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鉴赏丨古代茶具的产生、演变与发展(一)

 lj0279 2020-07-30

俗谚云:“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世俗中社会等级地位的五个次序。器即指茶器,以父喻器,足见茶具在中国茶文化传统观念中的重要性和特殊的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背景的了解后,进一步就中国古代茶具的产生、演变与发展这一专题作一简单的梳理。

茶具,在中国古代有关茶文化的典籍或文人笔记、诗词之中的称谓均不统一,茶器或茗器皆有。但考究其称谓所指的具体内容,则是统一的,即指人们在品茗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器具。器为尚用,考察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发展史中的茶具的演变过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茶具作为人们饮茶的日常使用器具,它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是随着饮茶方式的不同而变化的,并在这个具体的过程之中慢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它的历史发展的时代性。

其二,茶具的品类、造型装饰以及工艺的变化,还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与地方文化特色。

所以,茶具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从侧面直观、真实地反映出我国茶业与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一部中国茶具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缩影。

茶具,就广义而言,凡涉及茶业生产,包括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贮茶、泡茶、饮茶等相关的所有器具,皆可称为茶具。但就日常使用的狭义概念而言,茶具通常主要是指人们日常饮茶时所使用的茶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茶托以及贮茶用的茶叶罐等。

以制作茶具的质地材料来区分,中国古代茶具主要有以下品类:

一. 陶质茶具

陶器因其特有的透气性,与适宜泡茶的特质,自然被我国先民作为日常的泡茶饮茶用具来使用(图1、2)。其中,陶器茶具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宜兴紫砂陶茶具,早在北宋初就已经崛起,成为独树一帜的地方茶具代表,明代大为流行。

图1 商代三系印纹硬陶釡
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藏


图1 商代双鼻钮印纹硬陶钵

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藏

二. 瓷质茶具

瓷质的茶具,胎釉结合紧密,釉层不易剥落,几乎不吸水。早在唐代,中国古代的瓷质茶具就已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基本格局。

图3 隋代莲瓣刻花纹青瓷豆

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藏


图4 唐代碾茶盘
浙东青瓷越窑青瓷博物馆藏

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之“器具”篇章中罗列了当时著名的窑场,有十几家之多。到了宋元时期及之后,生产瓷质茶具已成为南北窑口的一大主要的生产业务。南北瓷业大发展,窑口林立,生产了品种繁多的瓷质茶具,也形成了一批著名的窑场。南北窑场在茶具生产制作之上争奇斗艳,大量的优质瓷器茶具远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商品之一。以“汝、哥、官、钧、定”为首的五大名窑以及浙江的龙泉窑、福建的建窑等著名地方窑场烧制出了众多的茶具名品(图3-4)。

三. 金属茶具

我国古代除了上述陶瓷茶具以外,尚有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如1987年5月,我国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就发掘出了大批唐朝宫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银质鎏金烹茶用具(图5),计11种12件。这是迄今所见的最高级的古代金属材质的茶具实物。

图5 唐代御用鎏金茶具

四. 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人类最早制作与使用的日常用具应该是就地取材的竹木用具,茶具亦然。因其取材与制作方便,至今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南方茶区,仍可见到很多的利用竹木制作而成的茶具。就考古而言,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茶具,是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木胎髹漆碗(图6)。

图6 河姆渡遗址出土漆碗

五. 漆器茶具

漆器也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之一。漆树原产我国,三烯漆酚含量高的优质生漆更是我国的特产。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髹漆实物是距今约八千年的浙江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漆弓。如前所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厚木胎漆碗(图6),已经调和了朱砂的红漆,其工艺制作水平已相当高。商代出现了雕花髹漆和镶嵌绿松石或贴金的髹漆容器,西周出现了镟制的薄胎髹漆碗以及麻布胎类夹苎髹漆工艺。汉代漆器的总体水平比战国时又更前进一步,但由于廉价的青瓷已于汉代中晚期烧制成功,漆器的发展受到了挑战。漆器虽然没有完全被瓷器取代,但绝大部分市场发展空间已被物美价廉的瓷器所占领,因此漆器生产制造业渐渐萎缩。但是我国古代的漆器生产并没有因此失传,凭借它特有的工艺品质而走上了精益求精的贵族宫廷化的发展道路。此外,我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的茶具。但这类茶具因其材料珍稀、制作困难,且无多大实用价值,其主要还是用来把玩陈设,所以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只占有点缀的次要地位。

文章来源:根据雷国强、李震发表于《东方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