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llo!大家好,我是杨婷老师,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培养一个【真正自信】的孩子?

 开心就好uufsg6 2020-07-30

要想搞清楚培养的方式,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何为“不自信”?何为“假自信”?进而明确何为“真自信”。

识别清楚后,我们再谈培养的三大方式。

在我工作的这11年中,我发现很多自信的孩子,他们的表现往往超出了他们的实际能力。

而不够自信的孩子,真实能力往往很难正常表达,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裹足不前,但实际上,他们是具备一定能力的,其中一部分人,还是很有能力的。

可见,自信有多么的重要。

毛主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海伦.凯勒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罗曼·罗兰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其实不光对孩子,对我们父母也一样重要,自信的父母,往往能给与孩子更多的影响力,而不够自信的父母,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对孩子的抱怨中。


不自信的四种表现

01




第一种:习惯性自我否定

这类孩子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我不行,我做不好!

2012年,我班上有一个初二的山西女孩,若楠,初次见面,大家都感觉她很乖很听话,并且言语中能感觉到:她内心很想获得成长。但时间稍一长,我发现她很容易情绪低落,做事总是犹犹豫豫,不敢放手做事。

有一次我跟她聊天,聊到心坎的时候,孩子红着眼睛说:

杨老师,我很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但是我总担心我做不好。

我问她:你觉得为什么呢?

若楠说:我觉得我不行,我没有能力,我觉得我身边的人都比我厉害。

你看,行动还没有开始,自己先把自己给否了。

第二种:习惯性妥协,去附和别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主见”、“耳根子软”。

2017年暑假走心课那年,我带初三,隔壁初三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叫欣悦,因为漂亮,大家都喜欢多看几眼,当然我也不例外。

但就在多看的这几眼当中,我发现她对身边同学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大部分表情都停留在微笑上,习惯性语言是:好!嗯!是!对!

有一天午饭后,我们坐在教室的图书区休息之余,身边刚好坐着隔壁班的这个女孩,正在看一本书,还呵呵的笑着,看来是读进去了。

本想跟她聊聊,但没好意思打断,这时突然走来另一个女孩,毫无顾忌地说:欣悦,陪我去买个本儿吧!欣悦“噌”的站起来跟她走了。

过了一会儿,欣悦回来又坐那里准备看书,我见缝插针的试探性的说了一句:哈喽,欣悦,我发现你班同学都很喜欢你,喜欢跟你玩!我看你每天都乐呵呵的,好开心哦!

你猜欣悦怎么说?

她苦笑了一下没有说话,低头看着书,但我知道如果事情的真相,不是我所看到的样子,那她一定没了心情看书。

沉默了有一分钟左右,她低声的说:老师,其实我并不开心,我很累,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不对,很过分,但是我不得不跟他们玩,我害怕他们不喜欢我,害怕我没有朋友,害怕他们孤立我,我特别能体会到李波老师说的:心悬在嗓子眼上,我一直都是这样。

一次妥协,两次妥协,对人对事,妥协就会成为习惯,长大后,对工作,对人生,也会习惯性地妥协下去。

第三种:太在意别人说得话和眼光

我们经常会给这类孩子贴一个标签:敏感。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说的话,过后还会反复的琢磨,甚至是大家随意说得一句话,他也会意会成别人是在“含沙射影”自己。

2018年寒假走心课上的一个学生,福建高二的懿卓,走心课之前,他妈妈跟我说:

杨老师,我家孩子挺聪明的,但太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精力都消耗在这些没意义的事情上了。

比如同学随意说了一句:你这件T恤真帅。

他就会想:我同学是羡慕我?不是,他是嫉妒我!难道我的衣服并不帅,他故意说反话?再莫非是讽刺我长得不帅,只是衣服帅?......

但其实,他同学可能也就随口一说。

可他浪费一晚上不停的琢磨,不仅如此,还要琢磨明天穿什么衣服,试来试去,又浪费了很长时间。

糟糕的时候,他就抱怨自己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高,脸上肉太多,学习也不够好...但其实,他真的挺聪明的,无奈时间都浪费在琢磨别人上了。

第四种:害怕犯错

这类型孩子非常多,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老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到了孩子训练的环节,老师预估孩子应该做完了,问孩子结果是什么?孩子支支吾吾的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真的是这样嘛?

当老师再问,那你说说你现有的想法和困惑,你会惊讶的发现:他能把思路和过程都说出来,简单一些的,答案也能直接口算出来,惊奇吧?

