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张承良的散文《西塞山下神舟会》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张承良,1945年生,湖北大冶人。  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会员。  在本市及全国报、刊上发表作品近二百篇;主编《黄石市交通志》(1995年)、参  与编著《家庭养花》(2000年,执笔)、《花卉栽培与养护》(2001年,编委)、  主编《花卉栽培与药用》(2005年);参与编著《长江古塞地—西塞山》(2012年,编委)等

西塞山下神舟会

有别于“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诗情画意和“千寻铁锁沉江底”的金戈铁马,同处西塞山坐标的“西塞神舟会”独特而神秘,如活化石般记录了楚地先民在端午节中的历史痕迹。  

作为端午节风俗,与传统的吃粽子、挂菖蒲艾叶相比,西塞神舟会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相传当年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殉国后,楚人纷纷在江中寻找其遗体,道士洑民众朴素地认为,屈原的遗体会在农历五月十八这天沿江漂经该地区,当地人在这天送神舟入水为屈原收殓遗体,以示对屈原的追思。如今,每年的这一天,附近居民都会前来送“神舟”入水,祈求平安健康,风调雨顺。  

西塞神舟会也被称之西塞龙舟会,从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扎制神舟开工仪式,到五月初五为神舟点睛开光,直到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西塞神舟会主会期,这是一个历时40天的传统文化盛会。期间要开展扎制神舟、祭祀、唱会戏、神舟巡游、神舟登江等系列庆典活动。  

五月十五日至十八日,西塞神舟会活动进入主会期。五月十五日清晨,神舟宫宫门大开,神秘的神舟向人们展示出龙的高大威严、舟的富丽堂皇;神舟仓室内各路神仙端坐神案,神采奕奕。来自四邻八乡的信众络绎不绝,怀着心愿虔诚虔心地向神舟朝拜。神舟宫右侧便是戏台,会戏也已开锣,广场上、江堤坡地上已坐满了戏迷。  

五月十六日,神舟要出“深宫”到地方巡游。这天,西塞神舟会全体会员头戴红帽,身着黄色衣裤,腰系鲜红腰带,色彩吉祥喜庆。16名强壮伙子抬起神舟,立时万人齐呼,鼓乐齐奏;鸣锣开道,华盖簇拥。道士洑村户户敞开大门,门前已摆起了香案,恭候神舟亲临。神舟走街串巷,为每家每户收走灾毒、送上祝福。神舟每到一处,户主燃鞭相迎,焚纸点香,向神舟俯首祭拜祈福。礼毕后绕神舟一圈,将备好的茶叶谷米撒入舟内奉供,祈求诸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  

五月十七日之夜,是道士洑村的不眠之夜。西塞神舟将登江远航,民众要为神舟守夜。神舟宫内外坐满了守夜群众,宫内锣鼓声彻夜不息、欢笑声不断,人们称其为“闹神舟”,名为娱神,实是娱人;宫外焚香燃烛,灯火通明,鞭炮声不断地划破长空。深夜二十三时三十分,神舟会组织者为守夜的村民送来了夜宵,每人一碗米粥、两个包子,此是取“吃包喝粥”谐音,寓“吃饱喝足”之意。  

五月十八日,是西塞神舟登江的日子。“观者远来,天衢溢郭”,数万民众同来恭送神舟远航。上午8时,神舟出宫昂首安坐在宫前广场上,人群蜂拥过来将神舟层层围住。神舟及舟上诸神静静地接受众人拍照、接受诸多善男信女的朝拜。午时一到,骤然鞭炮齐鸣,16名壮伙子来到神舟两侧,齐声喝彩抬起神舟。黄幡开道,旌旗猎猎;人群簇拥着神舟,人随舟动,缓缓行至江边。江边水中已有一座草垛恭候,壮伙子们涉水将神舟移驾至草垛,将其稳稳地固定在这特制的“垫座”上。江上渔船在船头摆放香案,鞭炮齐鸣,绕神舟三圈,以示送别,其后神舟被牵引船拖至江心顺流而去。此时此刻,在西塞山下这片开阔的江滩上,鞭炮声久久不息,锣鼓声喧天动地;信众的祈福声、许愿声、祝词声融成一片。西塞神舟,在数万人的恭送下,满载着人们的期盼,带走灾难,留下祝福,昂首前行。  

西塞神舟会,走过了千百年的漫长历史。人们通过端午节俗文化活动来抒发情感,借助神舟会的活动形式,来为百姓驱瘟祛病、消灾祝福,来寄托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我们在探索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活动过程中,从中可窥见先祖们的思想情趣和智慧,从更深层次上领悟到端午节俗文化的本真内涵。端午时节恰值夏至前后,此时高温多湿,毒虫孳生,是各种流行病多发季节。先民们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感到了生存的困难,便借助神像、神物之灵,禳灾消难。“是日阴阳交战,竟渡以助阳气”“装饰楼舟送屈子,疫气亦随之已去”。  

2009年,西塞神舟会与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塞神舟会,走进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从此进入世界的视野。  

(载《黄石日报》2018年5月24日第五版“西塞山”副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