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孟丽琼的散文《陪母亲挖笋》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陪母亲挖笋    

母亲生在农村,因父母早亡,从小就做惯了农活,后来嫁于当老师的父亲就搬到了县城,过起了相夫教子的生活。料理完了家务,母亲还是闲不下来,父亲就开辟出一片荒地,给母亲种菜,直到父亲去世多年后,母亲依然经营着一块菜园子,身体上除了一些老年人的小毛病,基本上还算康健。

为了照顾我上初中的大侄子,母亲住到大侄子学校近旁的房子,离开自己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和菜园,母亲显然是不习惯的,但她怕我们担心,总是说:快习惯啦!快习惯啦!

周六周日,母亲就会回老房子看看,菜园还是舍不得放弃,种些不需要每天打理的豆子、花生,扛起锄头的母亲很开心。

三月末的周日,同学约我去洋港的朋友家挖春笋,我带上了母亲,同去的还有姐姐、弟媳和不满六岁小侄子。因为母亲不管去哪都喜欢我们陪着,少了谁她都会念叨个没完。

母亲以前坐车就晕,这些年经常带她出去旅游,远到北京、上海、云南等地,近到县城周边乡镇,母亲竟然奇迹般地不晕车了。

近两小时的车程到洋港,母亲不仅没有半点晕车的迹象,对于出来挖笋表现得很兴奋很期待。

车停在朋友家的门口,这位朋友来电话说在村里处理点事,让我们自己先挖。屋子左边就是竹山,我喜欢采春天的鱼腥草、苦菜,山脚下大片都是。弟媳带着孩子在屋前的水塘看成群的鸭子。母亲和姐姐随同学直奔竹林。

我采了一袋野菜也去了竹林,老远就听到了母亲和姐姐的声音:这有一棵!啊!这又找到两棵,快过来挖!

因为才入春,竹笋刚冒点尖,更多的是藏在枯叶下泥土里,母亲和姐姐负责找,同学负责挖。那同学挖笋很不专业,不是把笋子挖破就是只掰下来一点笋尖。姐姐大喊可惜,就接手去挖笋。

母亲手上没有锄头很着急,连声喊着:没有锄头哇!多拿个锄头就好了!

同学和姐姐估计是怕母亲年纪大了抡锄头会闪了腰,我却看出了母亲想拿锄头的愿望,就说:姐,把锄头给妈!母亲一把接过锄头笑着说:我肯定比你们会挖!

母亲细心地先扒开笋尖旁的枯叶,一点点挖开四周的泥土,对准笋根一锄两锄地挖下去,果然就挖出了一大棵鲜嫩的竹笋。托着刚出土的笋,母亲喜笑颜开,有点得意地说:还是我行吧?看多大一棵!我们赶紧附和、夸赞,母亲像个孩子一样笑得很满足。

大大小小挖了六七棵竹笋,看到笋子都偏小,姐姐提议过了清明再来,现在挖了太可惜。于是我们都准备拿上东西下山,母亲意犹未尽,盯着竹子不想走,说:就走啊?再找找呗,可能还有大的没找到呢。

我对姐姐说:你们先下去歇会,我陪妈再挖两棵。

我知道母亲对挖笋根本没过到瘾,这些年虽然也常带她出来或摘桔子或采野菜,还抽过水竹笋,但挖春笋这还是第一次,不让她多挖几棵是会给她留下遗憾的。

母亲挖笋,我在旁边采鱼腥草,看她又挖出了三棵笋,我也担心母亲年纪大了,这突然的大强度劳动,估计明天会腰疼。我催促母亲下山,下次再来,母亲虽依依不舍地下山了,脚步却轻快得如同年轻人。

挖下的竹笋剥出来芯来装了两塑料袋,同学的朋友正好赶了过来,见状说:我家后面山还有片竹林,过去看看吧?那边向阳,说不定比这边多呢。

时间还早,母亲听了朋友这话,眼睛泛着光又充满了期待。过去后面山的竹林要走一公里的山路,春色尚早,但山上的绿意葱茏,嫩黄色的檵木花和紫红色的杜鹃开了一路。小侄子做起了摄影师,像模像样地给我们拍起照来。

到后山竹林,真如朋友所言,这边的竹笋比那边大很多,一个个探出褐色的头窥视春天。

朋友挖笋是高手,他根本不需要我们几个老弱妇孺动手,让我们在山脚采鱼腥草。母亲最关注的还是竹笋,眼睛紧盯着几米高的山坡上挖笋的那两人,嘴上喊着:你们把挖到的笋顺着坡滚下来,不要扔啊!慢慢滚下来,我来捡!

母亲真的是忙得不亦乐乎,一边采着鱼腥草,一边听着山上人吆喝:接笋喽!母亲就赶紧找到滚下山的笋,乐呵呵地放进竹蔸蒌里。

半个多小时的功夫,两个竹蔸蒌都装满了鲜嫩的竹笋。母亲这才心满意足地随我们原路返回。

沿路都能看到大片低矮的小竹子,母亲说:这里过段时间会长出很多水竹笋,水竹笋比春笋更好吃。我说:那过段时间再来抽水竹笋呗。母亲听了我的话赶紧接道:真的吗?那带我一起来,我可比你们会抽笋子的。我和姐姐相视一笑,一左一右挽起母亲的手说:好!一定带您来!

[黄石文坛]孟丽琼的随笔《与女儿说》

[今日头条]孟丽琼的短篇小说《生命的微光》

[黄石文坛]孟丽琼的随笔《等你是一种美丽》

[黄石文坛]孟丽琼巴蜀四月行随笔《因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孟丽琼,笔名飞絮、梦溪,祖籍鄂州,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作家协会理事,黄石散文学会会员,阳新县作协会员,阳新文学社秘书长,阳新《富川》文艺双月刊编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