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赵之争:军事与外交的比拼

 星河岁月 2020-07-29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战国七雄中,撇开偏安一隅而苟安的燕国、四面受敌国土日蹙的韩国不谈,其余五国各有优长。经济实力最强的是齐国,国土纵深最广的是楚国,变法图强最早的是魏国,而军事势力最强、骑兵和名将最多的则是秦国和赵国。

秦赵本为同祖同源,是颛顼的后裔。商朝末年有名臣飞廉(又作蜚廉),其长子恶来为秦的先祖,次子季胜为赵的先祖。有学者认为秦赵二国都是赢姓赵氏。他们的分族发展在商周之际。秦的建国,始于周平王东迁,距飞廉大约有三百年,赵的建国源自三家分晋,距离秦赵分族发展约有六百多年。

赵氏家族在三晋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当年赵衰(?-前622)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国后辅佐文公称霸。其子孙赵盾(前655-前601)、赵朔(前637-前595)相继执掌晋国政柄。由于贵族间的内斗以及家族内部的纠葛等引起的下宫之难,赵家势力几乎遭受灭顶之灾,留下了遗孤赵武(前595-前541),即所谓“赵氏孤儿”。及至赵武长大成人,晋景公(前599-581在位)时重新获得家族封邑,重新振兴了家族势力。到了孙子赵鞅即赵简子(?-前476)时期,赵家势力进一步的发展。他推行郡县制等改革;公元前513年著名的“铸刑鼎”事件,让贵族的行为规范也要受到公布的法律文书约束,也是他主持完成的。接下来其子赵襄子发扬了父亲的事业,完成了三家分晋。父子二人功业卓著,被称为“简襄之烈”。

赵肃侯、赵武灵王父子五十多年,是赵国长足发展的时期。燕昭王、秦昭襄王这两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国君,都为赵武灵王所支持即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消灭中山国,开辟北方三郡,更是将赵国的国势带入了顶峰。遗憾的是,由于亲情泛滥以及凡心未泯,赵武灵王在禅位之后又萌动了抓权的心理,这差点葬送了他的国家,结果国家无恙,却丢了自己的性命。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已经在走向平庸,外交上连出败笔。赵孝成王时期,用人不当,政事不臧,长平之战之后,赵国一蹶不振。随后大将廉颇、李牧或出亡或被杀,赵国的灭亡已经是笃定的了。

赵国的兴衰史及其内外原因可以看作是六国衰亡的一个样本。
胡服骑射:精明与糊涂

三家分晋之初,魏国通过改革获得发展,是战国初期的强国。魏惠王(?-前319)是一个转折点,他一方面狂妄之极,“徐州相王”,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流失、战争失利,逐渐走向衰落,《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魏惠王向孟子诉说自己的窘困: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于是,赵国在赵肃王和赵武灵王领导下,代之而起。

赵肃侯(?-前326)是赵国建国后的第五代国君,执政24年。肃侯曾经聘用苏秦推行连横政策,俨然东方六国的领头羊。世子赵武灵王(前340-前295)继任时,年方十五岁,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稳住了政权。在晋国的时候,公室与戎狄的通婚就很平常,三家分晋后,这个传统为赵国继承。因而,赵国与北方戎狄各族关系很深,出身于楼烦的楼缓和出身于匈奴的仇液,再加上先父的托孤重臣肥义,都得到武灵王的重用。

赵国的对手其实很清楚,就是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秦国的国力发展迅速,南向兼并巴蜀,东向紧逼三晋。赵国北部边陲也有压力,游牧民族政权林胡、楼烦的骑兵不时南侵,中山国插在赵国中间部位,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阻碍了赵国内部的南北交通。

强兵是赵武灵王第一个选择。在大臣肥义的辅佐下,赵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次军事变革,模仿胡人的军事装备,师夷长技以制夷,穿胡服,选练精锐弩弓骑兵加以高强度的训练。公子成等老派人物出来反对。

面对反对的声音,赵武灵王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能理解我。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这样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带头改穿胡服。并且亲自去公子成家里做工作,获得支持。赵国很快地就在六国中率先组建起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间,赵国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建立云中、雁门、代郡等北部三郡,还修建了长城。