当你问他:哦?孩子,这类型题就是这样做的,你的思路非常正确、非常清晰,很棒的!为什么刚才不知道呢?

这类型孩子的统一回答是这样的:我害怕做错!

大家发现了吧!他们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但是害怕犯错,不相信自己的想法,导致不敢前进。


“假自信”的三种表现

02




第一种:“他信”——自信的源头是“他人的评价”

“他信”最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自信”。

孩子们考了不错的分数,获得同学、爸妈、老师的称赞,岂一个开心了得!

开心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但是如果“为了获得称赞”而“努力学习”就是“他信”,如果未来没有了称赞,孩子会不会失落,会不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也有的孩子,比起“对知识、对题型本质”的渴望,更加热衷于努力“按规矩写完作业”获得老师的好评。

这类似于工作中,寄希望于“用形式上遵循工作流程”获得领导认可,大于“给公司创造真正突破和价值”的员工 。

本质上讲,这类员工没有竞争力。

对于孩子们来讲,后续的学业,也因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锤炼,而越来越难。

所以“他信”的共同特点是:得到认可比发现真相更重要。

尽管孩子为了得到认可,确实在很努力的学习,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我做得很棒”,“我很厉害”的标签。

但这都很可能是假象。

如果这份赞赏和认同,来的不够及时呢?如果获得这次赞赏来的艰难了一些呢?如果身边有了更厉害的高手呢?

孩子还能否继续努力,这是一个问号!

只要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取决于外界给予他的反馈,那么他就已经被外界强有力的控制了。

但外界的表现是我们不可控的,所以外界这个无形但却强有力的“大手”,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举世无双',亦可以“毫无价值”。

“他信”和“自信”的孩子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脑电波可以发现:

“他信”的孩子,在老师公布结果的时候,他的大脑会很兴奋,很关注自己在对错,脑电波会很强;

而“自信”的孩子,却是在老师解读原因或者进行推理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会很兴奋,很关注事情在真相,脑电波会很强。

还是那句话:对于“他信”在孩子,得到认可比发现真相更重要。

第二种:自信的源头是“天赋”,瞧不起努力

这类型孩子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类孩子“天赋”是真高,在他现在的圈子里,确实出类拔萃,孩子非常自豪,但却不太努力,同时认为:努力了,就会削弱的“天赋”带来的光环,同时也就瞧不上班里哼哧哼哧努力的同学们。

另一类孩子资质稍好一些,但是觉得“天赋高,不努力也能拿到好成绩”很诱人,也效仿那些“天赋高”的学生,结果自己的成绩虽然低了,但是还能占个中等的成绩,孩子们也会觉得这是值得炫耀的,毕竟这是我没有努力获得的呀!后面努力的一大把,还不如我呢!

令人担心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圈子外有圈子。

未来遇到一群天赋更高的同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还很有研究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将面临着“赤手空拳”对“精兵强将”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将如何应对?

第三种:盲目乐观

这类型孩子,口头禅是:好的,妈妈你放心吧,没问题的,等着我的结果就行啦!

但到最后,结果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前几次,很多妈妈还是很欣喜的,最起码孩子有这份心,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一说这句话,妈妈就会本能的预料到结果,就开始焦虑了,觉得孩子是不是对自己能力过高估计?还是故意让我放松警惕?


真正的自信是这样

03




自信包含三方面含义:

一、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做好已经熟悉的事情;

二、面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对自己潜力的信任和肯定度很高;

三、在任何困难下,都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件事(信仰)。

我们通过四个例子感受一下真正的自信:

1、波尔

波尔是丹麦物理学家,他年轻时就提出量子论。

在一次科学研讨会上,专门讨论他的观点时,权威专家否定了波尔的新理论。

但这并没有毁掉波尔的信心,他反而更加振作,继续进行实验,进一步为自己的理论寻找事实依据。

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也证明了波尔的新观点。

于是人们承认了量子论,波尔也因这一重大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2、阿伦尼乌斯

阿伦尼乌斯是瑞典科学家,他创立了物理化学。

他年轻时,提出电离理论,并告诉母校的老师,却遭到了老师们无情的讽刺,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心。

他把自己的理论写成学术论文交给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结果又被否决。

这时,阿伦尼乌斯依然充满自信,他又把论文寄给欧洲四位有名的化学家,终于得到了他们的肯定,阿伦尼乌斯继续丰富自己的电离理论,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3、爱因斯坦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些所谓的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鞑伐,可是爱因斯坦坚信自己的理论必然胜利,对鞑伐不屑一顾。

他说:“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为世人所瞩目。 

4、乔丹

乔丹初二那年,被校队刷掉,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被校队刷掉了,他们说我个子太小,我想长得更高。

妈妈对他说:不用灰心,你会越长越高的。今天晚上我就为你祈祷,往你鞋里撒盐,帮你长得更高!

