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范国强的散文《泪别三保》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泪别三保

       
       2月14日晚上9点35分,三保(网名“牧羊湖”)终于在群里冒泡了,他再没有像以往那样一下子集中转发很多帖子,也没有向我们通报他全家的情况,只在群里转发了一则《今早,很多人都在看这个女人的视频》的视频,这视频介绍的是中央3台《越战越勇》综艺频道栏目主持人杨帆采访一个残疾女孩子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我揣摸三保转发这则视频的用意,是在曲线向我们表达他此时正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决心。见他冒了泡,朋友们喜出望外,以为他和全家人的状况已趋向好转,一个个关切地向他问候,但他却一个字也没有作答。
       我们对三保的牵挂一直捱到2月23日,正是武汉封城整整一个月。这天晚上8点33分,我突然看到昌仁①在群里发了一则信息:

      沉痛告知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科研委的孙三保今天凌晨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噩耗来得这样突然。尽管在这场疫情初始之时,我们就已有思想准备,抗击疫情就是一场战争,该死的瘟疫就是敌人,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疫情作斗争的战士。既然是战争,死人的事自然是经常会发生的。但三保的遽死却委实让我们难以接受,让我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往往有许多时候,我们身边所熟悉的某个人你并不觉得他有多么好,一旦他突然撒手西去,他的许多好却如神话般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三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和三保相识至少已有三十多年了。我们虽然没有在一起共过事,但彼此都知道对方。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我们都几乎年年是黄石日报的优秀通讯员。他早年在黄石标准件总厂担任宣传干事,退休前又借调到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帮忙多年。他写文章文笔熟稔,堪称快手,尤擅长写人物通讯、体育报道和专题采访。俗话说“文章总是自己的好”,三保对他的文章就颇多自信。他在市委宣传部工作期间,本不属于公务员序列的他干起工作来却比在职干部还要尽责。我们有时在市委碰面,总要停下来聊几句。在他未到科研委之前,我们的交往大致停留在这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层面,甚至连在一起喝次酒也没有。
      三保是我邀请到科研委来的。我退休前两年便应邀到市老体协挂名为科研委主任,这主任是个不拿工资只讲奉献的职位,这科研委则相当于是老体协的宣传部和政研室。考虑到原成员多年龄偏大,我便在全市熟悉的领导干部和文朋诗友中补充进了一批刚退或将退的新鲜血液,择人条件当然第一要是笔杆子。那天中午在市委食堂打饭,我从排队的人群中陡然发现了三保。我走上前和他打招呼,想到他既善文笔平素又极爱运动,便试探地问他愿不愿意到老体协科研委来,他几乎连考虑一下也没有便很爽快地答应了。从此我们的交往才多了起来,我对他的了解也与日俱增了。
      三保是个颇有军人雷厉风行作风的人。他平时虽长住武汉,往来黄石不太方便,但凡通知科研委要开会或布置其他工作,他都是闻唤必到,服从安排。科研委这几年来共编纂了四本质量较高的集子,其中无疑也都凝聚有三保的心血。我向他约稿他总是提前交卷,要他采访人物他也从不推却。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老体协开年终总结表彰会,分管老体协工作的女副市长最后有个讲话,老体协主席叫科研委准备个文字稿。我打电话把这任务派给了他,并叮嘱一定要接点地气,少点官腔。他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不出几天便写好交卷,据说那位女副市长几乎是全篇念的稿子。
      三保是个时刻不放松给自己知识充电的人。每天我只要打开手机翻到科研委微信群,无论早晚,总能看到他在上面转发的一些文章。他涉猎知识面甚广,凡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历史、社会尤其在党史、军史方面,他都几乎无一遗漏,无异于给大家每天义务提供了一份经过精选了的信息大餐和知识拼盘。这些自然都是纯属于正能量的东西。而那些低俗庸俗恶俗的东西他都是不屑问津的。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又不忍心让这些有用的知识仅个人独吞,便拿来共同分享。而对朋友们向他提出的诸如发帖还要谨慎选优和杜绝错字的意见,他也都是乐于接受,闻之即改。
      三保更是个重情重义乐于助人的人。我原在十五冶的老领导廖业斌曾对我说过,他近几年也学着写了一些文章,并出版了两本集子。其中有些理论文章和发言材料都是请的三保帮他斧正,三保也从不推辞。三保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热衷于骑自行车越野赛、冬泳和尤精于打网球,他就曾多次建议我学打网球并毛遂自荐当我教练,我均由于各种原因未予应允,但我对他的一番好意却始终感念于心。最令我感动的是我去年因连满两届请辞科研委主任得到批准后,他在群里提议每位同志各拿出200元钱为我饯行,我虽谢绝了他的好意,但他的此番友情表示却使我格外感到温暖。
      像三保这样的一个好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三保全家是在一种完全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下先后中招的。
      2020年元月22日,正是旧历腊月廿九。此时尽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在元月5日公布的59例“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时,告诫市民病例最早发病时间为2019年12月12日,最晚发病时间为12月29日。可是由于又有所谓专家同时宣扬什么“此病毒不会人传人”的论调,致使在武汉市民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虚幻平安的心理,没有人拿这疫情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一回事。九省通衢依然车水马龙,洪山礼堂照旧歌舞升平,却不知凶恶的新冠病毒正如噬人猛兽般即将猛扑过来。恰恰就在这天晚上,三保全家按以往惯例团聚在人声鼎沸的汉口三五轩酒楼欢欢喜喜地吃了团年饭。不料这竟是三保的最后一顿和亲人吃团年饭,次日三保老伴即开始身体不适,发热、咳嗽,并迅速传染给全家。也就在这一天的上午10点正,武汉宣布封城。
      可以想见这以后的日子里三保在精神和肉体上是如何受熬煎的了。三保本是一个刚强好胜的人,面临病魔袭来,尽管他初始时还在微信群里不断为自己打气,叫我们放心: 