在外交领域,赵武灵王很活跃。为遏制齐国的扩张,他扶持在韩国为人质的燕太子即位,是为燕昭王(前335-前279)。扶持秦国公子赢稷回国即位,是为秦昭襄王(前325-前251),试图干预秦国事务,只是由于宣太后垂帘听政,赵国难以得逞。虽然这些外交举动未必给赵国带来多大利益,至少显示了国际社会中赵国的活跃程度。

想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一样,在对外战争与外交事务中取得成就,却在内政修明这门功课上不及格或者交了白卷,结构就栽了跟头,赵武灵王也是如此。

赵武灵王19岁时迎娶韩国宗室之女,次年生下长子赵章(约前320-前295),立为太子。十年后又得梦中美女吴娃,生下次子赵何(约前309-前266)。史家形容武灵王沉湎于吴娃的美色说,他为之不出宫者累日。感情的转移也影响到对两个儿子的态度。不幸的是几年后吴娃病逝,临终前要求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君位,赵武灵王被感情所牵引,竟在病榻前答应了吴娃的非分请求。前299年,赵武灵王废黜太子章,传位给儿子赵何,自称为“主父”。这一年,赵武灵王41岁,赵何年仅10岁。武灵王指派相国肥义辅佐幼君,担任赵何的导师。

从主观上说,赵武灵王提前交班,并不是想赋闲享乐。他有双重考虑,一个是兑现对吴娃的承诺,二是培养幼君。赵何年仅10岁,如何能治国,还不是自己说了算。但是,让他历练一下,让父亲留给自己的重臣肥义辅导,自己正好摆脱内政事务(总有一些行礼如仪的工作)的羁绊,除了一鼓作气拿下中山国之外,还要经略西北,他甚至设想从北边攻取秦国的要塞。

春秋战国政治史上,国君不立长子而立次子为嗣,并不鲜见,也不一定引发内乱。若有内乱通常也是国君崩驾后新君不能控制局面所致。但是,赵武灵王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当初武灵王废赵章而立赵何,赵章并没有太多的怨言,依然跟随父亲征战,出入左右。公元前296年,武灵王率领军队与齐、燕联合灭亡中山国。从公元前305年开始,武灵王就发起对中山国的进攻,当时公子章年仅15岁,担任中军统帅,取得了胜利。此后十年间,赵章在历次战争中都追随在父亲左右,建功立业,如今消灭了中山,举国大庆。“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资治通鉴》卷四)宗室立功分得采邑,这在当时到也算通例。但是,赵武灵王的想法并不至于此,他还要立赵章为代王,与赵王并列,遭到了赵何君臣的激烈反对。

赵何的辅佐肥义忠诚有谋略,即位次年又引平原君赵胜为相,公子成也被动员起来,青年军官李兑是肥义培养提拔,赵肃王时的重臣宗室赵豹为人忠勇,不为武灵王所用,却与肥义为莫逆之交。在另外一方面,前296年武灵王安排田不礼辅佐代邑的安国君赵章。田不礼三年前来到邯郸,对赵国毫无感情,有的是乐祸冒险的欲望。在田不礼的怂恿下,赵章心底掩藏的对弟弟赵何取代自己的不满情绪被激发起来,想要夺取弟弟赵何的王位。

可以想见,赵章与赵何的王位之争,同时也是双方执政团队的身家性命之争。武灵王要封赵章为代王,遭到拒绝后,并不死心,他暗中希望两个儿子都下去,主父本人凌驾其上,重新回到主导国政的位置上,这是隐藏的动机,在武灵王心中愈益清晰。

前295年,赵武灵王以查看墓地为由,邀请两个儿子一同前往沙丘行宫。安国君赵章想利用这次机会除掉赵何,发动政变;赵惠文王与国相肥义等早有防备,李兑、公子成也做好了军队的接应安排。结果是,赵章杀了肥义,自己也被王家军队所杀。赵武灵王被幽禁沙丘宫,活活饿死。
交角力:面子与里子

