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审实务」内部审计容错纠错防错机制的构建与实现

 若悟369 2020-07-30

文章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一、容错纠错防错机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形势新理念的宣传贯彻尚不到位。全面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战略正在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存在错误的观念和想法,误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容错纠错机制是对当前新矛盾和新问题的积极回应。容错机制是有的放矢提出的,其“的”就是正风反腐和问责追责力度加大之后新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等政治病态。

容错纠错防错机制体系不健全。目前,容错尚不能做到合理聚焦适用对象和范围,也无一套完整有效的容错纠错防错体系适用于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对改革创新事业试错环境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审计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为现行的体制机制提建议、出对策,力求将容错与问责相融合,纠错与防错相协同,不断完善发展与工作相匹配的容错纠错防错体系。

容错纠错划分与界定把握不准。容错纠错防错机制构建过程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错误类型、界定处理界限,是摆在现实面前的又一棘手问题,需要审计人员针对容错纠错防错中的难点问题多思考,对热点问题多讨论,明晰容错是否需要纳入民主法治轨道,如何更好地纠偏纠错。

机制建立与审计转型有待磨合。内部审计工作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执业水平。工作中,要强化“大审计”理念,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把审计工作纳入企业整体统筹规划中,同时,审计要在推进容错纠错防错体系中定好位、履好职,与纪检监察、人事、法律、财务等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还需要将容错纠错防错机制与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不断磨合,持续推进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转变,更好发挥审计事前防错、事中容错、事后纠错的效用。

二、构建审计容错纠错防错机制的基本思路

强化内审容错责任意识。首先是高站位,重新定位审计工作现状,做好传统审计向科学审计的过渡;其次是强信心,要树立审计转型发展的信心,切实发挥好部门专业化作用;再次是敢创新,将容错纠错防错的理念贯穿始终,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及时纠偏;最后是重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防错机制构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完善容错纠错工作机制。内部审计部门要配合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为容错纠错防错机制相关操作性制度的出台与完善多做工作。制度的内容应当包括容错免责的范围对象、前提条件、适用情形、实施程序等具体规定,让失误者和相关人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及时总结经验,阻止错误的蔓延,并指导有关单位或当事人完善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细化违纪违规问题问责。一方面,做好问责的细化明晰。将对象明确为责任单位和职工个人两类,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三类,按照“三个区分”责罚界定为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党纪处罚和法律处罚四种类型。另一方面,做好问责的分层量化。按照问题性质和责任,以“五看”为标准,实行不同力度和方式问责。重点落实“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确保审计程序到位、重大事项无遗漏、问题原因分析透彻、责任界定明确等。

营造良好容错纠错环境。在容错纠错防错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审计监督大格局,为容错纠错防错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为容错纠错防错机制的推行铺好路,确保改革创新者得到宽容和保护,违纪违法者受到追究和惩处。

探索推进防错机制转型。以“促管理、防风险、增效益”为审计目标,及时转观念、转方式、转作风,正视工作短板和瓶颈,积极谋划新思路,努力践行新举措,优化提炼新经验,更好地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发展。

三、构建容错纠错防错机制的实现途径

锤炼能力素质,培养依规治企的审计队伍。建立健全审计专家人才库,落实审计人员定期横向交流机制,优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与年龄结构,稳步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内部审计部门要以强化提升审计“三基”工作为核心,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健全完善审计岗位职责、审计工作流程、审计管理制度“三位一体”的审计履职机制,提高审计执业能力。

优化体制机制,营造和谐的审计监督局面。推进审计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审计部门职能,整合共享信息资源,积极践行审管分离,营造容错纠错防错氛围。全面推行企业审计分类监督管理机制和审计结果内部公告机制,构建更加有效的审计监督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一方面,要科学安排审计计划,提升审计监督效果,将审计问题按权责分析清单合理区分,并整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风险分析以及意见建议,分层次做好纠错工作。另一方面,在审计开展方式上要审计关口前移,着力实现以事后、事中专项、内控为主的管理绩效审计向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事中、事前审计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审计“诊断师”功能。

强化过程管控,促进审计自身健康转型。审计要发挥“防错误”和“促整改”的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预警作用,开展过程跟踪“防错误”,落脚防错机制“促整改”。健全完善审计问题整改销案清单,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升级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突出科学决策,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隐患。在生产经营中,可尝试将减少决策失误制度与容错纠错机制协同应用,突出制度的操作性与实用性。利用好决策风险评估策略,运用好决策试点策略,把控好重大决策后评估。

规范程序运行,确保公开操作阳光透明。容错纠错机制从制定运行到纠错结果通报要阳光透明,通过“三项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监督,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环境。公开制定依据、、公开内容程序、公开纠错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