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文政| 师恩如海深

 西宁的表情 2020-07-30


师恩如海深
Table qing in Xining
作者|韩文政(青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收获播种也收获思念。当烟霏云敛霜染枫叶,斑爛的秋色缤纷了原野山岗,秋思也爬上人的心头。


空山新雨秋岚氤氲,江南的秋天蟹黄鱼肥,温润宜人时,青藏高原已经开始雨雪霏霏寒意逼人了,夏都西宁早已隐去翠绿的容颜,染了一脸金黄的凄美。秋夜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尽情地泻在人间,夜色掩盖了白日的喧嚣,让人沉浸在秋声秋意的萧然之境里。随手翻了几页纸书,只觉得清词丽句渗入心底,少年时代读不明白的古诗词现在看来是那么亲切感人,诗人们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情而不饰雕琢。在秋夜的惆怅里,我认为最适宜咀嚼的应该是诗意和思念,这会使诗意的栖息成为生活情调,让思念的意味更浓更长。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柳永的绝唱,他把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不堪离别之苦的情人在泪眼迷离中对饮,在晓风残月里挥别,这是何等伤感的场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也在秋雨连绵的巴山楚水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相会的那一刻共剪烛花再诉衷肠。当芸芸众生都被清秋的萧然之气摧逼得意气消沉时,诗人刘禹锡却豪情高涨。晴空一鹤排雲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碧空如洗,白云悠悠,南归的鹤群振翮而上,牵引他的诗情到万里雲天,写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佳句。比他的诗情更豪爽的,还有辛弃疾沙场秋点兵的威武和壮观。然而,面对南宋朝廷不思收复故土,王公贵族沉缅于宫女歌伎的裙裾里醉生梦死,苟且贪欢的作恶,诗人悲愤地在千里清秋的吴楚大地,在断鸿哀鸣的落日楼头,手握吴钩拍遍栏杆,空怀一腔效忠报国的壮志。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让的最终结局是美人被掳,江山易主,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悲凄苍凉的亡国奴的日子。此时,困顿的陆放翁僵卧孤村哀怨地高歌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山河破碎无家可归,漂泊异乡生不如死。与那些没有气节的王公贵族不同,弱女子李清照迸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男儿豪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应当明白,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缺失英雄气节,缺失公平正义,像岳飞一样的忠良之士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戕害时,每个人都不会幸免于难。

 提起这些妇孺皆知的诗词佳句,我便忆起了远在江南的恩师。曾几何时,教古典文学的陆庆钟老师自编教材,用刻蜡板油印的办法,一首首一句句地教我们学习这些诗词,还通过默写考试,督促我们背诵下来牢记心间。


陆老师是上海人氏,50年代毕业于扬州师范大学历史专业。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因此他教我们古典文学时用深厚的历史学功底,旁征博引应付裕如。有一次陆老师选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观摩教学,为了讲好这堂课,他查阅资料,精心设计,做了充分准备,把教案内容也油印后发给听课的师生。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投影机,没有激光打印机的年代,准备这样一堂观摩课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清晰地记得课堂上老师用典阐发妙语连珠,讲解动情引人入胜。用上海话做底色的普通话,听起来别有味道。事过境迁已经四十有年,每当同学们在一起回忆往事,都清晰地记得老师穿一身深蓝色的呢绒中山装,皱眉思考和神情并茂地讲课的情景。因为我们学的是师范专业,讲课是师范生的基本功,所以不安分的同学在自习课时登上讲台,鹦鹉学语模仿老师的语调,绘声绘色学着老师讲课,有时被他当场逮住,也只是一笑了之。

  课堂学习结束了,当别人放下这堂课或者遗忘了这堂课时,我还在反复体会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想象着是怎样的一位朋友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菜和佳酿,在绿树环绕清流汨汨的村落,在缀满果实的庭院客堂,邀请诗人品蔬畅饮,共话桑麻。当酒兴渐浓意趣盎然时他们推轩而望,但见田野里谷穗硕满,丰收在望。过着自给自足农耕生活的田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自然心满意足,这更增添了欢聚的喜悦。家宴结束了但畅饮还未尽兴,他又执意邀请诗人重阳日再来,那时菊黄如金,佳酿飘香,相聚畅饮会更有情趣。诗人和朋友远离世俗不追名逐利,他们的情感世界多么质朴而又美好,他们的生活多么恬淡而富有情致。我觉得这才是这首诗留给我们的幽然意境和审美评判。

 受这课堂的影响,以至后来凡是见到这首诗的地方,我都会默默吟诵,细细体味,遐思连翩,陶醉在古风畅漾的田园生活和诗人朴拙而美好的情感世界里。孟浩然坐着他的那只小船远去了,孤帆远影消失在水天一色里,消失在岁月的苍茫里,但他留给我们的诗意,留给我们的美学财富,迄今为止我们还在领略和享用,这就是诗的价值和文化的影响力。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雲。不要说我们,就是连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也对孟浩然的才情、志趣和情怀羡慕不已。

 在人人都迷醉于手机屏幕,自顾不暇的电子时代,我一直以为握卷在手,阅读散发着墨香的纸书,才能更贴近诗人的写作心境,真切地捕捉诗行里空灵的意境。看着这些熟悉而又亲切的诗词,觉得老师的音容笑貌散落在跳跃的诗行里,老师的深情弥漫在美妙的意境中。随着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缥缈,幻化成笑意盈盈的形象向我走来……

陆庆钟先生和他的学生在一起

在红尘的浓烈里能够享受古诗词的美好意境与万钟风情时,能够借古诗词书写自己的生活,能够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爱憎时,我就会深切地思念远在江南的老师。回忆起读书的年代,当时文革刚刚结束,我们在一个偏远的县城上学,印刷业不如现在发达,教材奇缺。陆老师自编教材不说,还托人邮购上海市中等师范学校的文学课本教授我们,为培养我们费尽了心思。为了我们这些学生,老师一家四口都做了无私奉献。师母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家的亲戚照顾,毅然舍弃江南优裕的生活条件,只身来到艰苦的青藏高原,陪伴照顾老师,一日三餐精心料理,让老师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她是那样深爱自己的丈夫,深爱自己的孩子,为家庭为爱情奉献了一生。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我总是以这种古朴的情愫,回忆老师教我们读书写字的那些日子,仔细体味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苍劲飘逸。用不惑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再读少年时代背诵过的这些诗词,又是一种别样的感受。原来好诗是用最质朴的语言写成的,就像人生的本真应当摒弃一切虚幻和杂念,用诚实自然的心态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锲而不舍终究会有丰厚的回报。这样看来,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首诗呢。是的,陆老师和他们那一代老知识分子,把生活过成了诗样的飘逸和洒脱。此时我深深地回忆起学生时代教过自己的许多老师来,师恩如海深,言语表白已经显得苍白无力……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江南的秋日里,在花落肠断的秋风中,我把最深沉的思念酿成甘甜的醩酪,献给鹤发童颜的老师,愿老师和师母健康长寿,生活如诗样美好,幸福如青山依旧。(2019年秋于西宁)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