赵惠文王执政三十二年,内政尚算清明。在对外关系上,最大的事件是乐毅率领五国军队击破齐国。在军事上与秦国的冲突,大多没有占到便宜,相反丢城失地。赵秦之间的几次外交较量,赵国也未必有胜,却成就了蔺相如的一世名声。最有名的两件事是壁归赵、渑池之会。

赵王得到和氏璧,秦王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么不对等的交换,一看就不是真心做交易。虽说我们常用价值连城来形容珍宝之贵重。但是,真正用十五座城池换取一枚可供把玩的玉璧,还是匪夷所思。这让赵惠文王为难了:不答应吧,害怕秦国强大;答应吧,担心受骗。赵王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蔺相如。相如回答说:“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资治通鉴》卷四,周赧王三十二年(283年)]蔺相如的意思是,这么优厚的交易,赵国不答应是不识抬举,显得不友好;如果答应了对方不履行承诺,则是秦国失信于国际社会。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把这个球踢回去,看他们怎么办。不得秦人城池,我保证完璧归赵,不辱使命。

蔺相如奉璧出使,见到了秦王。秦王拿到玉璧,与妃嫔们传看,却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相如谎称,如此珍贵玉璧,需要有交接的仪式,更要求秦王斋戒以受璧。相如持玉璧在手,秦王担心有失,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其实,蔺相如不过借此拖延时间,当晚派人将璧送回赵国。次日,秦王恭敬地举行典礼,请赵使奉上玉璧。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昨天夜里他已经让随从奉玉璧还赵,只要秦国划拨十五城,赵国一定会给玉璧。否则,请秦王杀他谢罪。秦王觉得蔺相如颇有国士之风,放他一马。回到邯郸,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几年之后,前279年,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举行渑池峰会。秦国主动要求举行峰会的目的是,秦要集中力量攻打楚国,想舒缓与赵国的关系,上一年的秦赵战争,赵国丢失二城,斩首三万级。赵王心有余悸,是蔺相如与廉颇鼓励并做出各种安排,赵王才在相如的陪同下赴会。按理说是秦有求于赵,赵国应该有所得。秦昭襄王请赵王鼓瑟,蔺相如觉得吃亏了,让秦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以死相要挟。秦王只得敲打一下。最后秦王没有占到便宜,赵王也没有失去面子。

仔细分析起来,赵王固然在会盟中没有失去面子,甚至略占上风,但是在外交上则是丢分的。本来秦昭襄王有求于赵国,在秦楚之争中,希望赵国持绥靖态度。从这点出发,赵国应该有自己的要价或者提出条件,甚至可以考虑与楚国结盟以拒之。现在秦国在外交礼仪场合,以无礼居高临下,然乎以放下身段而给了赵国面子,秦国并没有损失任何东西,赵国就以为自己赢了面子,甚至有些满足,却放弃了自己的战略筹码。也许赵国尚且心有余悸,但是,弱国与强国相交,当应对以智,而不是只顾及面子与舆情。赵国代表团回到邯郸后,赵王立即提拔相如为上卿,位在大将廉颇之上。这个动作一定让秦人窃笑。

在接下来的时间了。赵国不停地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对于秦国几乎没有多少胜利的机会。仅仅在前269年,秦韩战争中,赵奢率军抗秦援韩,取得了一次大胜。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前265年,秦军又一次征伐韩国。这一次的攻取目标是获取上党郡。上党郡在今天山西境内,韩国的主要领土则在河南,首都新郑。秦王采纳了范雎之策,出兵野王(今为河南野王县),切断上党郡与都城新郑的联系。上党孤立无援,形同孤岛。韩国被迫将上党献给秦国以求和。然而上党郡守冯亭却派人到邯郸表示宁愿归附赵国也不愿意归秦。冯亭到底是要拉赵国下水还是真的不喜欢秦国,这个可以不论。问题是上党以一个弧形的边界紧邻赵国领土,得到上党,赵国领土将连城一片。刚即位不久的赵孝成王头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上天掉下黄金,第二天就收到冯亭归的消息。与平原君赵胜一商量,君臣二人都觉得要拿下这份飞来之福。

大将廉颇奉命接管上党。秦王大怒,派大将王龁攻打赵国。廉颇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抵抗。秦军攻势凌厉,赵军损失了一位裨将、四个尉官。但廉颇深沟高垒,秦军寸步难进,形成僵局。

