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书画]《花鸟有意,落笔含情》陈建华工笔画欣赏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陈建华,大专学历。自幼受父亲影响,喜欢书画。1980年至1982年师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系王志英老师学习西画。2003年至2005年结业于中国书法协会高研班。曾任黄石市首届女艺术家协会秘书长,黄石书协、美协、摄协会员。书法,摄影作品均入选省展,美术作品(春)入选湖北省第四届艺术节丛书,工笔画(国色天香)被黄石国家综合档案馆收藏。摄影作品(惬意)获湖北省第四届妇女摄影大赛优秀奖。2003年创办颐阳书画工作室,辅导的学生作品多次获省中小学生书画大赛金、银、铜奖。2015年被聘为黄石市艺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美术专业评委。

花鸟有意,落笔含情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  白水

    我国的工笔花鸟画于唐代形成独立画科,经过宋代的辉煌和明清的衰落之后,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工笔花鸟画引入了西方的造型结构,或运用撞水、渍色等技艺来改变表达形式。建华在新时代的绘画氛围影响下大胆尝试艺术表现形式,突破原有的造型、构图、笔墨与用色,所作呈现出多元化艺术风格。    

    建华自幼得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孕育了高雅的艺术素养。后来,她拜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系画家王志英为师,学习西画,从临摹入手,画了大量素描,同时她本人兼习书法,以书入画,精心研习国画的笔墨线条.经过几十年不断对生活及大自然的亲近和探究,对传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借鉴以及对传统的勾染技法的深入学习和探索,画家打下了牢固的传统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创作潜能。她的工笔国画呈现出清新蕴藉,宁静雅致的精神内涵,并让人体察入微,捕捉生命的真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外来文化的渗透,传统的审美趣味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对新事物的表达。建华爱好广泛,视野宽阔。通过摄影的学习,她的作品再现的是特定视角下的自然生态环境。她有意识地强化和纯化视觉语言,有限度地变散点透视为焦点透视,在构图上注重体现具有特写镜头切割画面的形式特征。她还通过借鉴水彩画,油画等不同审美趣味,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使画面显得既厚重朴实又简洁明快与和谐。

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建华把院体画和文人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而自然转入当代审美绘画艺术,图像、图式和绘画技法均体现了我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她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得到充分的表达,对时空、生命的感悟在画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绘画艺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实现了意境格调与精神追求的完美统一。从工笔作品《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采用焦点透视,中景、近景平面构图,使得画面厚重、大气、浑朴,具有极强的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呈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抒发了内心对征服恶境勇者的敬重.

建华在创作时着重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作品《鸣秋》通过冲染,等技法营造出残荷在潇疏的自然环境下顽强的生命力.《锦上添花》则通过色彩的多次晕染,使画面散发出恬静空悠的温蕴.<枇杷树下>以及她的很多花鸟小品都充分表达抒发了这种甜美的意境,作品在她的笔下,石头沉默坚毅,好似山林隐士;鸟雀活泼灵动,犹若天真孩童;花开而不艳俗,颇有清丽淡雅的韵致——这些灵秀之笔皆遵循大自然原生之美,故而形神兼备,尽显风华。.花鸟四条屏,《...冬》是她传统工笔画走向成熟的一个代表作,这幅画无论从构图还是溥色,无论是从物象还是意境的经营,其艺术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同时,作者把对生命的深层思考及人文关怀全部倾注到绘画中,其作品在体察自然至真的同时兼得文化底蕴,从而达到艺术的至善至美。  

       建华作品的艺术性还在于她注重传统的勾勒效果,将线条有限地自然揉入那些具有现代性的语言中。在笔墨上她的作品注重轻重缓急,刚柔并济,曲直有度,写意灵动,于对比中形成不同的韵律,既注重对客观对象的精微刻画,又注重自身的感性与心性的抒写;既能展现丰富生动的细节,又能在整体上真实描绘对象的意态神韵。    

    纵观画家几十余年的创作,她的作品,笔墨细密严谨,色彩清新淡雅,构图大气、饱满,且画面构图剪裁自然,开合有度,意境悠远,具有极强的空间感、立体感和现代视觉美。其作品中所凝聚的独有的艺术气质、审美感觉以及充满生机的诗意美给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黄石文朋诗友共同打造的微信公众号《新东西》敬请朋友们关注


长按二维码便可关注,或者在微信上搜索xdx20168添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