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饶州徳兴县常丰村士人董性之,母李氏,淳熙十二年五月,苦腹疾,是时村墅间多婴此患。李疾势日进,七月九日夜半,气息不续。家人相守啜泣,棺敛衣衾,悉已辨治。天时正暑,须明即就木。翌日卯时,微若欠伸,扶起坐,乃言曰:“吾始落冥境,初行平陆旷野数里许,入大城,闻人声嘈嘈,而眼界绝闇,一无所覩。自分必死矣,以口语心曰:‘吾受持《观音普门品经》凡三十年,未尝少懈,今一旦入鬼録,佛如有灵,不无觊幸。’于是大声疾呼救苦观音世菩萨,仅百声,恍然若有以右手把吾左臂而偕行者,才三十余步,渐觉光明如昼。乃一妇人,璎珞被体,璀璨照耀,香气芬郁,好相端严。吾知为菩萨示现,告使救命,应曰:‘尔数已尽,缘善根素具,故来相援,宜急归勿留,更半纪复相见。’吾方作礼敬谢,则举步愈髙,相距愈远,指西方而去。遥望幡盖导前,金碧辉晃,使人荡心骇目,旋如梦觉,不知身之卧此榻也。”自是康乐安平。后五载,绍熙元年八月十七日,无疾坐逝。性之自为文记其事云。

【白话语音文字版】 饶州徳兴县(现江西德兴市)常丰村士人董性之,他母亲李氏在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得了腹疾,当时附近村庄的人都得这个病。李氏的病越来越重,感觉不行了。到了七月九日夜半时分,她眼看着要咽气了。家人为老太太后事已做好了棺材和寿衣的准备,当时天气炎热,看样子天不亮就要装殓。第二天卯时(早晨5-7点),老太太开始伸腰,看样子活过来了。于是家人给她扶起来,老太太说:“我的神识感觉到了阴曹地府,最开始,我仿佛走在非常平坦的旷野,走了好几里地,进入了一座大城。我忽然听到人声嘈杂,但眼界周围全是暗的,根本看不见什么。我心里觉得这是必死无疑了,于是我以口问心,自说自话:‘平时我受持读诵《观音普门品经》已经三十年了,从来没有懈怠过,现在我到了阴曹地府,佛呀,你要有灵的话,最好帮帮我,你不能见死不救吧!?’于是我大声疾呼:救苦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我叫到一百声,忽然,我感觉有一只右手拉住了我的左臂,‘她’带着我一起走了三十多步,渐渐觉得光明如昼。这时候我看清楚了,拉着我的是个妇人,她浑身璎珞蔽体,璀璨照耀,香气芬郁,相貌端严。我心里就知道,这是菩萨示现给我了,于是我向她求救,观音菩萨说:‘你的寿数已尽,但因为你善根一直很深,所以我来救你。你现在赶紧回去,再过半纪(六年),我们会再相见。’我当即给菩萨作礼,表示感谢。菩萨越走越高,离我越来越远,她一指西方就走了。我远远看去,一片幡盖,都在菩萨前面导引而行,那一片天空,金碧辉煌,是一片非常华美的景象,使人荡心骇目!过了一会,我就像是从梦中醒来,没想到我人原来是在床上。”从此以后,李氏康乐平安,身体又没病了。又过了五年,到了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的八月十七号,李氏无疾而终,端坐而逝。董性之专门为此写文章记录。【祥宏点评】:这是一个观音感应事件的纪实,时间、地点、人物清晰准确,有强大的真实性;《观音普门品经》,应指《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里面说,在任何艰难危困时分,只要大声呼求观音菩萨,必得拯救。故事也正描述了这种情境:观音菩萨在地狱中救人;常丰村,不确定现在是否还有;腹疾,不确定是什么病,看样子是一种传染病,因为附近村民都得了同样的病;璎珞,指衣服上的装饰物,非常华美,通常用在佛经中对佛菩萨穿着的描述;故事中,观世音菩萨不仅让李氏多活六年,还暗示到时会接她去西方极乐世界。这故事可以增强佛教净土宗弟子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个左右的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里的“佛法感应”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