之后乔丹不仅开始疯长,还疯狂的训练,才有了今天的传奇“飞人”。

有段时间,乔丹想进入网球队,便重新开始学习,很多人对此评价是:你这样做,会毁掉你的声誉的!

但乔丹说:这是我的爱好,我的选择,我可以学习任何事情,这跟声誉没有关系。

一段时间后,乔丹重返赛场,发挥不太好,外界激烈的抨击很快袭来,但乔丹不为所动,而是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在后续的赛场上又有了出色的发挥。

通过这些伟大的人物事迹,大家一定有种很振奋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会振奋呢?我们究竟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自信的三大基石

04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自信。

我们想象中的自信,总是有些激昂的感觉,但是大家有没有在刚才那四位伟大的人物身上找到这种感觉?

没有吧!感觉反而是一直在埋头苦干,对不对?

包括阳明很多非常自信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征也是一直在坚定不移的学习。

为什么他们对自己那么有信心,能够那么多年执着于一件事情呢?

我发现,他们身上有三个共同特征:

一、知道学习的价值:

我最近在思考“自信”这个话题的时候,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李波老师在2020暑假【小学走心课】的第一节,为什么那么动情、生动、有趣而又非常非常郑重其事的讲“学习”了。

李老师在第一节的后半段讲到:

这个世界,除了你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人你没有见过;

这个世界,除了你所在的城市,还有很多很多地方你没有去过;

李老师说了50分钟话,我相信也有很多很多你之前从未听过,有的还听不懂;

同样,在你今天这个年纪,也将会有很多很多事情不会做,做不好;

那么,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这么多的人和事,你没见过,你没听过,你听不懂,你不会做,你做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呢?

李波老师首先要告诉你的是:

不仅仅是你有这么多人和事,没见过,没听过,听不懂,不会做,做不好,李波老师也一样,李波老师年近40岁,也有很多很多很多的东西没见过,听不懂,不会做,做不好...

所以,你眼前的李波老师也跟你一样!

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你,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些困惑。

所以你需要知道: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这个一点也不可怕!

但是,那些不知道的东西是自己可以知道的。

怎么办呢?

你可以向你周围的一切去学习!

只要一个孩子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身体里面必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自信也便油然而生。

二、知道“正念”的力量:

李波老师在中学走心课里面很隆重的跟孩子讲:正念,凡事都要看到最积极的一面。

很多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在受到排斥和否定的时候,或寻找、或暗示,总之会要求自己选择看到希望。

为什么正念很重要呢?

我们看一个数据调查和科学实验: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Kelly McGonigal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团队跟踪了三万美国成年人整整八年,分析这些人经受的各种生活压力和健康状况。

在调查刚开始时,Kelly 会问这 3 万人两个问题:

1、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感受到了多大压力? 
2、你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吗?

八年后,Kelly 发现:

1、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的人,经常失眠、内分泌失调,并且诱发癌症或心脏病,最终死亡风险增加了 43%,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相反,不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的人,同样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死亡风险甚至比压力更小的人更低。

Kelly 团队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正有害的,从来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认为 “压力有害” 的想法。

后来,哈佛心理教授 马修·诺克 Matthew Nock 从生理角度监测发现:

1、无论你怎么看待压力,在压力面前,所有人都会心跳加快。

2、但是,心血管的机能却大相径庭。

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的人,一旦感受到压力,他们的心血管也会开始收缩。长此以往,心血管很容易出问题。

而不认为“压力有害”的人,在压力面前,他们的血管却会保持松弛,各类营养、氧气等依然正常供应,为后续的行动做出准备。

我突然想起高尔基说的那句话: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这正是“正念”的力量。

可见,“正念”的力量非常大,它会通过我们的意识,影响我们身体上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发挥。

所以李波老师走心课上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李老师那句:实现理想,顺便拿分!

