大扫荡”后,十分区党政军群机关先后集中到白洋淀,主要活动在南北宽20余里,东西长100余里以胜芳、石沟为中心的文安洼的大苇塘地区。1942年7月,敌人开始对文安洼地区进行“大扫荡”,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每隔十几米就有一股敌人的围剿队伍。十分区党政军民,白天头顶芦苇蹲在水里,晚上在船上过夜,有时3天都吃不上一口饭,以挖草根、掏鸟蛋、捉鱼虾来充饥。利用芦苇有利的地形和敌人周旋,经受了饥饿和死亡的严峻考验。十分区部队就依托胜芳大苇塘和清纱帐积极向北发展。曾先后五次以连为单位进入大清河北,袭击了八洋庄、双堂等据点换防的伪军,以及调河头据点日军的所谓“快速部队”。这些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军民的抗日斗争意志。在两个多月的“夏季攻势”中,利用苇塘,十分区的抗日武装共作战78次,毙、伤、俘日伪军648名,攻克据点17个,开辟村庄451个。

马载的妻子刘陆时任十分区地委秘书,马载的女儿马灵芝出生于1940年,马灵芝出生后,因部队转移频繁,马载夫妇便将孩子托付给了堡垒户,河北容城西北杨村耿大妈家。马灵芝回忆:耿大妈自己也有个孩子,她把自己的孩子寄养给了别人,把我当作她亲生的孩子,因为斗争形势非常的残酷,她就背着我东躲西藏,在我印象中就是当时白天早早地就起来,就到高粱地里青纱帐隐蔽起来,晚上很晚才偷偷地回去。回去吃点东西什么的。

1943年11月11日,区队部在代县六区川下遭到敌人袭击,有四人牺牲,此时身换疟疾的刘陆正在区队,被敌人包围后为掩护群众撤退,用随身的手枪不停向敌人射击,最后子弹卡壳,她中弹后被敌人赶上用刺刀刺死,壮烈牺牲。刘陆出生于大地主家庭,抗战爆发后,毅然参加革命,与马载在战斗中结成爱情,夫妻转移时,他们的孩子马灵芝还寄养在河北容城耿大妈家中,刘陆至死也没能再见自己的女儿一面。

抗战胜利后,身在延安的马载,派人去河北寻找自己的女儿,耿大妈的老伴耿大伯赶着马车,将已五岁的孩子,从河北一路送到了陕北延安。

抗战期间,马载领导十分区人民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和日本侵略者斗争,严惩特务和汉奸,配合了主力部队的行动。1944年任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巡视团团长,1945年,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马载曾任热河省委组织部部长、热辽地区地委书记、热河省委副书记等职。1948年12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后随军南下。

新中国成立后,马载历任石油工业部基建司司长、中共四川石油学院党委书记兼石油学院院长、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副主任等职,197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7年8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马载从事革命工作60余年。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英勇顽强。新中国成立后,他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计较职位高低,绝对服从组织安排。他下去检查工作,不吃请,不通知地方领导。对党内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他不仅自己顶,而且在政协会议上一次一次地提出。他的一言一行,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衷的高尚品德。马载是安阳走出的革命家,是共和国的功臣,是我们安阳人的骄傲,作为安阳人,我们不能忘记他!

参考资料:1、安阳文史资料第三期;

2、冀中抗战(原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资料)

3、【2010年8月23日凤凰卫视节目:血战关家垴,专场访问马载的女儿马灵芝,并展示了马载当年的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