邯郸城内,赵国君臣商量对策。经验丰富、处事老辣的赵威后已经在几年前去世,年轻的赵孝成王与大夫楼昌、虞卿议事。楼昌提议发重使到秦国求和。虞卿提出异议:今决定媾和者在秦不在赵,秦的目的是击败赵国,我们求和,秦不会答应。不如派使节携以重宝结交楚、魏,楚、魏接受赵国的重使与重宝,则秦国就会担心诸侯联合抗秦,“疑天下之合从”,这样赵国求和才有可能成功。虞卿的建议有道理。两国交战,受到侵略的一方主动讲和,等于是投降,因为不答应对方的条件,对方不会停止进攻。要敌方停止进攻,除非你手中有牌可打。外交上联络楚国、魏国,就等于是手上握了一张牌。当然,在今天看来,如果赵国的外交战略只是出于临时性的战术目的,而没有天下一盘棋的整体思考,没有从赵国长远利益出发的战略性思维,依然不会成功。

虞卿是一个有个性也有见识的人。《史记·虞卿列传》说他当初见赵孝成王时,踏着草鞋,戴着斗笠(成语“蹑蹻檐簦”出于此),一副名士派头,赵王很是欣赏他。一见而赐黄金百镒(大约2000多两)、白璧一双,再见即命为上卿。但是,这一次,赵王不听虞卿的建议,派重臣郑朱使秦。秦国表面上隆重地接待了赵国和议使节,却只是给国际社会做样子,目的是用秦赵议和的假相,让楚魏等国放弃救赵的念头。

与此同时,秦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放松。赵王焦躁不安,一再责怪廉颇损兵折将,怯懦不敢出战。于是,秦国的反间计排上了用场。

秦相范雎“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赵王耳朵里听到这些话:“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资治通鉴》卷五,周赧王五十年(前260年)]意思是说,秦国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呀!廉颇这个老头不行啊,很容易对付呀,大概也快投降了吧。赵王中计,以赵括取代廉颇指挥前线的战事。蔺相如反对说:“赵括年轻气盛,名声在外,未必能实战。虽然把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读得滚瓜烂熟,但是没有实战经验,不懂得用兵的奥秘在通权达变。”蔺相如了解廉颇,更了解赵括,他给赵王提的反对意见是基于事实。赵王被赵括的虚名所迷惑,听不见蔺相如的劝谏。我猜测,更受赵王信任的平原君大约也是支持赵括出征的。

秦国方面得知赵将廉颇被撤换,马上召回王龁,派战国第一名将白起出任秦军统帅。与廉颇以逸待劳坚守不出的策略不同,赵括完全改变了先前的部署,撤换了军官,亲率主力主动出击,秦将白起佯败,诱敌深入,赵括中计,被秦军事先安排的兵马切断归路,团团围住,赵军束手待毙。

秦昭襄王亲自出马,征用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男丁为兵,支援长平。赵军被围困了46天后,伤病员日益增多,粮草不继,人马相食。赵括被迫帅兵突围,中箭被杀,赵军投降,秦军也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

经此一仗,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再也无力与秦争长短。长平之战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也是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里程碑。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资治通鉴》根据《史记》等历史资料,记载这件故事的同时,抖出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包袱。这涉及到赵括及其父亲赵奢。

赵括的父亲赵奢,曾经在赵惠文王时担任赵国的田部吏,主管征收田赋的基层官吏,工作尽职尽责,不徇私情,不阿权贵。平原君赵胜为宗室贵族,身任国相,可是其家臣拒绝缴纳田租,赵奢依法严惩,处死了平原君家的当事者九人。平原君大怒,以为是轻视自己,扬言要杀死赵奢。赵奢找到平原君说:“君为赵国之贵公子,今纵容家臣不奉公守法,破环制度。国法不立,则国家被削弱,国家被削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政权巩固,而君为国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被赵奢此法大义凛然的话所感动,认为赵奢贤明,奏明赵王。赵王提拔赵奢任管理全国赋税的要职,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后来带兵,曾录得击败秦军的战绩。因此,他还是一名著名的将军。他儿子赵括自少学习军事,成绩优异,有时与父亲辩论起来,赵奢也占不了上风。《资治通鉴》卷五记云: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奢认为带兵打战是生死攸关的危险事业,必须十二万分的小心,必须谨慎从事。可是儿子赵括谈起战事,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视为儿戏,缺乏敬畏之心。真的抱着这种态度上战场,一定会吃败仗。

