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有生:家乡的热锅子

 故乡万荣 2020-07-30

一听见,热锅子——热锅子——锅子滚得翻浪哩——买主还在打逛哩那熟悉悦耳的叫卖声,我就口水直流,情不自尽地回味起家乡的热锅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粮油蛋肉都十分紧缺,凭票供应。农村里多少人家,长年四季很难见到一点荤油和大肉,只有过年时,才割上一斤八两刀口肉,能买上一个猪头祭灶献爷,就是村里的富裕户能干人。可智慧的庄稼人却创造了自己的热锅子,滚水泡馍。放上一勺红辣椒,挖上一筷子猪油葱花,调点盐,倒些醋,再捏一撮碎芫荽或放一小勺鮮韭花,红艳艳,油糊糊,绿茵茵的漂上一钵碗。咝馏咝馏连吃带喝,满头冒汗,越吃越有味。嘴里不住地说味道美,香的很。你说这像不像热锅子?难怪父辈们常说滚水泡馍美太太。集市上摆的热锅子,主料是豆腐粉条,猪血羊血,羊油辣子,多少有一点杂碎肉沬,芫荽葱花。乡下人跟集赶会,为的是卖猪卖羊,买穿买戴。还想顺便解馋过瘾,咥上一碗热锅子。手里提着馍布袋,但等那生意成交后,有了零钱,才掏出来玉米面窝窝泡在碗里,热情好客的热锅师傅,用那滚沸的油汤水来回淋滤,哔来哔去,把馍焖热泡软,然后再浇上豆腐,羊血,粉条子,撇上一些油辣子水水装点门面。一碗五毛钱,这就是正宗的热锅子。百人百姓百脾气,有的人吃完以后,嘴角上的红辣子有意不擦,打着饱嗝,走到人前炫耀自己吃美啦,心里甜丝丝的。有的人端上一钵碗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只是不停地上前加一些油汤水,生怕让人瞧见,要是让老婆知道花钱破费,死鬼死鬼骂骂叨叨,这十天半月都不得安然,要让娃媳妇知道这奢侈地享受,心疼的连哭带吼摔碟子拌碗跑回娘家,这穷光景可没法过啦!


家乡的热锅子家常实惠,美味可口,热热乎乎。在历史的长河中,促进了万荣经济大发展。先说西范电灌站,引黄上高垣,孤山建起大寨湖,引水下山一直流到高潮池。还有那东丁桥,张瓮水库,范村水库,村村挖起蓄水池,修公路,建桥樑,学大寨修梯田。勤劳勇敢的万荣人,一不领工资,二不给奖金,全靠争工分和中午这碗免费热锅子,竟干出了通天工程。


们村1972年修的跨江池,方圆二十亩大。全村男女老少齐参战,干劲冲天,编成营连排。铁姑娘战斗队和硬汉子尖刀排,全部实行军事化行动。人山人海,吃喝都在工地,白天黒夜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号子喊得震天响。中午歇息时,一坐下就是念报纸,学毛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老汉站起来自编自演,吹胡子瞪眼表演起快板,“万荣干,万荣旱,万荣吃水难上难,想叫万荣变江南,除非柏叶落了柳叶圆……”。那挖土方全凭人担肩挑,跃进(cha)子小平车,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汗流夹背,腰酸腿软,又乏又困又饥又渴,嗓门冒烟,实实连话都不想说。从馍布袋掏出洋瓷碗,敲得叮叮当当,单等中午这碗救命的热锅子。

热锅子看上去清汤寡水,上面漂着一层红辣子和少许油葱花,锅里的高汤滚得咕嘟咕嘟,锅底下的红薯粉和豆腐块不断地漂溢锅面。掌勺的姑娘英俊秀气,文雅大方,面对父老乡亲嫣然一笑,叔叔伯伯叫得非常甜蜜。小伙子开饭时起哄吆喝,一涌而上,挤到锅子跟前目不转睛,发呆不走,专爱和人家姑娘顶嘴磕牙,喜皮笑脸地总想多舀一勺热粉豆腐。在这大会战中,男女搭配干活不乏,侃大山,对荤联。说说笑笑热热闹闹,走出来一对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今的热锅子也与时俱进,优质创新,不断升级,服务周到,温馨贴心。既丰盛又讲究,卫生好,味道美。店面经营,文明时尚。红白喜事,小儿满月,盖房上梁,老人过寿,请上名厨,杀上几只孤山羊,就在自家院子里支起了热锅子。邀请全村的父老乡亲,前来助幸帮忙,熬上两大锅乳白羊汤,熟羊肉切上几洋瓷盆,羊血豆腐粉条子摆得满满的,宝鼎的油酥火烧子现打现吃。男女老幼喜笑颜开,有的还端上一大碗羊汤,回去孝敬老人,经营小孩。蓬荜生辉喜气洋洋,载歌载舞蒲剧抖音。红红火火的热锅子,随风飘来一阵阵羊膻味,浓香四溢,沁人脾肺,乡亲们的日子就象这羊肉锅子,沸滚的一浪翻过一浪。

回想起当年的“滚水泡馍”“凉粉热锅”“豆腐热锅”,再瞧瞧眼前这羊肉热锅,叫人激动地流下幸福喜悦的泪花。不由得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喜欢本文,给个“在看”。
赞赏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袁有生专辑:

▲忆恩师

▲中国妈妈

▲怀念亲情

▲上北山拉炭

▲媒  人

▲正月舞狮子

▲正月走亲戚

▲难忘村前那条路

▲家乡的庙会

▲望仙大峡谷游记

▲柿子红了

▲运城街上贩花生

▲三白瓜

▲我和祖国在一起

▲万荣油糕

▲难忘家乡苜蓿菜

▲奋战襄渝线

▲一装豌豆

▲善良的岳母

▲风雨彩虹供销社

万荣凉粉

万荣蒸菜

党在心中


故乡万荣您身边的家

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