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书画]黄石美协理事、画家李建祥的中国花鸟画,附易发生的评论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李建祥:男
1965524生,自80年代中期开始学画,作品先后刊登于全国及省市报刊和杂志,以及行业内专业杂志。现为黄石市美术协会理事,黄石市逸趣书画院院士,三楚书画院院士。



自画自乐天地宽

——记业余中国花鸟画家李建祥

易发生

        他很少讲话,他在宣纸上留下的几乎全是鸡鸭鸟虫,不停地叫喳喳,看他的画,几乎走进了一家百鸟齐鸣的音乐会场。

        他在人多的地方,常坐在不显眼的角落里,他在宣纸上留下的梅兰竹菊,翎毛花卉几乎占领了宣纸的半壁江山。

他就是黄石市美协理事、国画花鸟画家李建祥先生。

1985年,拿惯了圆珠笔、把拉算盘的李建祥的双手在业余时间拿起了毛笔。正式走进丹青生涯,开始了业余时间中国花鸟画的创作追梦。屈指一算,竟然有三十一个年头。时间还真不算短。

他有自己的一份工作,经营一处装饰公司,虽不大,麻雀虽小肝胆具全,样样需要安排,公司是全家人吃喝拉撒的唯一经济来源,一点也不敢马虎,全方位的打理,需要耗费他极大的精力。

忙完公司的事,待全家人熟睡,一天仅有一个小时完成中国花鸟画的练习。一年累计也只有365个小时属于他画画的时间。

他唯一能做到的每天抓紧宝贵的一个小时,让一个小时不虚度而去,一年之中的365小时,每分钟必须用到针尖上。

底子簿,功底差,国学水平不高是学中国画的拦路虎。为了打掉拦路虎,他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细心观察,默记默写,广交画友,偷学技艺”。

他住的周边有很多菜地,成了他学习的地方,彩蝶起舞,小鸟飞翔,番茄丝瓜大白菜,开花结果到换季,一一记在心里,默默写在速写本上,用心搬到宣纸上。

拜师结友,不错过机会挤到别人的画案前,看画友执笔、起笔、运笔、颤笔……。看行家落墨、泼墨、积墨、破墨……。看表演中的烘染、套染、衬染、罩染……

他临颜真卿的《勤礼碑》享受中国书法的乐趣,读潘天寿的谈艺录,试探中国画的奥秘,临八大山人的作品,揣摩古代中国画的真谛。

三十年的挑灯夜战,三十年的努力,三十年的奋斗。成捆的毛笔秃了头,一刀一刀的宣纸,留下了中锋与偏锋的果断对决,枝叶与老藤的欢快缠绵,草虫花鸟精雕细刻的传神亮像,水与墨,墨与色的互渗交融的和谐世界。

三十年的挑灯夜战,三十年的努力,三十年的奋斗。磨练了他的心性和笔力,他的作品从粗到细,从形到神,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常伴有下笔不凡,神来之笔令人惊奇。

想当一名画家,不沉下来读书做学问,为争名争利,标新出怪招,成功当然不会高,做一名出色的画家更是难上见难。画家不是能画几笔的代名词,决不是靠荣获几个奖项封为画家,也不是靠举办几个展览命名为画家。画家是一个有着综合文化素质的特殊人群。一个好的心态,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创作水平,在活动中用画笔积极宣传正能量,这就是一个业余画家的思路,默默守着业余时间的“一亩二分地”,勤耕勤耘,勤除草,种点“小菜”,不靠它发财致富,不靠它出名图利,自享其乐,少了许多额外的包袱,少了许多外来的压力。这就是业余画家的天地。

三十年来,李建祥创作了无数的中国花鸟画,同时创作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幅中国画作品,就是认清了业余创作时的艰辛和创作之中享受无限的美好人生。

    因而他的作品真诚朴质,构图去掉了许多华藻的外衣,少了许多油腔滑调的江湖味道,除掉了油腥的匠人习气。就像众多的业余爱好者一样,以画画的方式自娱自乐,以画画的活动交朋结友,以激情挥毫快乐度过工作之余的美好时光。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相信,他会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201675



 

[黄石书画]袁辉的山水画

[黄石书画]汪敦银:平实之处显精华

[黄石书画]焦文清的书法感觉与感悟及作品

[黄石书画]程良曜:厚积终能自立家

[黄石书画]王国华:一撇一捺总关情

[黄石书画]陈建华写意花鸟作品

[黄石书画]陈群林的中国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