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随笔《腊八粥话》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1964年11月生于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小金冲,大学文化,二级文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85年创作至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等。


吕永超


腊八粥话


腊八喝粥虽不是什么节日,但在很多地方人的心中地位挺高的,细细一想,喝了腊八粥,心头热过,哎哟喂,春节又到了。
   

腊八粥,佛门称做“佛粥”。粥中有菩提,腊八粥传递着一种伤感的温馨,一种对人的软弱的理解和同情,一种与世无争的善良退让。腊八粥俗称“七宝五味粥”,这究竟是一些什么内容呢?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只一笔带过,没有说清楚。倒是周密凡心向人间,他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得很明白:“八日,则寺院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不过,这些东西混在一起也是很难煮成粥的,主要的用料——米却没有写进去。周密是有意疏漏,还是暗藏玄机?

不说明白也好,说明还有期待。学问就是这么做下去的。

    这不,明人刘若愚《明宫史》中的腊八粥就详尽了。“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日,加糯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互相馈赠,夸精美也。”可惜,刘若愚眼睛向上看,所记的是宫廷情况,不单“供佛圣前”,连“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

历史车轮滚到清代,此习俗仍很重视。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这篇绝妙的说明文,记述了生料、熟料各八种。虽有微调,但总的仍是周密《武林旧事》说的范围。所以,从历史看,吃腊八粥,历经宋、元、明、清迄今未变。传统需要惯性。这惯性一旦消失,传统不复存在。

我老家的腊八粥,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豆类、莲米是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再加窖中的红苕,还有豆浆。这样的腊八粥香,甜,润。如果那年收成好点,母亲就会在腊八粥里加上少许的腊肉丁,腊八粥就更香。为什么要在粥中加红苕,我后来才明白。腊八粥要甜,但那时农村吃糖一年只供应一次,而且是在过年,一人二两。没有糖,只好用红苕代替。苕,在许多方言里有傻、憨之意。但把苕衬托上一定的背景,却莫名的有种质朴的味道。

“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

母亲熬腊八粥时下料的先后很有讲究,不是所有的原料一齐入锅。赤豆、莲子不易煮烂,应先熬。现洗现下,不能在水中浸泡太久。宜开水下。滚开后用小火,大火熬不烂。待赤豆开花,下米和薏仁,过早则易糊锅底。以粳稻米和糯米两掺为好。粘稠味厚,清淡则味寡。熬到九成下果料,最后放糖。土坯屋装不下浓浓的香味。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母亲总是端坐在一边,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屋外寒风呼啸,屋里温暖如春,母亲眼里有太阳。

现如今,许多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喝正宗的腊八粥已经不多见了。腊八粥,这个昔日“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已被现代人对效率的欲望征服。对“速食”一代的小孩来说,超市里的八宝粥罐头,免去琐碎细节的口福之享。细节消失,饮食真的成为抽象主义了。

北方的腊八粥是用麦仁为主要原料,加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熬制而成,特别管饱,有时候也被人们看成是一顿饭。北方的小麦是南方的稻谷,少了麦仁的腊八粥就不是北方的腊八粥。

朋友是北方人,兴冲冲地回家,知道保姆给他全家准备了期待已久的腊八粥。但是,当那盆热气腾腾的粥端上来的时候,他又彻底的失望了。那所谓的腊八粥,也只是从超市买回已搭配好的原材料熬煮而成,虽然有八种精得不能再精的原料当家,但口感却可悲的疑似八宝粥了。北方的腊八粥应该小麦。很平淡,但很有味道。保姆讪讪而笑:那种腊八粥,我也不晓得怎么做呢。    

    北方的腊八粥,被岁月冲刷的只剩这些么?如今是什么都讲究优化改良,这样下去,我们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究竟还有没有一点点可以象DNA血统延续形式那样传承下来的东西?其实,我们灵魂深处也藏着心情腊八粥,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八味,或许也都可以熬煮成粥。出门前就喝一大碗,活血暖身,一整天都精神。  

在作家冯骥才看来,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五一共三十八天,人们的理想愿望、精神情感、审美习惯,被强烈发挥、放大到“年”上,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民间的文化盛典。而中国百姓最伟大的创造正是“对年的情结”、对生活的崇拜。也正因如此,国人吃腊八粥的境界自然非同寻常。

(载2020.1.9《黄石日报》第七版“挹江亭”副刊)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车桥村见闻录之一 ·哈子》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车桥村见闻录之二·老杨》

[黄石文坛]吕永超的散文《车桥村见闻录之三·黑皮》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