当赵王启用赵括代替廉颇担任前线总指挥时,其母上书反对,赵王质问为什么,赵母有如下回答:

“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赵母没有强调赵括军事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大于实际指挥能力,她只是观察到赵括与丈夫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其间的差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丈夫赵奢很懂得团结、笼络将士,亲自“奉饭而进食者”(即餐叙议事的心腹将领)数十人,平日以朋友相交往的军官数以百计,与他们打成一片;儿子赵括则不然,升帐议事,高高在上,威风凛凛,军吏们不敢仰视。另一个差别是,赵奢把出任统帅时所得赏赐,全部分给自己的领导团队,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一心扑在工作上;赵括却把赏赐所得,悉数独吞,归藏于家,整日打听哪里有合适的田宅可以购买。根据这两点观察,赵母反对让儿子挂帅,说,真的让儿子出征,吃了败仗,您不要让老身连坐。

如果说,赵奢不看好儿子的理由是儿子对战争的态度过于轻佻,会由于麻痹大意吃败仗。那么,赵母的观察其实更深一层,这涉及到前线领兵将帅的领导力问题。那个时代成功的将军,如吴起和司马穰苴,包括《六韬》《孙子兵法》所论,无不要求统帅须笼络将士,要与将士打成一片,只有赢得将士的爱戴,才能在战场上要其死力,克敌取胜。赵括的做法完全相反,必然招致失败。

赵王没有理会赵母的意见。赵括到了前线之后,“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完全改变了廉颇的各项做法,而且撤换了各级军官,立即出兵击秦师,最后进入了白起事先布置好的口袋。白起预先安排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切断赵军的归路,另外事先安排的五千骑兵隔断将赵军隔断为二,绝了赵军的粮道。

陷入困境的赵军,既没有粮食补给,又没有军队增援,于是白起反复出动轻骑车弩兵击打赵军,秦昭襄王立即亲赴河内郡发兵,民年十五以上男丁全数征发到长平前线,增援白起,赵国的救兵及粮食完全断绝了。

这年(前260年)九月,在断绝粮一个半月之后,赵括被迫孤注一掷,他把赵军分为四队,分头突围。由于秦兵严整以待,赵军作了四、五次努力,都无法冲出包围圈。赵括亲自率领特种兵死命奋击,也无济于事,被乱箭射死,赵军投降。史称有四十万人被白起坑杀。现代学者推测,其时赵国的总人口约在170-230万之间,无法为一场战争抽调40万男丁出征。实际出征兵力大约在20万,号称40万而已。除了战争死伤,最后的俘虏10万人左右。战争的影响对于战国的历史进程无疑十分巨大。十年之后,异人(后名子楚)、嬴政父子在吕不韦、李斯的辅佐下,开展了秦国的统一大业,就是以这场战争为转折点的。

如今,长平之战整整过去了2280年。为什么赵国会失败?赵括“纸上谈兵”,赵王用人不当,这是毋庸置疑的。赵国相对弱小,秦国综合国力强大,这也不难理解。赵孝成王指挥失误,外交失策,史家也毫不隐讳。但是,赵奢夫妇对于儿子的评论,还是值得重视,那就是赵括的问题不仅仅是缺乏实战经验的纸上谈兵而已,还有就是重任在肩缺乏敬畏之心,大权在握不能团结将士,不能与部下分享成果,结果在冲锋的时候,竟然要他这个统帅打头阵,竟死在秦人的乱箭之下。

赵国此后又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廉颇被排挤出走,李牧被冤枉自杀,而秦国用军事打击和外交是的纵横捭阖,彻底击垮了赵国。“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赵国统治集团内讧,领导人短视浅见,外交上失策,军事上失人,重用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将领,却将真正的优秀人才排挤出局甚至无辜诛杀。这才是赵国灭亡的原因。

(作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