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周自瑞的随笔:品读《赤壁怀古》感想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湖北大冶人,大学文化,现供职于一个常年值班备勤的岗位。自幼热爱文学,在报刊、网络发表过数百篇通讯、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大案侦破纪实文学《陈百万血案迷雾》曾被省公安厅《警笛》杂志全文采用,黄石市作协会员,大冶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会会长。

周自瑞

品读《赤壁怀古》感想

饮酒吟诗,品读佳作,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我的陋居中,精心布置了一间约20平方的书屋,虽不富丽堂皇,但也不失雅致。我特意将大气磅礴的苏东坡名词《赤壁怀古》制成匾牌订挂于书桌的正面墙中央。每每茶余酒后品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总有一种浪漫情怀,“大江东去”四个字傲视千古,长江波涛汹涌的豪壮将人带回千古兴亡的浩渺烟尘中,记忆的思绪仿佛将自己带向三国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苏东坡写《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才年47岁,这一年,他不但功业未成,还被贬黄州,与三十多岁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感慨良多,喝点小酒后,触景生情,怀古论今。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坎坷人生,还抒发了对过往英雄人物的不尽思念和敬仰之意,想开了,苏轼也就释怀了。生命短暂,人生如梦,千古风流人物尚且被江河大浪淘尽了,自己又何必再在意个人的一时功名荣辱呢?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当时,他站在黄州赤壁长江岸边,眺望万里长江滚滚东流,遥想“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刀光剑影......。词中“周郎”指的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岁就被任命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军帐内皆称他为“周郎”,正值而立之年的“周郎”踌躇满怀,壮志凌云。

赤壁之战的故地,历史上一直争议较大,苏轼也拿捏不准,似乎也不敢肯定,但他所游的是黄州赤壁,一句“人道是”把握得十分恰当,把江边的故垒与周郎赤壁挂上钩了。文化界虽有文武赤壁之别,但现在都认为“文赤壁”是苏轼写这首词的地方,“武赤壁”才是当年周瑜破曹的古战场。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皇帝虽为汉武帝刘彻,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丞相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亲率十几万大军南下剿灭盘踞江东的孙权集团。在寡不敌众、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生死存亡关头,一些君臣纷纷谏言孙权,欲归服曹操,军帐内到处弥漫着一股畏曹情绪,这是两军对垒中的大忌。

直面长江上战舰如云,长江北岸军旗猎猎、鼓乐震天,号称八十万之众的曹操大军,少帅周瑜穿着一身平民的服饰,佩戴青丝做的头巾,手摇羽毛做的扇子,一副风流倜傥的儒家风采,他运筹帷幄,在谈笑中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对曹操大军进行了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迫其败退,成功地导演了历史上气势恢弘、闻名遐迩的战役——赤壁之战,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这一战役的结局,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拂开历史的画卷,青春年少的周瑜就被孙策任命为高级将领,并迎娶了江东最美丽的女孩——小乔,“郎”是帅哥的意思,自古美女爱英雄,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周郎,卸甲后有风情万种的美女相拥,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春风得意的美事么?“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早在赤壁之战前十年,这一句,更显正值青春芳华的周瑜“雄姿英发”了。

在烟波浩渺的历史烟尘中,曾有无数英雄志士为统一中原戎装操戈,饮马江边.....。他们早已随着岁月的轮换而成为过眼烟云,留给后人的是不尽的缅怀和无穷的赞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猿人到探索太空的人类社会,其漫长的演变历史正是在千千万万历史风流人物的影响和推动下,才不断进步和发展的。

人生何不如此?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只有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才能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黄石文坛]周自瑞的散文《抹不去的思念》

[黄石文坛]周自瑞的散文《天堂寨,大别山深处的惊艳 》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