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谢淑芬散文《湖伯之恩》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湖伯之恩
      自古父母对儿女的爱已成天经地义了,世人皆明: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伟大的——不遗余力!不求回报!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中,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位不遗余力、不求回报的长辈关爱你,你是不是更觉得他伟大崇高。  
在我的成长中,就有这样一位长辈,他的孝悌之为,在当时是有口皆碑,他对弱小者,对身边亲人的关爱让我钦佩而终生难忘!  
这位长辈就是我的舅父——我父亲的表兄,母亲的哥哥,我称他为湖伯。  
湖伯,丁姓,名成华。1921年出生在当时的大冶流水里,现在的鄂州市汀祖乡村。外祖父母生养两个舅舅,湖伯是老大。当时的乡俗是,无论家境如何,家里生了女孩就被抱给外姓村人家养;生了男孩就从外姓村人家抱养年龄相当或相近的女孩,名曰童养媳。我的母亲和大舅妈是当时外祖父母抱养的童养媳。  
外祖母因病去世得早,后来由外祖父抚养四个孩子长大,直到他们成家立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外祖父家过去是贫雇农,靠替人种田打工为生。  
湖伯15岁时,外祖父将省吃俭用的积蓄购置了一只木船,这样,湖伯就开始了花马湖湖面驾船的生涯,成了花马湖码头管理处一名船工——艄公。那时艄公主要是驾着乌篷船在湖上运载南北来往的客人及货物,也有时当渔民用。  
湖伯生性憨厚善良,对人总是笑容满面,工作认真负责,人缘极好。  
我们称大舅为湖伯,主要是他长年在湖面工作,并在工作中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后来得知,湖伯25岁那年的一个夏天,他接受了一项本不能出船(看天色天象),但必须出船(一位重要人有急事)的重要任务,那天船到湖岸不远处果遇大风,船只被掀翻,十来位客人全落水,在这紧急情况下,湖伯凭着他的经验和技术组织自救,还用尽他的智慧,用声嗓传播求救。经过近一个小时与风浪博斗,在近岸居民的协助下,将落水乘客都救到了湖岸,万幸没有一个溺水身亡的。  
湖伯当时身疲力尽,气息不接,嗓子哑得不能出声,但他总在问落水乘客有无伤损,当救护人员送他回家的第二天,他强勉支撑着身体去探访落水受惊者。  
这事当时传遍了花马湖畔,人们传赞着湖伯的德能——“吉人天相”,而他自己也感恩上天在这次大难中没让他受损,并让他赢得了好评。  
湖伯传承了外祖父母的爱德,爱世人,更爱家人。对外祖父的孝顺不必说,爱他同辈的弟妹甚于爱自己。直到现在,我90岁的老母亲常在我们面前炫耀:我在丁家长大,丁家父母、哥嫂把我当公主看待……。母亲的言语中流露着长辈和兄嫂对她深深的关爱的骄傲,道出了她受湖伯和大舅妈(我们称她为“娘”)呵护的无限幸福感。  
湖伯与我娘成家后,二舅分家了,我妈嫁给了我爸。  
由于我父亲工作原因,1955年我出生后,一直到1960年,我们全家一直还住在汀祖湖伯家里,相当于兄妹成家后没有分家。  
可以说,我们姊妹们(当时五个)一直在外祖父、湖伯和娘的呵护下长大。1960年,父母带我们回了谢家老家,虽说回老家了,但每星期一到我父亲休息,我们一家必有一天回到汀祖,享受着着我娘的特别招待。湖伯和娘只生三个孩子,表姐、表哥、表妹,在我娘心目中,我们姊妹多,又没劳力下地干活,她和湖伯一样,总是把表姐妹吃的东西同等分给我们吃,看到我们吃东西时,她总是笑眯眯地抚摸着我们的头说:这是正长身体,需要吃的伢啊……  
的确,那时的我们,姊妹多,劳动力不够,缺衣少吃,但在湖伯和娘这里,我们得到了补充,获得了满足!  
每当粮食收获时,我娘总是主动地督促外公、湖伯把粮食(红苕、玉米)一担一担往我谢家送;每年湖水跌退前,湖伯总会从湖上运送些当时难以买到的我们必需的物品,湖伯驾船靠岸,从湖岸往我家送煤球、送鱼虾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已永刻我心!  
