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第二幢屋》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程时斌,湖北大冶人,1966年8月生,大学文化,在黄石公安系统工作,喜欢思考,发表过多篇公安法制调研文章,知天命之后,转向文学,希望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黄石作家协会会员。

第二幢屋 

我家老屋是个连三的土砖屋,是1969年和隔壁房头叔爷家一起做的,中间一堵墙还是共的。除了宊(音tu)和灶屋,两边就是套间结构的四间厢房,这对于当时一个8口之家来说是非常拥挤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兄弟四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的情形,冬天还好,脚丫子都缩在被窝里,一到夏天,脚臭味混合竹席上特有的汗味,形成一种独特的怪味,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其时,在部队的大哥要准备结婚了,按农村的规矩,成家一般要做新屋,何况家庭人口众多确实住不下,因此,做第二幢屋的事在1981年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那时候,做一幢连三的红砖屋的费用大约需要大几百元,父亲月工资只有十几元,大哥在部队还没有转志愿兵,没有工资收入,只有点津贴,家里除了养了一头猪,还有点苎麻收入,再没有其它的经济来源了,家庭开销也大,家里基本没有什么积蓄,因此,做第二幢屋的确很困难,但再困难也要做。父亲提前向厂里预借了一年的工资,母亲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大哥也在部队把津贴挤了一点汇回来,做屋这事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选屋基、下屋脚。耕田和耕地是不允许用来做屋的,必须是荒山才能做新屋。第二幢屋的屋基提前一年就选好了,就选在湾子北边通往王叶街的路旁,坐西朝东,北边紧挨着是一片坟山和麻地,还没有人家在那里做屋。屋基东边正对着湾里的大晒场,土地承包经营到户后,各家各户晒谷晒麦、打谷、压谷等农事都在这里进行。晒场外是菜园和农田。屋基选好后,按老连三的规格设计样式,正宊加厨房、两边各一个套间,共6间,这就是一个标准的连三屋。屋基在设计好后,就请来砌匠师傅下屋脚,还请了亲房的几个叔爷和舅爷来帮忙,平土地、拉石头、挖土方,用石头、水泥和石灰混凝土砌屋脚,打好桩基,拉好红线,屋基就基本做成了。  

做砖。做砖有两种方式,垯(音da)砖和切砖。垯砖,就是将和好的泥巴举起,用力垯在木制砖匣上,像做印子粑似的成型,取出、码好,这就是湿砖坯,晒干后就是干砖坯了。和泥是畜力和人力一起配合的,牵着牛沿着泥堆转圈和泥的情形我依稀还记得。1981年家里第一次做砖是垯砖,后来因为红砖不够,第二年就又做了一次砖。这次采用的是切砖,就在大晒场下面的承包田里,耕牛拉着石磙在干涸的田里反复碾压,将田里的泥土压实,然后用专用的切砖机切成砖。切成的湿砖坯棱角分明,就近放在田里码好,上面盖着稻草,稻草上面再蒙着塑料薄膜,天晴时掀开薄膜晾晒,下雨时盖上塑料薄膜防雨淋,还要在砖堆两边挖好排水沟,防止砖坯被雨水浸泡。湿砖坯晾晒成干砖坯,湿度和硬度要恰到好处,如果晒得太干了发裂,那这块砖就废了。如果太湿,既不利于搬运,又容易在烧制时烧变形。垯的砖和切的砖相比,大小差不多,重量约相当于标准的实心小红砖3块大小。切的砖无疑比垯的砖形状要好,烧制出来外形也漂亮些。现在垯砖这种工艺估计早已经失传了,切砖的工艺还在,只不过切的是小红砖,工艺也大大改进了。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加强了环境和耕地保护,实心小红砖的生产受到严格控制,煤渣空心砖被广泛应用,经营多年的王叶村红砖厂都被勒令停产了。  

