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宗道︱难忘儿时“鸭蛋节”

 陈晓春 2020-07-30

难忘儿时“鸭蛋节”

文/宗道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告诉我,端午节又叫“鸭蛋节”,到了那天中午,“五红”菜端上桌,放在正中央的咸鸭蛋,可是最好吃的菜呢。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平常最喜欢吃的菜就是咸鸭蛋了:油润润的蛋黄,滑嫩嫩的蛋白,不用说吃了,看就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很难吃个痛快,偶尔尝一次,最多也只能吃到半个。就那样,还是从大人们的嘴里省下来的呢。只有到了鸭蛋节的时候,才可以放开肚子吃个够。弄得我每年春节大饱口福以后,就眼巴巴地盼望着“鸭蛋节”早早到来。等我长大了一点后,才从奶奶的嘴里得知,“五红”菜是指苋菜、红烧老鹅、河虾、红烧黄鱼和红油咸鸭蛋,而红油咸鸭蛋是“五红”之首。所以端午节在又称作“鸭蛋节”。

       那年头,过了春节不久,大人们就开始筹划端午节的五红之首~咸鸭蛋了。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一种追求和企盼,更是为孩子们着想~孩子们喜欢的,就是大人们的最爱。当时,虽然花钱也能买到咸鸭蛋,但很难买到红油的,又贵又不好吃。大人们的宗旨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要用最少的钱,达到孩子们最大的满足。为了让孩子们在端午节吃上红油咸鸭蛋,她们会选择在农历阳春三月的时候,从乡下买回一、二百个新鲜鸭蛋。回到家后,用一只大木盆,把洁净的黄泥或红土,加适量的盐和水,调匀拌透成泥糊糊。然后,把洗净晾干的鸭蛋放在泥糊糊里滚一滚,待泥糊糊把鸭蛋全部均匀包住了,再把它们一个一个装进那只大肚小口的大坛子里。最后,用湿泥把坛口密封。

        到了长大读书的时候,我就会很有兴趣地跟在大人后面,看到了她们腌鸭蛋的全过程,并不停地向她们提问:为什么那么早就忙腌鸭蛋呢?是想让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们早点吃上可口的咸鸭蛋吗?大人们总是忙忙碌碌顾不上回答我。还是奶奶耐心告诉我:“早春鸭子生下的蛋空头小,腌出来糍实、内里多吃口好;虽然天凉、腌的时间要长些,但也正好赶上鸭蛋节。如果鸭蛋买迟了,天暖和了,鸭子生下的蛋,空头就大,虽然天暖鸭蛋咸得也快,也能赶上鸭蛋节,但上桌的鸭蛋空头大,内里少不实在,且蛋黄里红油也少,吃口就差多啦。”听奶奶说了这番话,我更加巴望着鸭蛋节早些到来,好早点吃上那细润绵软的红油鸭蛋黄呢。

        盼着盼着,鸭蛋节到了。大人们终于宣布:“鸭蛋咸了!”于是,姑姑们协助奶奶,从那只大肚小口的坛子里,拿出一大堆泥巴裹着的咸鸭蛋,全部洗干净,用大火煮熟。到了那天中午,我看到了八仙桌上的五红菜,放在中央的,正是那盘切好块的、红黄白三色耀眼夺目的咸鸭蛋,果然是五红之中的明星啊!这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们,再加上我和弟妹们,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欢欢喜喜举杯庆端午。奶奶先挑一些红油蛋黄,放在我们孙子孙女的小饭碗里。但我们并不知足,还倚小卖小,又站起身来,争先恐后地从盘子里夹起红红的蛋黄放进嘴里,沙嫩嫩地鲜、太好吃了。随后大人们如风卷残云一般扫光了“五红”,可怜那盘明星菜只剩下少许破碎的蛋壳了。

        一般来说,那批腌好的咸鸭蛋,大人们舍不得吃,要留着慢慢地吃一个夏天。每天吃早饭的时候,我就想着那只大坛子里还有许多咸鸭蛋没吃完,就想着那好吃的红油鸭蛋黄。早年,家里条件差,鸭蛋腌得少,过了端午节,坛子里的咸鸭蛋就所剩无几了,只能让我偶尔打打牙祭。后来经济条件见好,鸭蛋就多腌一些,即便过了端午节,也能保证孩子们夏天常常吃到咸鸭蛋。奶奶最懂得我们的心思,她总会在早饭前,拿来几只煮熟的咸鸭蛋,挨个对着亮光照了又照,判断出壳内蛋黄的位置,然后轻轻地用刀直剖下去,保准有半边蛋白嵌着大半个蛋黄~这大半个蛋黄的鸭蛋,是奶奶让我们兄妹们吃的。剩下坎着小半个蛋黄的嘛,就让那些大人们分享!后来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家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吃早饭的时候就无需为多吃鸭蛋黄而大费周折了。

        岁月如梭,虽然许多年过去了,但是“鸭蛋节”吃咸鸭蛋的习惯,却一直保留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