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胡镭的散文《重游仙岛湖》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胡镭。2014年告老还家,偶有所思,欣然提笔,写下絮语,或怡情,或自娱。
《重游仙岛湖》

初夏的一个早晨,我们驱车2小时来到仙岛湖,湖边的小镇已是车繁人杂,我注意到如今的仙岛湖已经成为人们周末旅游的热门景点。

在朋友的安排下,我们一行人乘游船向湖中桃花岛进发,由于正处丰水期,水线与岸边绿色相接的恰到好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山水相依的美景,沿途见到有些岛屿上兴建现代的建筑物,给荒芜的小岛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桃花岛是位于湖心面积不大的岛,开发的项目为种植桃树,因此起名为桃花岛。我们去时正是桃子成熟的时期,一上岸,就见遍山的桃树已经是硕果累累,大家纷纷穿行于桃林中,动手摘下熟透了的桃子,品尝美味的果实。

由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大家的心情得到放松,有人吹起萨克斯,悠扬的音乐打破了桃花岛的宁静,给小岛增添了生机。有人在桃园中漫步,享受小岛的绿色风光。几个牌友来到客房里开战推牌九。我们几人则到四面岛屿环抱,绿的发蓝,亮的如镜的一泓清水里游泳,在这绿树掩映下的天然泳池里,我的身心完全回归到大自然。

岛上已经开发多年,新修的别墅式小楼,接待游客住宿,用餐的地方是依山而建的三层小楼,能够接纳百余人同时进餐。岛屿之间搭起木桥,修起凉亭,也不知是年代久远,还是质量原因,木桥有几处坍塌,有的地方木桥没有完工,几支木桩立在水面,使人感到略显凄凉。

午饭后,我们稍事休息就离开桃花岛,踏上归程。就在我们乘船离开时,一批武汉来的潜水运动协会会员登岸了,他们将在岛上开展会员日活动。

自仙岛湖回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记不得这是第几次来到仙岛湖,每次到此心境都不同,尽管开发建设了许多景点,也由文人雅士编织了许多似是而非的故事。但是,心境倒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沉重,对于人造景点已经没有了由于新鲜而激动,产生的只是对人类改变生态环境活动的担忧,脑海里始终沉浸在对仙岛湖的原始记忆中。

第一次到仙岛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我组织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连续七天的记者采访、奔波,已使大家疲惫不堪。为此,将最后一站的记者采访活动安排在仙岛湖,既考察生态环境,又领略美丽风光,可谓是一举两得。当时仙岛湖尚未开发,给我的印象全是原生态,没有一点修饰雕塑的痕迹。我们世纪行采访团到达座落在湖边山坡上的乡政府,青砖布瓦的两层小楼,U字型的小院,潮湿的地面用青砖铺就,绿色的苔癣点缀其间。站在小楼的平台上,山水相融的美景尽收眼底,一座座小岛散布在清澈的水面,给我们的视觉产生了美的冲击。

那时,我们是顺着沙石的坡道来到湖边,乘上木船向湖中进发。船在晶莹透亮湖水中行进,水面划出阵阵轻波,溅起片片水花,散发出特有的芳香,我们的心潮也随水波起伏荡漾,随行的记者拿起摄像机记录下美好时刻。在湖边水浅的地方,只见生长着大片挺水植物,在那摇头晃脑,标志着水质有多么的优良。沿途的岛屿没有人烟,植被覆盖完好,完全是以自然状态安卧在水体中。我们来到尚未开发的观音洞,踏着乱石上岸后,顺着泥土小道,拨开路边的杂草来到山腰,由于没有人工的修饰,以最原始的状态直接地亲近着大自然。

接待我们用餐的食堂里摆放的是被当地人称为八仙桌的方桌带条凳,吃着柴火大灶炒的农家菜园种的蔬菜,散发着豆香的豆制品,原味的腌制食品,喝着农家酿制的酒。这原汁原味的农家大餐是现代的农家乐不能比拟的。餐后,在一株古樟树下,席地而坐,吹着习习凉风,听着树上鸟的鸣叫,使我又回到久违的乡村生活场景中。

如今的仙岛湖以山水灵秀为卖点,四处招揽游客,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建设了大批接待设施,以前的乡政府所在地已经建设成颇具规模的小镇,商铺、餐饮、住宿一应俱全。原来上船的土沙坡上修起水泥阶梯,湖边排着一溜旅游船,见到有游客过来,船老板急忙上前拉生意。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湖中的岛屿建设成了一批景点,有些不伦不类的人造景点竖立在湖面,十分煞风景。在湖湾汊处散布着网箱养殖,给湖面平添了许多漂浮物。我观察到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湖汊中出现了水体发黑的富营养化的迹象,泛舟湖中处处看到开发建设的踪迹,原本钟灵毓秀,朴实无华的仙岛湖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我们就像一个贪婪的索取者,在享受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恩惠,饱餐了秀丽的山水美色后,还要强求自然之外的东西。而他总是那么慷慨,那么善解人意,敞开胸襟接纳你,用大自然的灵性抚慰人们疲惫的身心。然而,当自然超负荷付出,将会使他不堪重负,最后轰然倒下,那时,招损的只会是人类自己。

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自然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他安安静静地存在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