三、知道获取真谛的途径是“事上磨人”

很多真正自信的人,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埋头苦干”。

其实仔细想想,他们不正是因为自己旷日持久在“埋头苦干”,才摸索到其中不为人知的门道吗?

当其他人不支持他,否定他的时候,他依然,不,是反而选择更加努力的研究,也正是因为他的足够“埋头苦干”,让他成为了虽不被别人理解,但却是唯一一个掌握秘密的人。

他不成功,谁成功?!

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不是真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照做”才能达到真知道,这就是“事上磨人”的真谛!

比如,李波老师讲:考试训练是考试提分的法宝。

我相信大家都能听懂,今后再遇到,我们就可以说:嗯,这个事我知道。

但只有真正经历了“事上磨人”之后在孩子,才能体会到考试训练在威力。

我们一起来看。

这是阳明一位河北的高三学生,叫佩阳,前几天刚高考完,估分670分,去年寒假走心课期间,这样写道:

我反思过自己的性格,也反思过自己平时的思考深度,但常常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意识地控制的时间总不会太长久就不了了之。

高中学习就像一列火车,每一节车厢都紧密连接,那么整体就是联会贯通的;但倘若是有一节车厢出了问题,那么就脱节断带了,而且这脱节的车厢越靠前,影响就越大。

我深知,学习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这需要的就是对自己意识的调整、对自己严格的自控和对计划严格的执行。

和上一次暑期走心不同的是,您这次讲了许多干货,斗胆地说,其中的一部分和我平时的所做所思所想不谋而合,譬如用一句话进行提炼,我常常会把自己和他人或是别人问我的问题中的重难点记录下来并会在特定的时间拿出来翻看,最终成为我的方法工具。

但更大一部分是我还远没有做到的,这些在揭示方法论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同时对每一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求。

多次“见证”了您在公众号上发布的考前提分神力之后,起初我觉得这大概就是练对题型的熟练度,没有什么长久作用,到后来发现这其实是在培养对每一类型问题的手感和经验,以至于能够快速寻找到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再到今天听到了这个做法的“专有名词”,即磨炼解决问题的惯性。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我想永远也不能体会其带来的巨大作用,经过这些天对数学学科的深入训练,我现在打心底里佩服这种对手感和惯性以及思考方式的建立方法,也体会到了这个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带来的巨大作用。

的确,手感与惯性是快速解题的法宝,但同样重要的还有能力、思维、知识与方法。通法通解很重要,具体知识很重要,训练和记忆同样很重要,这些无一不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和踏实的努力,请组织放心,我记下了!

而谈起改错和没有听懂或讲了之后懂了的问题,我看着我的笔记本上的这个方框,不由得对它说:“相见恨晚啊!”错题本身即是学习时的盲点盲区,稍不注意就会有断带断层。

学习像一列火车,也像盖楼房,地基或是某一层盖的不好出现漏洞,最终盖的越高,显现出的漏洞和造成的危险就越大。

是哪个点的问题是在梳理具体的盲点,原先的想法是什么是在给出自己的错误想法用以吸取教训、作为前车之鉴,应该的想法是什么用以给出正确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是什么让你有所改观有所调整是在总结关键和转折点,怎样才能确保自己以后总是有正确的想法是在规划下一步的具体做法和解决盲区的方法,把感觉变成经验或方法即是思维过程的放大化——将已有习惯,最后的验证既保证了自己能够完全理解并认可这个思路方法,又使自己对这个工具有了更深刻更熟练的掌握。

听了这么多又想了这么多,才越发觉得这种事半功倍的方法有着极大的作用。真可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啊。


通过佩阳的亲身实践,他获得了李波老师那句话的精髓,通过“事上磨人”,掌握了自己原本不知道,但现在不仅知道,还抓住了“精髓”,这个孩子一定是自信的孩子!

所以,真正的自信是需要我们给予孩子正确的观念——学习、正念、事上磨人,孩子才能获得永恒而有力量的“自信”。

我非常的羡慕能够参加李波老师走心课的所有孩子们,在我三十多岁研究“自信究竟为何物”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走在了建立“自信”的路上。

我也非常佩服推动孩子参加走心课的妈妈们,大家也许只是带着那么一丁点诉求、或者只是觉得走心课很好,对孩子很有帮助就让孩子参加一下,殊不知,孩子内在所收获到的成长,是各位父母,包括我们都想象不到的。

真心希望每一位孩子和妈妈都尽可能朝着这三点去做,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真正的自信”,迈出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