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刘放读书笔记:伴明斋开卷好消夏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刘放,
1962年生人,祖籍湖北大冶,出版有小说集《远方的诱惑》、散文集《智慧钥匙》《有一个少年》纪实文学《精彩与无奈》旅游文化读物《虎丘》《周庄》文化访谈录《你对刘放说》(三卷)等十一种,江苏省作协会员。获国家级、省级文学和新闻奖若干。现为苏州某媒体首席编辑。

伴明斋开卷好消夏


   马向阳先生的《明斋读书记》,是去年冬天朋友王君从海南邮寄到苏州的,摩挲这部已从迦南地读书群里领略过峥嵘的硬面精装书,不但能感觉到书香,还能感觉到海南岛的阳光和从椰林穿过的暖风,翻阅这样的书,那自然是冬天的享受。嗷呜一口般翻了一遍,咂咂嘴,果然有椰子树婆娑倩影和阳光的温暖芬芳。当即想写一则读书感言,但看到已有不少书评在先,再写,近乎长人丛中看戏,说不去多少自己的花头,就搁了下来。

  记得当时自己是想从书名写起的,从明斋联系到苏州前贤俞曲园。马医科的曲园,是俞樾的别业名,也成了他本人的名字,俞樾就是俞曲园。这明斋呢,是马向阳的书斋名,也是他的笔名。就是说,他这部书的书名可读成“明斋的读书笔记”,也可以读成“在明斋的读书随记”。


  一晃,春去夏来。自问,未必还要等到冬天才写吗?记得与苏州中学前校长张昕先生某年游浙江大明山的深夜闲聊,他说,人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其著述。人去灵魂在,著述就是物化的灵魂。立刻击节赞同。知道这是他的自我警策,也是对后学的鼓励。著述有大小,短小的篇什,譬如这种读书笔记,其实就应该是随读随写的,有时完全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如书间的眉批旁批。这方面前辈高人很多,苏州前贤金圣叹是绝世高人。他腰斩水浒给文学史留佳话,他被昏君腰斩给后市留创痛,那是另外一回事。感觉他的眉批旁批,其实很多都写在了后人的眉宇间和手臂旁,教会了很多人读书,多少有点在给后人“开悟”的意味。至少,于本人是这样。于马向阳亦差不多如是。他的不少读书笔记,就是这么干的。他原本中原人,河南新乡,与当代名家李佩甫和刘震云是乡党。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校址在开封,就是宋代的东京。他的古文底子好,童子功厚实,文字感觉极佳,一手今人读来顺畅又古意盎然的叙述评点文字,简洁明了,很是到位,适宜写书话类文章。

  这就突然联想到自己与其之差异来。说来也算一个读了一些书的人,但与他一比较就发觉自己是个摆地摊的,他呢,在开店。为什么?他是有门槛的,我无门槛。我读书有些拉进篮子都是菜,每顿泡饭萝卜干哗哗两大碗,其实没有多少营养,肚皮成了苏州人说的“薄皮棺材膛子大”;他不同,讲究营养搭配,虽然不必标明ABCD的微量元素,但他入目的大都是经典,尤其民国学人的著作读得多,有比较取舍,融汇到了自己的血液中。如他本书中篇目:《赵朴初先生之<片石集>》《端木蕻良签赠本<曹雪芹>(上卷)》《胡适先生的“自课”与“戒烟”》《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题识》《王树田君<聚书琐记>》《李渔<肉蒲团>扉页题识》等等,他的读书笔记格调高雅,色香味俱佳。读书一定得读经典,真正的经验之谈。

  今番再读马向阳,发现他的书居然与写诗人常用的括弧——“外一首”一样,“读书记”后也有个括弧“外一种”,真是少见!外一种什么?《明斋消夏录》。借读书来消夏。那与读书记又有何区别?有的,读书记那是正儿八经的读书淘书的记录,当文章在写;消夏录呢,不当文章写。海南天热,中原人去了不大适应,想出一个躲进书中求清凉的妙招,笔下文字长短视当时空暇和感悟多寡而定,长则千言,短不盈百,而且一律不设标题,仅以数字为序号,凡一百零三篇,篇篇洒脱有味。这与希冀从中借温度的初衷绝然相反了,也陪其读书消夏。

  这个比梁山好汉总数少了五篇的消夏录读下来,最喜欢的是其中的第五十四篇,写其恩师于安澜先生。这于先生是音韵学界的大师,河南大学镇校之宝,相当于当年苏州大学的钱仲联。他写入于师室中问学时大师的谈笑,写旁人对其捧腹的传闻,生动之至。然而,其本人却是一生不爱古代音韵的顽主,险些就成了被耽搁仕途的当代老苏洵。他读书时读不进去于师的《汉魏六朝韵谱》,自感连及格都是蒙混过关,近三十年后的千里之外海南再得恩师巨著,想想还是师生缘未了,能够弥补一番当初的错失,无奈还是读不进去,只得一声叹息束之高阁。这个岂不是毫不设防地暴露了自己软肋?原来饱学的明斋也是有短板的啊,也是不肯勉强自己的啊:吾爱吾师,吾亦爱吾真爱!估计这个做中学校长的人高考尘埃甫定,一定正踌躇满志中,其门生囊括本届海南文理双科状元榜眼探花;但是,学生读了恩师这般文章,会不会捂嘴窃笑呢?

[黄石文坛]刘放读曹毓民的《忧郁,然后美丽》札记《书后一记尽得风流》

[黄石文坛]刘放随笔《刘心武的读书方式》

[黄石文坛]刘放随笔《打发打赏打脸》

[黄石文坛]故乡的“灯”与“火”——我敬仰的曹策前和曹建勋先生/刘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