烧砖。将干砖坯烧制成建筑用的红砖,就是烧砖。用钢筋、钢丝绳、铁丝将砖胚搭成砖窑,里面一层一层撒上煤炭,底部四周留有几个烧孔,从烧孔处用木材将煤炭引燃,炭火慢慢地向里、往上延伸,砖坯在里面被慢慢烧制成坚硬的红砖。这是一项技术活。砖窑搭得不好,就容易垮,那就白白浪费工夫了;煤炭撒得不匀或着煤炭量不足,烧出来的红砖质量就不好。我家第一次烧砖,就在大晒场南边,就近搭的砖窑。记得是深秋时节,我放学回家,就喜欢去看砖窑,远远地看见圆形的砖窑顶部冒着青烟,我围着砖窑转圈,闻着砖窑散发出的湿湿的、带着二氧化碳和泥土气味的味道,怎么没看见火星子啊?我觉得疑惑,就回家告诉父亲,说别人家的砖窑四周透过砖缝能看见火星子,我们家的砖窑看不见火星子,青烟也不浓厚,只怕是煤炭放少了啊!父亲听了,摆了摆头,没吭声。砖窑的青烟在冒了十几天慢慢消失,果然不出所料,由于煤炭量不足,加上中途下雨,把火浇熄了,这次烧出来的砖烧化不彻底,硬度不够,大部分砖都不合格,做一个连三屋的砖明显不够,只得再烧一窑砖了。第二年第二次烧砖,砖窑就近搭在田里,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也请了湾里烧砖经验丰富的贤华公过来指导,烧出来的红砖四方四正,成暗红色,质量非常好。  

倒预制板。倒预制板也是个技术活。将大小不一的钢筋、铁丝按既定的尺寸扎成箍,四周用模板固定,倒入搅拌好的水泥浆,冷却后即成预制板,做屋时往上抬搁好即可。水泥浆的质量很重要,水泥、砂、石子按比例加水调匀。凝固后要视情浇点水,防止发裂,自然晾干最好,决不能暴晒。后来有了专门经营预制板的预制板厂,按房间尺寸直接购买即可。  

烧石灰。挖好水凼,将买好的石灰石放进去用水浇没,让石灰石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石灰浆待用。烧石灰一般要提前一年烧好,烧好的石灰烂在水凼里,俗称烂石灰。石灰主要是用来粉刷,也可以作为混凝土的配料使用。石灰水还有杀菌的功效,稻谷有害虫的时候,可以喷洒石灰水杀虫。樟树上有飞蚁,可以将石灰水涂在树上杀蚁。乳胶漆等新型涂料出世后,石灰逐渐淡出了建筑市场。  

准备木料。做屋木料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是用来做梁、檐条、瓦条和门窗。大梁、横梁、檐条自然要用樟树做最好,但瓦条的材质要求很高,要求不容易腐朽和变形,樟树虽好,但容易受到虫蛀和变形,是不可以用作瓦条的;竹子容易腐烂,也不宜用作瓦条,做瓦条的最佳木材自然是杉树了。做门、门楣、门框的木材也是杉树最佳,樟树、泡桐树、栎树也可以将就用。记得第二幢屋的大门是用栎树做的,非常结实,开关时的吱溜声低沉而厚重。我家老屋背后的楠竹林里没有杉树,做屋用的杉树是到大冶城关的木材市场买的。樟树、泡桐树、栎树等杂木则是楠竹林里现成的,只是要提前锯成木板,风干待用。  

水泥、砂、石子等物料雇拖拉机拖回来,一切准备就绪后,请风水先生选个黄道吉日,鞭炮一放就开工了。施工环节,请师傅是最关键的,关系到房屋建造的质量。副工则是自己家里人,或者来帮忙的亲戚和亲房的人。那时候,做屋叫做事业,是件大事,因此亲戚和亲房的人都要来帮工。砌匠师傅记得请的是一位黄陂师傅,那位黄陂师傅身材伟岸,带着一个小男孩,以干砌匠活为生。黄陂师傅砌墙时,右手持砌刀,配合左手拿红砖,轻巧地放平、摆正、嗑实、勾缝,娴熟而又灵活,墙体砌得很直,每块砖镶嵌得棱角分明,不愧是走世外的砌匠师傅。木匠师傅则请的是隔壁李大人湾的舅爷房头本家兄弟水儿舅爷,主要是做梁、檐条、瓦条和门窗,随砌匠的进度跟进。  