      病毒感染不可怕,吓死人十分可怕!(1月22日晚上20:56)
      我是武汉人,不畏惧这场灾难,武汉人挺住!(1月23日早上6:52)
      我被困在汉口古田三路了,我倒是不怕,每天照样打网球,就是怕小孩和家人过不了这一关。今天必须把粮食和蔬菜储备好,首先保护好自己和家人!(1月23日早上6:36)
      我每天在后面公园墙上一个人练网球,尽管它暂时不开放,但人与大自然联系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在运动之中!(1月23日下午14:53)
      不要传谣、信谣,我在汉口发病中心都不怕,你们远隔山水的黄石怕什么?(1月23日下午15:21)
      权当一次战争演习,大家都要挺住!(1月24日下午13:51)

      但一个星期以后他真的挺不住了,为了拯救与他相濡以沫一辈子的妻子,这铁塔般的汉子,在1月31日晚上7点45分的微信群里无奈地公开向我们求救:

      大家好,我的老伴陈冬泳,今年67岁,住武汉汉口桥口区广电小区(三期)30栋10楼2号。元月25日被武汉四医院确诊为冠状肺炎,一直在该医院打吊针,不见好转。今天医生打完吊针说,已很严重了!要患者从罗家墩社区点送医院。29号、30号、今天连(续)三天求社区,仍然没有答复。患者还是住不了院。天啦,已经扛了七天,不让住院,天理难容。希大家朋友转帖,救救我老伴一命!

      其实三保自己也已经传染上了,不过他太自信自己有“八年冬泳的底子”、“天塌下来我自己扛着”,不会轻易倒下或根本不可能倒下而已。
     昌仁在微信群里给我们分析了三保不幸去世的原因:

     孙三保不幸去世真的令人揪心,他的身体其实很棒的,主要是没有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给耽误的呀!他们一家四口人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后一直住不进医院,只能呆在家里听天由命了。后来新建了许多方舱医院,我当时想他们应该可以住进医院了,可是当我看了方舱医院的收治管理规定后,心里顿时凉了,因为按照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制定的《方舱医院管理规则》,方舱医院原则上只收治年龄在18岁至65岁的已确诊冠状病毒肺炎的轻型患者。而三保夫妻俩已超过了65岁,不在收治范围之内。直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指示下来,许多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才被收进医院治疗,但这时候好多病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了呀!孙三保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啊!

      我曾经在微信群里向朋友们这样公开表露过:这次疫情过后,我愿意再见面时“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不愿意看到“几多知友变沙虫”!
      我坚信,我们与新冠病毒的这场战争一定会胜利,气壮山河的武汉保卫战一定会胜利。但我又真诚的希望,这场战争胜利之后,我们是否有许多经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倘若当初我们较好地做到了未雨绸缪,或许这场战争中付出的代价不至于这样惨烈?
     在我的朋友群中身体最强壮的三保却最先离我们而去了,这不能不令我为他一掬痛惜之泪。
      世上万般悲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三保不死,魂兮归来!

                                                         (2020年2月27日)

  注:据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动态公布,截止2020年2月27日,全国累计确诊达78630人,累计死亡人数2747人。
      另据朋友透露,目前三保的老伴已住进了方舱医院,病状转轻。三保女儿也已隔离治疗。但愿三保家人能转危为安。
①郑昌仁,原科研委副主任,曾任三保原所在黄石标准件总厂党委书记。

范国强,原籍大冶金牛,出生武汉,定居黄石。七十年代初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各类散文杂文诗歌论文散见于全国大小报刊,并有数十篇在不同层次获奖。出版有个人作品集子九本,并主编《黄石杂文选》《黄石散文选》等数十部专著。系中国写作学会杂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黄石市杂文学会会长。2005年被推选为黄石市首届文化名人。现于黄石市黄石港区政协主席任上退休。

[黄石文坛]范国强的随笔《刘伯承的厨师》

[黄石作家风采]范国强的随笔《我眼中的柯尊解》

[磁湖夜话]范国强的随笔《黄金湖看酒窖》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 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