更让我难忘的是,在我家房屋改修时急需大梁(扛屋顶),那时要买是很难的,没有钱,且没有木源。湖伯和娘把他家里原来土改分的房子的大屋梁送给了我们。湖伯带着几个运输工,扛着屋梁到我们湾时,赢得了多少人赞叹啊,都羡慕我妈有个好娘家,有好兄嫂。  
屋梁撑起了我们的家,但家境当时还是贫困的。  
在生产队,我家是大超支户,当时生产队超支户如不按期交超支款,连基本糊口的粮食都不给,此时的湖伯和娘将家中节省的所有,给我们垫付超支款,救了我们糊口之急,增强了我们成长中的信心,挽回了我们的自尊……  
那年头,我们姊妹多,当时连吃饭问题难解决,不用说上学读书,但湖伯和我娘积极支持我爸妈送我们上学读书,学费当然是他们的。  
感恩:我的湖伯,我的娘!在当时自己也不宽裕的您们,克己付爱,不遗余力,帮助我父母培养我们都成为文化人,并获得了以后的稳定工作!我只能用伟大、崇高来表达对您们的敬意!  
我娘没上过学堂,谈不上“知书”,但她却“达理”极致了,她言语不多,爱家人、爱亲人都只表现在行动上。  
每逢年节,湖伯从单位分回的福利品,她都协助湖伯分为四份。二舅家、我们谢家、房下侄儿(我们称他为黑皮哥)家,剩下的自己一份基本是用来招待客人了。  
她的勇于承担如同她有福同享一样突出。  
文革期间,我父亲因海外关系被隔离审查,很长时间不能回家,娘怕我妈无助,怕我们受冷落、受伤害,因家中事务重,还要照顾患病的外祖父,她不能外出,只得在门外(街上)找谢家湾熟人捎口信,叫我妈把伢带回(汀祖)住些时。那年头,有这种关系的亲兄弟姐妹有许多都断绝来往了,而我娘没有任何顾虑,并常叫我的表姐、表哥带上礼物探望我们。  
我儿童时期,还常在娘的呵护下,到区政府礼堂看电影,这是一般孩子难以企望的。大礼堂看电影是区干部及家属或住近有关系的人,每当放电影,娘总借故去区干部那里拿衣服洗,把我带进礼堂看电影,然后她返回做活。  
那时,我看了好多英雄故事片:《风雪大别山》、《钢铁战士》、《金沙江畔》、《刘巧儿》、《地道战》等。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及为革命献身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在成长中克服重重困难!  
娘的恩情高比大别山,长似金沙江啊!  
可亲可敬的娘,本想能在工作后好好回报她,可在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她却因病诊治无效去世,年仅55岁。  
所谓“好人命不长”,在我娘身上的诠释是:过分地爱亲人,忽视了自己身体的保护;把自己一切奉献于人,过早枯竭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娘去世了,湖伯失去了同心同德的伴侣,好在,父母的爱德都潜移默化于下一代,表姐妹表哥十分孝爱湖伯,尊重湖伯,他们无论哪家大小事,都会与湖伯商量,征得他老人家的同意。记得那是1993年,表哥当校长,当时校办工厂竞选承包人,看到一拨一拨竞标人上门,表哥当时也难以决断。见此,湖伯语重心长对表哥说:“任人得选贤能者,不能徇私偏情……”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高尚的思想,原来湖伯的爱是有立场、有原则的!  
湖伯1994年去世,享年74岁,去世前还在为家人及社会事务操劳,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教重于言教,受湖伯和娘的耳濡目染,表姐妹表哥都成为了现时代德才兼备者。  
他们同样传承了父辈爱德。  
表姐、表哥一直关心我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我从读中专到大学本科业修,从教初中升教高中,从艰苦的磨炼到现在安逸而健康的生活,无不倾注着表哥表姐的心血和鞭策!  
古人教导:涌泉之水报滴水之恩。可惜我未能以滴水之能报涌泉之恩。只愿借得涌泉千斛水,化为翰墨颂亲恩!  
仅以表达我对在花马湖面工作一辈子的湖伯及家人的感恩之情。  

[磁湖夜话]谢淑芬的随笔《我的生活导师》

[磁湖夜话]谢淑芬的随笔《小草细语 》

[黄石文坛]谢淑芬的散文《菜籽墩琐记》


谢淑芬,1955年出生于鄂州。大学中文函授本科学历,退休前系黄石七中语文老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