第一层墙体做起来后,就要做梁和盖预制板或木板了。正宊大梁、横梁是樟树做的木梁,为减少开支,梁上铺的是锯木板时剩下的边角余料和高粱杆,其作用仅仅是遮挡灰尘而已,上面可以堆放一些柴火。两边的厢房则是铺的水泥预制板。抬预制板是重活,五六百斤重的预制板要6个壮劳力合抬。盖预制板那天,抬预制板的壮劳力待遇也是最好的,中途要吃擀粑过中,正餐有红烧肉吃,以保证充沛的体能。  

墙体做好丢尖后,就是盖瓦了。盖瓦也是一项技术活,檐条要碗口粗大小的杉树,架设时分布要均匀;瓦条要按瓦的尺寸在檐条上钉好,间隔适当;瓦与瓦之间要压合好,严丝合缝,才能确保房屋不漏雨。  

新屋落成后,亲戚朋友都要来贺新屋,家里要办酒席。记得贺新屋那天,李大人大舅爷挑着一对沙发前来祝贺,这是我家的第一对沙发,于我印象深刻。我们兄弟几个见到沙发觉得很新奇,轮流去坐,调皮的细弟站在沙发上直跳,几下就把沙发搞得原形毕露了,里面就是几根弹簧裹着稻草。母亲把我们几个一通骂,用一块旧布将沙发露出来的地方盖好,放在厢房里,仍旧将就着用。  

新屋是做起来了,但家里因此欠了一屁股债,此后几年经济愈发困难。当时,我在读高中,老四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此后一直靠种庄稼打工为生。实际上,老四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非常好,如果继续读高中,一定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当时我自己学习压力挺大,对老四的辍学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直到后来我参加工作后遇到老四的同学,听他们说到老四当年学习成绩是如何之好,如果继续读一定会考出来,我的心里才猛然一惊,深深为老四感到惋惜,也感到有所亏欠,这也可能是我后来一直对老四家非常照顾的原因吧。  

第二幢屋1982年底做起来后,没有任何装修,我们兄弟几个就迫不及待地住进来了。1984年,大哥大嫂在部队结婚,家里才对新屋进行了粉刷,浇了水泥地面,大哥大嫂从部队回来就住进了新屋。  

1988年分家时,第二幢屋分给了老二和老四,厢房一人一边,正宊和厨房是共用。后来老四出来另做,房子给了老二家。1998年,房子漏水、外墙破损严重,在岳父家的支持下,老二将屋拆了原址重建,也因此落下了一点债务。没想到这一重建,竟然改变了老二家的命运。二嫂是个心眼很小的人,欠了一点债,就天天念叨“欠这多钱怎么办”,深更半夜起来骂二哥“赚不到钱,果个穷法,冒得裸用”,竟然就此落下病根,次年喝农药走了极端。出了人命,二嫂娘家人还上门扯皮,闹得很不愉快。因为做房子欠债引发二嫂患病进而发生此等变故,是我们全家人万万没有想到的,二哥带着当时十来岁的儿子消沉了好几年,直到重新成家。  

2013年,老二又对房屋进行了改造和装修,加了一层,内外墙也都粉刷装饰一新,第二幢屋旧貌变新颜,俨然一栋小洋楼。  

第二幢屋是改革开放后我家做的第一幢屋,也是我们家树大分杈的标志。  

2018年5月30日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高考记忆》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那塘那港那堰》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故乡的楠竹林》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忆长兄》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少时年味》

[黄石文坛]程时斌的散文《追忆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